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眼看世界——跟着奥黛莉·克伦毕斯写童年

2020-03-26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姨妈小妹屋顶

《屋顶上的小孩》是作家奥黛莉·克伦毕斯的作品。该作品曾获200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正如《出版者周刊》中评价的:这本书既有趣又伤感,但最重要的是它很真实。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加入他们,并用一颗宽容、有爱的心去对待他们。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管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坦然面对,不要因为一时的痛苦失意,就封闭自己并用刻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样不但会伤害到自己,还会伤害到爱自己的人。

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她的儿时记忆碰撞出了这部作品的灵感火花。然而,真正影响作者写这本书的,还是她在童年时期与家族长辈的相处经验。就像书中的薇拉一样,她也成长于一个刚开始时忽略培养她的独立性,后来却让她有充足的时间发现自我的家庭。

奥黛莉·克伦毕斯擅长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白描的手法,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真实地再现了儿童在成长中的困惑和矛盾,并且提出解决这一困惑的方法是沟通和相互理解。

名家经典

屋顶上的小孩(节选)

[美国]奥黛莉·克伦毕斯/文

派蒂姨妈真是受够我了。

【开头一句话,表现出作者对于姨妈心理的揣摩多么细腻、生动、真实。这是孩子眼中的成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突兀、有趣,让读者急切地想知道,到底作者和姨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作者有这样的想法。】

昨天晚上她这么对我说。当我准备上床睡觉时,就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在床上翻来覆去,一整夜都睡不着,所以才爬到屋顶透透气,看看新鲜的空气是不是能让我觉得好一些,可是,痛苦的感觉到现在还是没有消失。

【本段承接上文,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爬上屋顶,只是为了让肚子好受一些,而不是有什么特殊目的,回应后面关于姨妈的种种猜测。这是孩子的世界,而姨妈的猜想却来自成人的眼光。由此看来,很多成人抱着“一定懂得的态度”来揣度孩子的世界的观点是错误的。】

不一会儿,贾柏太太从我面前跑了过去。谁晓得一个已经五十岁的老女人居然还会这么早起,趁着天没亮时跑步?她先是从我面前跑过去,然后又折回来,在马路上原地踏步,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一句话也没对她说。

【对于成年人的晨练,孩子们是无法理解的。作者写得非常生动,然后对于贾柏太太的动作也做了细致的描写,跑过去,折回来,原地踏步,保持跑步的姿态,以此来观察屋顶上的“我”。】

她跑上前来,摁了门铃。我听见门铃丁当作响,也听见她的鞋底儿蹭着前院的石板地所发出的声音。我的肚子又开始痛了。

没有人应声。

几分钟后,她又摁了一次门铃。屋里的灯光乍亮,在草地上投射出一个泛黄的方块,像是个反转颠倒的光影。前门被打开了,派蒂姨妈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贾柏太太,有事吗?”

一阵窃窃私语,接着是派蒂姨妈的抱怨,然后又是一阵交头接耳。我用胳膊紧紧地抱住膝盖,不敢轻举妄动。很快,贾柏太太又上路了,头也不回地继续跑步。

前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两个成年的人窃窃私语,生动地再现了大人们对于孩子世界的不理解和各种猜测。姨妈的抱怨是必然的,因为她已经受够了两个孩子的“折磨”。】

我的心就像是一条垂吊着重物的绷紧的线绳,我不喜欢这种感觉。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黝黯的天际透露出粉彩般的朝霞,淡紫色的光束就像是人的手指从云端里伸出来。我抖擞起精神,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这些出现在天空中的“手指”逐渐地消逝了,最后被东升的旭日完全吞噬。

然后,精彩的时刻到来了。

橙红色的光晕浮现在空中,颜色深而强烈,就连我的心也几乎要被这道猛烈的光穿透击碎。渐渐地,我看得越来越清楚,但是因为实在太热也太刺眼,所以只能注视光晕的边缘。即使在我移开目光,将视线转到四周的暗淡中时,这鲜明的色彩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并在我的血液里澎湃翻涌。它已经被我吸收了。

【本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凌晨太阳初升时的乡村景象。黝黯的天空,粉彩般的朝霞,就连露出的一点点光束,在孩子的眼里,也成了人的手指,多么形象的比喻呀。在孩子的眼里,自然的景物永远是那么新鲜、充满活力。太阳完全升起来时的震撼、刺眼,也写得特别形象,以至于视线离开太阳时,孩子的脑海中还保留着强烈的太阳光和鲜明的色彩。这段描写既生动,又符合孩子对于朝阳的认知水平,这也是孩子眼中对自然世界的正常反应。】

此时,邻居们也纷纷醒来。不远处响起了一阵电话铃声,可能就是派蒂姨妈的电话。两辆小卡车从松林中蹿出,朝着贾柏太太慢跑的方向行进。一只狗汪汪地叫着。隔壁的毕多太太放出她养的猫,后门生锈的弹簧先是发出嘎嘎的声响,随即被重重地关上。我听见一个闹钟在放声大叫,另一个旧式的挂钟也不甘示弱,当当地回应着。

【清晨的忙碌和嘈杂的声音,完全再现出来,这正是生活的场景。】

前门又倏地被打开了。“薇拉,你在那里干什么?”

看日出啊,我心里这么想。

只不过是爬到屋顶上看日出,这是我所能做的解释。

“我知道小妹也和你在一块儿。”听派蒂姨妈的口气,仿佛我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小妹是在这里没错,因为她是我的小跟班,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

“薇拉,你是不是在故意装聋作哑,根本没把我的话听进去?”

没有人敢对派蒂姨妈装聋作哑或视而不见,这才是一件真正麻烦的事。她的声音实在太特别了,你根本不可能忽略她的存在。

我脱掉凉鞋,让脚贴在屋瓦上,这样一来,才不至于一下子滑下去。小妹也光着两只脚丫子。我缓缓地往前移动,感觉屋顶好像被洒满了粗盐,有许多粗糙的颗粒一直在摩挲着我的短裤和皮肤。我通常不喜欢太靠近屋顶的边缘,因为我知道自己将会看到些什么,然而现在,我却正在这么做。

我俯身向下探望,派蒂姨妈也正仰起头向上看,头发上还缠绑着发卷。她矮矮胖胖的,穿着棕色的绒布浴袍,看起来非常笨拙。从两层半楼的高度向下看,她的脸有如一块浑圆的大树桩。

当派蒂姨妈瞥见我的第一眼时,她一脸的恼怒顿时化为惊慌的神情,她高高地举起手,像是在风中摆动的粗短的树枝,不停地挥舞着。“不要动,给我乖乖待在那里!”她吃惊地尖叫着。

我照办。

【姨妈的大呼小叫和“我”的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孩子的眼里,看日出这么简单的事情,却被大人们理所当然地搞得大张旗鼓了。这是成年人对孩子们的误解和误读。在孩子的心里,这是一件多么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在大人眼里,这又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我们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孩子的镇定自若,也读出了姨妈内心的不安。所以由开始的大呼小叫,到最后的大喊“不要动”,生怕孩子们真的做出什么傻事来。这段文字还恰到好处地插入了对派蒂姨妈的外貌描写,也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来进行描写。】

其实,我只不过是想要移到一处可以看见她的地方而已,要不是她不肯穿着拖鞋踏进前院,我也不必坐得离屋檐那么近,因为她害怕自己如果一脚踏进湿漉漉的草坪,地上的蜒蚰会吸住她的脚。她是对的,这种情况难免会发生,派蒂姨妈的草坪上的确有不少可怕的蜒蚰,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过有人因为被蜒蚰吸住而丢了性命。

接下来,她表现出一副掌控全局的模样。“你不可以再向前靠近了,要不然就会掉进院子里,摔得头破血流。”

小妹亦步亦趋地跟在我身边,慢慢地向前滑,甚至还略略超过我一些,现在,她已经完全可以看清楚那个不断对我们尖叫的派蒂姨妈了,而派蒂姨妈也因此更加激动。

我紧抓着小妹的睡袍,以防万一。然而,她已经走到尽头,无法再向前移动了。我们曾经像这样冲下一个比这里还要陡峭的山坡,感觉十分有趣。尽管我们已经非常靠近屋檐,可是却一点儿都不害怕,就连我的肚子也不再像刚才那么痛了,仿佛这座屋顶就是一只正在打滚儿的大狗,在翻滚中随时会把我们当作跳蚤弹出去。

“小妹,”派蒂姨妈开始用甜言蜜语哄她,“乖,小妹,你会听我的话,对不对?”

这番话对小妹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因为她只听我的话,而且,小妹根本就不讲话,她曾经说过话,但是现在却不再开口了。

【插叙一件派蒂姨妈怕蜒蚰的事情,也突出了成年人不可避免的弱点。至少这在“我”的眼中是感觉可笑的。然后应该表现另一个孩子—小妹了,通过她的动作也能表现出两个孩子所处的地方是安全的,至少,孩子们也是知道保护自己的,并不是成人眼中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

点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眼中的成人世界,结合成人世界的一言一行,表达出自己的内心被成人误读的尴尬。双方之间的代沟也由此产生,并且格格不入,难以调和。在孩子的世界中,大人的一举一动有时是那么可笑和自作聪明,孩子被理解、被呵护的愿望也不能得到满足。而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做法永远是让人不安的,说不定会惹出什么祸事来。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叙事风格,紧张的叙事节奏,揭示了孩子和成人世界的矛盾状况,紧紧地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人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成人的举动,成人也用自以为是的心理去揣度孩子的世界,矛盾就这样在不经意的小事中产生了。

本来还以为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周末。没想到战争突如其来。

【开头模仿《屋顶的小孩》,简洁凝练,精彩!】

当时,我正趴在桌子上看课外书。妈妈突然伸头朝屋里看了一眼,我明明看见,却没有理会。毕竟这样的偷袭太多了,我已经司空见惯。可没想到,妈妈却直直地走了进来,坐在我的旁边。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扭过头,瞥了妈妈一眼,没说什么。

“作业都写完了?”妈妈的声音透着温柔和慈爱。

我点头。

“英语作业、数学作业,还有妈妈给你买的卷子,都完成了吗?”

我还是点头。

【节奏不急不慢,娓娓道来。】

这时,我的心里紧张极了,眼睛明明盯着手中的书,却连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扶着书的手,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一下,又一下……

“给我看看,你看的是什么书?”没等我答话,妈妈的手伸了过来,把书夺了去,随手翻了翻,脸上顿时乌云密布。

我已经感觉到风雨欲来的前奏了。不过,我已经做完了所有的作业,还把周一所有的课程都预习了一遍,妈妈应该挑不出我的错误吧。这样想着,我还能勉强地坐在那,没有想到逃跑,甚至,我都想好了如何和妈妈交锋。

“你看的这是什么书?这书读起来有用吗?”妈妈的爆发,在我的预料之中,所以我也没吃惊,吃惊的是妈妈竟然把书摔在了地上。

“我的作业都完成了呀!连明天的预习也完成了!”我的眼泪,总是那么不争气,胸脯一鼓一鼓的,小声嘟囔着。

“作业完成了?预习也完成了?那就不会巩固一下英语单词吗,就不会多做几道数学题吗,就要看这样的闲书吗?”妈妈的声音陡地提高了八度。

学生仿写

周末有暴风雨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二龙山乡中心校六(2)班 臧 持/文

我无语。泪珠大颗大颗地滴下来。

“是……是老师让我们看的好不好?”我开始为自己争辩。

“你胡说什么?哪个老师会让学生看这些没用的课外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和学习有关系吗?你就是说谎,也要说个高明一点的呀?你说说,我和你爸每天辛苦地工作,就是为了给你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你学习,可是你,有时间不好好学习,却看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说,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和你爸吗?”妈妈的话,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扫得我一句话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我转身伏在床上,扯过被子,蒙住头,大哭起来。

“哭,哭有什么用?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和你爸帮你一起哭,只要能把你的好成绩哭出来。”随后,咣的一声,我听见了关门的声音。我心里的委屈更深了,泪水打湿了枕头。

整整一下午,我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过,我却听到了妈妈轻轻地开门关门的声音,还听到了妈妈的叹息声。最后一次,妈妈轻轻地走进来,给我盖上被子。她大概以为我睡着了。哼,本小姐的心哪有那么大,刚刚挨了一顿暴风雨,能这么快睡着吗?

【母女的战争,由开始的轻描淡写,到最后的狂风暴雨,一步步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写得特别生动。小作者的心理和妈妈的心理,也刻画得很成功,符合生活的真实。由于委屈,小作者没有据理力争,而是选择了无声地对抗。这也是大多数受到委屈的孩子的普遍做法,符合孩子们“妈妈总是有理的,争不出道理来”的共同心理。妈妈的几次探望,包括给小作者盖被子,既如实地反应了妈妈的心理,也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心理。作者的心理描写,采用画外音的方法来描述。用两个人的不欢而散来结束战争,既是最好的结局,也为下文留下了伏笔。】

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醒来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

晚餐的菜肴很丰盛,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鱼和火爆大头菜。不过我的脸,还是阴着。妈妈却好像忘记了下午的风雨。一个劲儿地给我夹菜,就连爸爸也感觉奇怪:“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吗?”说着抬头向天边望了一眼,“不对呀,是从西边落下去的。”

我绷着脸,不说话。

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不怪孩子,怪我不分青红皂白,孩子干正事,我却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我向女儿道歉,我错了,不该没问清楚,就大发脾气。”妈妈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我一听,急忙用力眨了眨眼睛,忍住了那颗欲滴的泪珠。我夹起一块鱼,送到妈妈的碗里,说:“妈妈,不怪你,是我不好,没和你说明白。”

“不过,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错了呢?”爸爸慢悠悠地插了一句。

“我打电话问了班主任,才知道错怪了孩子,赶紧去市场买了鱼,给孩子赔礼。”

“哈哈,好!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今有母亲炖鱼道歉。你这样做,女儿一定会小孩不计大人过的。”

【相对于战争的无奈,这样轻松的结尾,也是最可取的。毕竟,妈妈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孩子是不会与妈妈结下疙瘩的。这样,全篇看起来,由开始的节奏平和,到中间高潮部分的疾风骤雨,再到结尾的轻松愉快,写得舒缓有致,仿写得特别到位。】

我和母亲相视一笑,一家人愉快地吃起了晚餐。

点评

小作者在记叙事件时,全文通过“我”和妈妈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渴望理解和被理解的心理。母亲的强势和“我”的弱势,在行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矛盾点写得一触即发,中间矛盾的激化也写得特别有层次感,能让人体会到战争是一步步升级的。其实,世间所有的事情,不也是这样产生、发展到结束的吗?我们只要抓住生活中的本质,用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表现出来,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总评

作家奥黛莉·克伦毕斯无疑是儿童文学的写作高手,她能准确地捕捉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运用生动有趣的笔触,还原儿童生活中遇到的代沟问题。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真实再现儿童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和作家了解儿童心理,掌握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只有作家拥有童心,才能完整呈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

臧持同学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模仿作家的写法,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认识成人世界,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生活中的一桩小事,就这样被作者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猜你喜欢

姨妈小妹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屋顶屋
波莉姨妈信守承诺
我的“鼠小妹”
屋顶的雪(外四首)
牡丹女王的姨妈
小不点儿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