APP下载

高擎科研利剑全国合力攻关战疫情

2020-03-26林晖胡浩李伟谭元斌胡喆李劲峰梁建强

科学大观园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酸肺炎防控

林晖 胡浩 李伟 谭元斌 胡喆 李劲峰 梁建强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疫情防控关键阶段的重中之重。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黄璐琦、张伯礼、陈巍、乔杰、仝小林等10位院士集结团队齐聚湖北;全国4万多名支援湖北医务工作者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和麻醉科的专家达到15000多人……

2月19日,一份CT檢查结果让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倍感振奋。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接受血浆疗法治疗后,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呼吸更加顺畅,之前的胸闷呼吸困难有了明显好转。

“这一突破,确实不易。”探索使用新冠肺炎血浆疗法首批医院之一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本德说,在新冠肺炎治疗上,血浆疗法属于全新的课题,但这一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提出后立即得到省科技厅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得以边申报边落实。

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边推广。在举国抗疫的非常时期,包括恢复期血浆治疗在内的新技术、新疗法等科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应用,被写入多次更新的诊疗方案之中。“临床发现,中医经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杨毅说。

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一大特点。湖北还以方舱医院为重点,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治疗。16个方舱医院同步配送中药汤剂和金花清感胶囊等4种中成药,中药使用率99.93%,14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中也强化中医药全程参与,患者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某种程度上,相关科研攻关的进展,直接决定着我们与胜利的距离。

病毒侵袭人体的要害在哪儿?对不同器官最终造成怎样的伤害?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遗体解剖搞清楚,就难以得知病情的真相,治疗也难以有的放矢。

2月16日凌晨1时许,在做好层层防护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授刘良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一间手术室。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和家属支持,这里将要进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

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进行解剖工作,比常规操作困难,要花近3个小时。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具有重要价值。解剖报告表明,患者肺部的分泌物黏稠且在较深的气道里。如果早期没有发现、不针对性处理的话,治疗可能会起反作用。这一重要发现,为临床救治患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目前,刘良团队已经完成9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

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对病毒了解得多一分,战胜疫魔的能力就增一分。

为了给一线防控救治提供更多科技支撑,身处湖北疫情最前线的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不舍昼夜。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9年12月30日收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样品,立即组织力量、连续72小时攻关,于2020年1月2日确定2019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李华教授团队用计算机方法构建新冠病毒所有关键蛋白的结构模型,并用虚拟筛选的方法发现可能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对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华中农大研究团队采集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血液,如果子狸、竹鼠、豪猪、豚鼠等,努力寻找病毒“中间宿主”;

……

战“疫”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

作为一种新型病毒,科学界对新冠病毒了解仍十分有限。筛选广谱抗病毒药、“老药新用”更有希望解燃眉之急。

冠状病毒是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的一个长期且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厚实的学术沉淀。疫情发生以来,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发现了8种药物或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对新冠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两个老药和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在细胞水平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毒效果。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其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发现瑞德西韦、磷酸氯喹两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目前,磷酸氯喹已纳入国家第六版诊疗方案,主要用于轻型、普通型患者。瑞德西韦已在武汉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中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说这次疫情是一场战争,流调工作人员就是战争一线的侦察兵。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感染来源、疫情传播链,为疫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最近每天工作15个多小时,整个团队的人都很疲惫。但是我们深知,时间不等人、疫情不等人!”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说。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确保诊断精确性,才能确保收治率,也为复工复产提供健康监测依据。近期,蓝柯正带领团队加紧研发和优化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升核酸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精确性。

新方案运用微滴式数字核心技术,将含有核酸分子的反应体系分成成千上万个小的液滴,对样本中目的核酸片段进行灵敏检测和绝对定量。根据团队的研究结果,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新技术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技术大大提高,准确率可达95%。核酸检测能力从最初日检测数百份,到如今提高到数万份。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各方联动,力争让检测时间更短、结果更准、操作更简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病患需要科学救治,公众需要科学应对。

同济医院近400位医生在线上开通“发热门诊”,免费在线答疑,为广大群众提供诊疗咨询服务;

湖北省教育厅在疫情防控期间,专门面向广大群众组建心理咨询热线,来自80多所高校的266名心理专家在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一些医护人员运用短视频方式,以一种轻松对话的姿态,将公众关注的疫情防控知识进行科普宣传……

病毒不会离人类而去,但科学永远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猜你喜欢

核酸肺炎防控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来势汹汹的肺炎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