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0-03-26王晓梅杨大春
王晓梅 杨大春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泸州 646000;2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数量迅猛增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的老年人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1,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容易出现虚弱或者残疾等状况,而这些的状况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基于相对于时序性年龄的物理年龄所决定的〔3〕。活动能力弱被认为是老年患者出现残疾和较差预后的一个高危因素。已有报道提示虚弱的活动能力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负性预后进行预测〔4〕。同时,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对老年群体的死亡进行预测〔5,6〕,而残疾也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等慢性疾病中已经非常常见。但是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很难被纳入各类的临床研究和试验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在临床上对其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是否能预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75岁)急性心梗患者86例,并回顾性观察了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反应、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等情况。纳入标准:①≥75岁;②符合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③入院后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②排除标准:①患者曾做过冠脉搭桥;②有明确或者疑似支架血栓形成;③心搏呼吸骤停者。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其中52例患者被分入高活动能力组,另34例患者被分到低活动能力组。低活动能力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高活动能力组(P<0.001),而在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情况、吸烟、糖尿病史和心力衰竭史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Fisher精确概率法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通过入院时询问病人或者家属来进行。患者入院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主生活,不需要任何协助或者护理即认定为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者;而如果患者在入院前需要他人提供任何的协助或者护理才能生活者则被认定为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者。
1.3统计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心功能等级比较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的患者在急性心梗1年后,二者心功能等级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低活动能力组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比例(61.8%,Killip Ⅱ级29.4%、Ⅲ级11.8%、Ⅳ级20.6%)显著高于高活动能力组(25.0%,Killip Ⅱ级9.6%、Ⅲ级7.7%、Ⅳ级7.7%;χ2=4.475,P=0.034)。
2.2两组在院死亡率比较 在回顾的1年时间内,低活动能力组在院死亡率(29.4%)显著高于高活动能力组(7.7%,χ2=7.116,P=0.008)。
2.3两组生存率比较 低活动能力组1年总生存率低于高活动能力组,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 vs 92.6%,P=0.000)。见图1。
图1 生存分析
2.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患者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在多变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中加权了年龄、性别、心梗史和房颤史的因素,结果如表2,其显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心力衰竭并发症(心功能Ⅱ~Ⅳ级)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而与此相似,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也是1年死亡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见表2。
表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死亡率的相关性
1)加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史和房颤史
3 讨 论
本研究证实反映人体物理年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独立于年龄和性别而预测老年心梗患者并发心衰的发生率及其预后,年龄是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而且该治疗可以作为独立于年龄的因素给心梗患者带来益处〔8〕。因此,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老年心梗患者来说是个合理且可行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或者禁忌证,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早期灌注是急性心梗患者首选的治疗选择。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心脏Killip分级是评价心力衰竭并发症严重性的简便的临床标准,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9,10〕。总体来说,年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11,12〕。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也可以预测老年心梗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指导临床医护人员给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高龄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治疗和照料,以促进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总之,急性心梗患者院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预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除了患者时序年龄,其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物理年龄是急性心梗患者临床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