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疫情影响 实施有效的经济恢复策略
2020-03-25杜建国
杜建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春节假期重合,对人民群众造成强烈心理冲击,并对消费、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巨大。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经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因此,当前在把防控疫情摆在首位的同时,如何恢复稳定经济和民生,已成为摆在案头的最重要命题。
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全国一盘棋,共克时艰,有效阻击了疫情的快速蔓延,进一步维护了政府的威信和在公众中的形象,向外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对比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17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9.09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大关,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疫情危机是外部冲击,它只会引起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趋势的暂时偏离。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率潜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内部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关联特性,而不是外部干扰因素。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社会整体应对更为迅速及时,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日趋成熟,科学技术手段更为先进。仅以病毒基因测序时间为例,非典病毒测序耗时将近5个月,而新冠肺炎病毒测序耗时仅7天。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尽快控制必将减少其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影响。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动力未變,其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很多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并有较为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使一些与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重大活动被迫推迟或者取消,但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影响不大。因此,我们要看到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从而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加强疫情影响的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新冠肺炎疫情在爆发时点、传播途径、隐匿性和传染性等方面都与2003年的非典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爆发时点的国际背景也不同,这些都决定了对第三产业的冲击程度、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对全球的溢出效应等明显相异。应该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分产业、分行业、分地区详细调查研究疫情对消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查找短板,分析面临的突出困难和矛盾,搜寻隐藏的机会,化“危”为“机”。
认真分析评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对经济的影响。本次疫情对经济系统冲击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除增加对医用物品需求外,还造成了健康损失、公共卫生成本激增、卫生防疫支出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因恐慌心理、消费行为改变、投资行为改变等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而加剧经济活动的风险,加大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延长假期、推迟复工、限制人员流动等隔离措施必然会对购物、旅游、会展等经济活动带来影响。鉴于目前消费、投资、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发生结构性变化(2018年,三项数据分别为76.2%、32.4%、-8.9%),也决定了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不同于2003年非典疫情,随着疫情不同阶段防控方式的变化,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密切关注全国经济、本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同时,还需分阶段、分产业、分行业来进行分析评估和精准研判,从而建立疫情的吸收或者缓冲机制,精准施策。
从本次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找寻机会。消费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疫情对消费某方面的限制会促使消费者寻找其他的消费行为进行替代或转移,从而带来市场结构的变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机会。疫情也会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从而使交易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发生变化……可以说,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正在酝酿、培育。
恢复经济发展,分阶段分类施策
鉴于疫情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其防控任务、防控措施是变化的,对经济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努力寻找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适时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一是合理制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灵活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短期内营收锐减、资金短缺等问题;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销售企业提供利率优惠、税收减免等支持。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稳定就业面;在落实中央小微企业现阶段财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各地方要做好调查研究,分类制定地方扶持政策。分类细化复工、复厂的保障方案,尽可能一企一策;协调解决复工防疫物资的购置问题。
二是合理引导公共卫生安全用品的消费,发展安全经济。公共卫生安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适度扩大并稳定口罩、护目镜、消毒剂、消毒液等卫生安全用品的生产量;加强对居民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意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和理性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理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让一些卫生安全用品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这样一来,既可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也可降低未来公共卫生疫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还可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应对力,并从中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卫生安全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造成的损失在短期内是不可挽回的,对这部分损失政府可采用合理的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化解。旅游从业机构更需要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卫生安全水平、顾客满意度,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以诚取胜。完善服务业的卫生安全规范,提升服务品质;建立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间、人群聚集的非露天工作场所等佩戴口罩的制度;为顾客提供卫生安全用品服务,如酒店客房提供乙醇等1次性消毒剂,增加顾客的卫生安全体验和卫生安全感;结合虚拟现实、智能穿戴等技术,发展居家旅游服务。
四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热门产业。新冠肺炎疫情既使部分行业生产和销售出现困难,也给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好多也是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和推进的,各地应加大力度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要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如农村宽带网络)的建设,这既是当前疫情环境下进行人才培养、商务洽谈决策以及开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的需要,也是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5G产业链的打造,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不断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持续创新。促进无人驾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这既可以固本培源,恢复经济,也可以在未来一旦发生疫情,保持物流畅通,阻断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传导链条。
六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促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的同时,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产品,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改善农村的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江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