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2020-03-26李晟
李 晟
(湖南中医药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 沙 410208)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政治核心,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大高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元素,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基工程,也是实现党对大学生政治领导的组织基础。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领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动态,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也迅速扩大,学生党支部地位也显得更为关键,作用更为重要,因此, 笔者及其团队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所属高校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二百多份,其中有效问卷214份,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党支部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并采用面对访谈、工作观察、支部座谈、实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与形式,对当前所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运行状况展开调研走访,并结合身为一线辅导员在学生党支部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特点表现和建设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
1 党员模范带头能力欠缺,支部凝聚力有待增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党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平台。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在学生会以及其他学生全团组织中有过任职或正在任职的党支部成员,同学们普遍反映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团队凝聚力与不少其他类型的学生组织相比有一定差距。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部分党支部没有严格按照党委要求决策部署,组织生活开展时间混乱;第二,部分党支部管党治党不力,除开会以外的组织生活频率较低导致支部成员彼此相处了解的时间较少、对活动的热情减弱;第三,部分支部氛围过于严肃、活力不足;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且不够贴近生活、没有结合专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2 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娱乐新媒体的规模效应,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思维、交往方式以及语言风格
目前以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媒体正以巨大优势影响着受众,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提出巨大挑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学生党员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不同价值观的途径也不断增多,学生容易受到功利思想等不良观念的影响而动摇,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和纯粹,集中表现为:传统的支部活动主要是“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模式,而党校也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都与社会实践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党校教学也未能采取案例式、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利用社团、网络、公寓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载体等方面利用不足;从内容上来看,党员培养环节中的确认积极分子、党员发展、转正等程序化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其他内容较少,活动内容丰富程度不足;从组织上看,发动普通党员积极参与活动的力度不足,还不能满足学生党员活动的需要。
3 党员发展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水平有待提升
党员发展与党支部建设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组织青年力量的培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学生群体个性化和时代标签明显,给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和统计,我们发现党员发展选拔工作的部分细致环节存在规范化、制度化空缺,如各部分评分所占权重、加分项及其对应分值的明确等;学生入党培养考察期间存在组织纪律性缺乏、自觉意识不够等问题;缺乏广大群众对党员的监管和督促平台,考核环节与群众意见相脱节。这些缺陷导致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党员发展都不能按照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标准直接实施,对于考核对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公正性。
4 党支部内工作分工不够科学,工作参与度与积极性有待提升
调研中发现学生党员数量虽然可控可调,但党员质量存在以学习成绩、学生工作能力来评判,导致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无法保证,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党支部建设和规章不健全,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足,且基层支部党务人员政治意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党支部成员分工不够明确,任务分配较为随机,或工作重担主要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承担,其他成员工作较少;大多数支部成员存在感较低,不利于支部成员党员意识、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感的形成。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其建设当中仍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高校应从学校、学院教育管理和学生培养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新时期大学生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需求为基础,结合本学院党支部的特点,积极尝试,勇于创新,建设优秀的学生党支部,从而促进以学生党员为代表的青年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