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化学教学中实验魅力
2020-03-25刘锦洲
刘锦洲
【摘要】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散思维方面能够发挥显著作用。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程,教师明显感觉地到新课标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上面,对于如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成为我们教师当下进行课程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协调发展下,教师要对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关系重新定位,培养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平衡思想和变化理念,赋予科学精神,促使学生能够依据证据推理完成化学认知模型的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当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持续创新、优化化学课堂,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其中“科学探究”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关注点,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更深层次地进行原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来建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学生的探究欲十分强烈,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一点基础都没有,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化学将与学生相距甚远。化学实验能将神秘且充满趣味化的微观世界展示给学生,故而学生十分好奇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通过趣味性、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设计, 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
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灭火的原理抽象而且实验也比较枯燥,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灭火的原理,实验形式可以改良。如教师在讲解“隔绝氧气灭火”时可进行“点火成花”实验的设计,请化学科代表将一朵塑料花把花瓣和花芯分离,把花芯浸在酒精中,拿出点火,把花瓣从下面用手包住快速往上推,花瓣覆盖火焰,使火焰与空气隔离,从而熄灭,熄灭后松开手,一朵玫瑰花表面在同学们的面前。此实验方式可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激发,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本质,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验还可以穿插微观探析和变化的观念的发展,如下面两个显色反应:
实验1:“白纸显字”
在开学第一课时,教师在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时,进行如下设计:教师向学生们出示一张白纸(这张纸实际是用酚酞溶液写上了化学两个字),并告诉学生说可以不用笔在纸上写出字来,当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来并将水用喷瓶洒在纸上,将白纸放置于装有浓氨水烧杯上方,氨分子运动与纸上的酚酞融合后,会有“化学”二红字从纸上显现出来,学生會非常好奇,同时此实验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氨气分子运动原理,发展宏微观相结合的学科素养。
实验2:“清水变色”
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了一杯硫氰化钾溶液和一杯苯酚溶液并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水”全班学生几乎同时回答。“是的,这是两杯'清水'”,然后教师认真的说:“怎么能够让这两杯'水'变色?”教师展示一个盛一定量的无色硫氰化钾溶液的烧杯,然后用抹布(布上有氯化铁粉末)把烧杯盖上,再往抹布吹一口气,揭开抹布,振荡烧杯。学生们马上大呼神奇,因为烧杯里面的“水”突然变血红色了。然后再取另外一烧杯水(苯酚溶液),重复上述操作,“水”又马上变色紫色……学生很高兴然后表示惊讶,然后老师提出了问题:“现在你知道电影中血液喷飞、中毒的人流出蓝色的血液是怎样做到的吗?”把化学素养变化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自主探究学习课堂
自主探究学习的运用有利于新型化学课堂的构建。学生身处于完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可将广阔的空间供于他们独立思考。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出,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通过实践将学生自主探究内生动力激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验时,应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切忌以“担心学生做错”等作为拒绝学生自主实验的理由,不能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仅作为观看者,而是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如,在物质鉴别实验中,初三的学生容易根据相关知识记忆鉴别方法,若死记鉴别方法,会造成换一种药品学生就无法理解的局面。对此教师可借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开展实验,以使他们对实验的认知度更高。如,食盐、纯碱等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素材,要求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设计,鉴别食盐溶液和纯碱溶液。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借助氯化钙溶液鉴别,二是借助石灰水鉴别,三是借助盐酸溶液鉴别。但有的小组发现,借助盐酸溶液进行鉴别时,盐酸和纯碱的滴加顺序不同,所产生的现象是不同的。教师因势利导,适当补充反应物用量的不同会对反应产生影响,并提出问题在判断NaOH、Ca(OH)2等碱 是否变质时,向待鉴定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能说明对应的碱没有变质吗?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探索实验,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科素养。
(三)合理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教师必须借助一定方式的引导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需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确保学生能将相关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并对其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推动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在实验室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备教学中,教师可在“引导——探究——活动——发散”模式的运用下,着重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其次,围绕主题细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再次,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试剂,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设计,最终得到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教师要求各组将实验方案向全班展示。结合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形式,筛选最优化的实验方案。该教学过程,构建了“装置——效果——可持续”评价模型,初步形成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素养。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仅仅依靠兴趣爱好,化学实验也是如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还应当做到科学的教学、学生科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就应当不断的革新观念,从过去的化学教学一味的强调知识为首的错误观念向一切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化学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完成书中所有实验的所有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例如,在进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教学时,探究铁生锈时,因为铁生锈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常常是老师投影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式样方式缺乏学生的参与性,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实验的方式,让小组内成员自行准备生了锈的铁钉和四个干净的带盖的小瓶。并且安排小组在课下进行实验,将铁钉分别放入装满水、装有一部分水、装有一部分盐水和没有装水的四个小瓶中,并安排学生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当教师进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让小组成员展示小组的实验成果,通过实验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对于知识 的归纳总结,在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驗现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体验中积累动手的经验,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初中三年级新开设的化学课程,有着大量需明确的理论和概念性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核心素养渗透的需要,适当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实验时,需对下述两方面予以关注:其一,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实验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明确。另一方面,教师需规范化操作,以便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养成严谨性。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实验准备、仪器使用及实验结束等方面的操作都必须做到规范化,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具备严谨性。
参考文献:
[1]严娟.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验课建构探析[J].文理导航,2018(5):65.
[2]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17(5):54.
孙文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7(11):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