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人才”为村民“犇途赢财”
2020-03-25陈诚李诗杨
陈诚 李诗杨
2019年5月25日凌晨4点,铜梁区石鱼镇鱼兴社区。
街道上还看不见行人,一辆黄色皮卡车的引擎声打破了凌晨的宁静。开车的人叫敖爽,是重庆犇途赢财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负责人,后备箱中,是一笼笼大鹅。
就在前一天,铜梁当地一家公司致电敖爽,表示“需要70只鹅用于开业活动,且要在早上6点半前送到”。
电话一挂,敖爽立即联系了村上的农户,客户要求的鹅的数量很快凑齐。
为准时将鹅送到客户手中,敖爽凌晨4点便起床驱车赶往联系好的农户家收鹅。虽然披星戴月很辛苦,但敖爽觉得,能帮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出去,自己累一点没什么。
回乡创业
在外漂泊多年,敖爽始终思念着家乡。
2015年,一则发布在铜梁网上的本土人才招聘启事让敖爽看到了机会。
彼时,铜梁区正在号召老乡留在老家发展,并为本土人才量身定制了各项激励机制。
为方便照顾家人,陪伴孩子成长,敖爽报名回到了家乡石鱼镇。
“能回来工作,总比一直在外漂着好。”那一年,经过笔试和面试,敖爽成了石鱼镇联丰村党组织书记助理。
2018年,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此前曾搭建过电商平台的石鱼镇党委书记左春华再次动了发展电商的心思。
在石鱼镇建立一个镇级电商平台谁最适合牵头?左春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敖爽身上。
敖爽二话不说就应下了任务,接着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找到了从石鱼镇走出去的大学生叶培、左沁灵一起创业。随着铜梁区“把老乡留在老家”系列人才政策的出台,他们和敖爽一样选择留在家乡。
年龄最大的敖爽成了牵头人,“创业3人组”的队伍就这样形成了。
3人合计凑了15万元的启动资金,石鱼镇党委、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实体店面,并且减免了房租和水电费。
“一路过来都挺顺利,反倒是公司名注册时‘卡壳了。”敖爽说,他们想了很多名称,都已经被别人注册过了,后来借着本土人才的谐音,想到“犇途赢财”这个名称。
这个名称在“创业3人组”的心中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要为村民赢得财富,赢得未来。
2018年5月16日,重庆犇途赢财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电商扶贫
2019年3月3日,石鱼镇兴红村一组。
天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村民杨光菊背着沉甸甸的背篓,迎着朝霞出发了。
这天,铜梁第四届“巴岳仙境·花果圣地”桃李缤纷赏花节在石鱼镇花果山开幕,而杨光菊的目的地就是花果山,沉甸甸的背篓里装的是一罐罐蜂蜜。
由于前些年生过大病,杨光菊身体一直不好,加之家里缺乏劳动力,一家人只能勉强靠着一点薄田维持生活。
为了帮助杨光菊改善生活,村里曾专门给她送去过蜂箱和鸡苗,但收效甚微——有产品没销路,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只能自家用,难以形成实际收益。
在石鱼镇,杨光菊的情况并非个例,正是电商平台的出现,让这一情况得到了彻底改观。
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石鱼镇党委、政府想出了举办赏花节的主意,敖爽他们的电商平台则负责唱响“扶贫戏”。
赏花季期间,犇途赢财电商平台在花果山设置了贫困户土货销售专区,销售的产品中,就包括杨光菊家的蜂蜜。
为帮村民打通销路,敖爽还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销售自家的土特产:线上,开设微店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渠道的力量大力宣传;线下,不仅开设了实体店铺展销农产品,还在每个村、社区设立了收购点。
“其实我们也是摸索着在做。”敖爽说,每每遇到有人订购,他们就去收购,装在后备箱里给客户送上门,“我们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后备箱经济。”
为期15天的赏花节结束,杨光菊家的蜂蜜销售一空。
电商平台让杨光菊这样的农户有了更强的信心,如今,他们已不再害怕农副产品卖不出去。
“我以后还要扩大养殖规模,除了蜂蜜,我们家的跑山鸡也销售得很好。”坐在自家院坝里,杨光菊笑着说。
人尽其才
2019年12月23日下午,石鱼镇兴红村火龙果园生态养鱼场。
水面上,浮漂猛地一沉,持杆人不急不躁,收线放线,不一会,一尾1公斤左右的花鲢被钓了起来。
“不错嘛,咱这鱼好吃得很,都是吃火龙果长大的。”说话的人叫欧阳述明,是火龙果园生态养鱼场的主人。
2019年火龙果销路特别好,欧阳述明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时不时会和游客唠上几句。
两年前,欧阳述明可没有现在这番心情,当时因为销售出了问题,几万斤火龙果,全部被他丢进池塘喂了鱼。
“心痛啊!”那一年的遭遇让欧阳述明记忆颇深,因为火龙果一旦成熟,最多只能再挂10天,不然就会烂掉,“销售难题解决不了,只能亏本”。
犇途赢财电商平台的成立,给欧阳述明带来了希望。
“对于火龙果的销售难题,我们费了很多心思。”敖爽说,从火龙果花季开始,犇途赢财电商平台就开始着手营销,利用各种资讯渠道甚至是大家的微信朋友圈大力宣传。
这一年,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欧阳述明的火龙果大卖。
“火龙果现在是我们平台上销售得最火的产品,如今,线上的火龙果销售已经覆盖全国。”敖爽笑着向记者介绍。
销路顺畅,也让欧阳述明有了发展壮大的信心:“接下来我准备再流转200亩土地,将园区扩大到500畝,打造一个集休闲、体验、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在石鱼镇,打开销路的当然不止火龙果,当地的李子、沃柑、血橙等高品质农产品,都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打通了销售渠道,相关产业也在石鱼镇蓬勃发展。
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敖爽等人创办的公司也已由最初的3人增至16人,销售收入超200万元。
“电商平台如今为村民们赢来了财富,迎来了发展。我们这些本土人才也人尽其才,实现了自我价值。”眺望着石鱼镇的景色,敖爽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