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印机企业渠道管理的“内伤”
2020-03-25赵艳丰
赵艳丰
渠道管理的“内伤”汇总
E公司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印刷机械产品制造商,旗下的胶印机产品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在长期发展中,E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凭借良好的市场运作,旗下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在终端享有广泛的知名度。随着销售额的不断增长,其公司销售渠道渐渐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内伤”问题。
内伤一:渠道结构存在问题
发展初期,E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在各省市及自治区招募了总经销,负责当地的市场开发,后期省级总经销削减为地市级总经销,此模式利用经销商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人员优势迅速铺开市场。目前地级市拥有绝对的分销权,控制着分销商的提货价格,使得厂家产品优势、优惠政策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分销商,加之部分分销商已开拓转化为一级经销商,引起分销商巨大的抵抗心理。由于厂家考虑到总经销的利益,并没有一刀切的转化分销,由此引发了分销商从其他地市调货、低价销售、对厂家政策不了解、信息不公开等一系列矛盾,严重制约了渠道的良性发展。
内伤二:渠道成员的选择和淘汰问题
近几年,E公司大力推进新市场的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销售数据分析,新经销商带来了部分增长,但是同样存在问题。
①新开拓经销商素质良莠不齐
新开拓经销商的确带来当地区域市场业绩增量,有一部分是非常优质的客户,他们在当地拥有店面优势、资源优势,思路能和E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这样的客户在后期的经营中都发展得不错,但这样的优质客户毕竟是少数。由于当地经销商的人脉资源、操作思路基本决定了后期发展的好坏,因此在开发前期就需要加大对备选经销商的甄别和筛选,但开拓人员为了急于达成公司下达的目标,开发出的一些客户质量不高,后期发展非常不理想,又造成了更换的困难。
②新开拓经销商的存活率低
E公司相较于其他的印机企业,存在产品线丰富、经营要求高等特点,当新开拓经销商资源不能有效匹配时,其生存就会非常难,尤其是一部分经营思路落后的经销商。加之部分区域存在前期开发与后期管理维护衔接不当、区域管理人员缺少新开发客户管理经验等问题,导致投入大产出低等问题,综合起来导致新开拓经销商的存活率低。
③落后的渠道成员理应被及时淘汰出局
落后的渠道成员会成为渠道负能量,是影响品牌在当地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落后经销商的处罚及更换不及时、不到位,将导致市场发展受阻,严重影响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开拓。
更换经销商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涉及到价值评估、转让费用、付款方式、衔接管理等问题,需要有一套专业方案,让业务人员可以有操作的依据。目前在E公司,更换经销商多是业务人员协调解决,并无参考标准及流程,业务人员往往根据经验来判断经销商的转让价格,办理转让手续。对于经销商缺少评估标准,不能有效协调沟通,导致的结果是厂家业务员不愿参与更换经销商,发展不良的市场无法得到有效整改。再者是经销商自行转让,厂家不能有效筛选新进经销商,转让存在巨大风险,更换的新经销商也极有可能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内伤三:渠道成员培训与激励的问题
①公司总部缺少系统的培训及落地方案
近年来,E印刷机械公司积极聘请咨询公司做终端培训方案的开发,基本上每个省每年都会有1~2场大型培训会,加上每周的网络培训,总体来讲培训方案比较充足。其缺点在于缺乏系统的落地执行方案,好的方案在当地没有很好地执行,经销商听过之后没有实质性改变,因此对销售终端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目前,衔接公司培训方案落地执行的是各地区域管理人员(业务员),各省级营销部并没有设置培训专员,导致培训不及时、落地不到位、专业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②考核激励执行不到位
E公司虽然已在经销合同列出了对经销商的考核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政策,但在终端管理过程中,经销商的考核指标往往被忽略,很多经销商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导致区域业绩的放松。业务人员缺少可以使用的针对经销商的制裁政策,导致业绩下滑时的无奈和压货。在经销合同中同样明示了对经销商的奖励政策,经销商完成相应指标后会得到奖励,但是目前针对各区域的销售精英奖励力度不足,没有鼓励经销商冲刺业绩的信心,只有一部分传统强势经销商占据着公司的年度金、银、铜牌名额。
疗愈方案
方案一:精简渠道结构
E公司当前的渠道结构,已经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带来较高的效益产出,因而渠道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①减少发达区域渠道层级
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减少渠道层级,将有条件的分销商升级为一级经销商,降低渠道中间费用,传导公司政策、产品到下属区域,更有效地提升市场份额。在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的当下,减少中间环节,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目前,E公司在东北、华北、河南等区域发展良好,有条件、有能力的地方要取消二级渠道,针对有较大市场控制权的经销商,公司应开通他们在总部开单权限,并保留部分返利给总经销。
②保留欠发达地区二级渠道
对于欠发达区域和实力不足的分销商,保留二级经销渠道。比如在西北等业绩发展落后地区,应以经销商管理为主,厂家辅助管理分销商,签订三方分销合同,将分销商纳入到公司管理体系,同样设定考核目标和激励。
方案二:建立经销商选择标准和退出机制
①确定选择经销商的标准
要挑选一些擁有良好软硬件的经销商,笔者建议依照以下原则执行:
A.相互认同:这是最基本的考虑要素,体现为渠道成员对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营销目标有一定的认同,这有利于培养渠道成员对企业和产品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
B.资质筛选:对于经销商的资质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将经销商的硬件条件、行业资源、市场拓展能力、信用资质等多维度要素纳入评比筛选体系。
C.运作思路与销售实力:市场并非是手到擒来的,经销商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要有相匹配的软实力,经销商的运作思路和销售实力是我们印机企业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市场存在着众多经营不善的案例,一定要吸取教训。经销商的操作思路必须与E公司相契合,对当地市场有深入了解,并有自己的见解和运作方法。
综合以上条款,并制定相应分数权重,提交营销渠道负责人会审,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经销商大多会很优秀。
②建立经销商退出标准及流程
经销商退出是一件困扰业务人员的麻烦事,因为E公司一直缺少相应的标准。企业管理层应制定适用的退出标准,由公司内部营销管理人员和外部营销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并重点从业绩指标、市场布局、人员配备、投诉管理等几个方面建立退出标准。综合考虑,年度业绩目标完成率低于60%的无条件退出,完成率为60%~80%的提出警告,并要求经销商提供发展计划以供考评小组审核,考评不通过直接退出,考评通过则提出相应要求,整改落实,年终根据指标再进行审核,如不能完成则退出。
当考核指标未能达成时,那么相关经销商必须进入退出流程。此时,要重点保证市场平稳过度、成功交接,并确保退出的经销商不再有扰乱市场的行为。具体可参照如下流程:
A.经销商库存产品及店面评估,库存产品以年度为限确定折扣比率,店面按照3年时间进行直线折旧法计算,核定经销商转让价值。
B.新经销商开发及筛选,按照前文选择经销商的原则,重点对接市场中有资源实力、有操作思路的其他经销单位。
C.转让沟通及手续办理,撮合双方谈定转让价格,办理交接手续。
D.协助新经销商清理各渠道影响,拜访相关客户等。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不能紧跟公司发展的经销商必须及时清除,按照制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转让操作,降低业务人员的操作难度。依照规定执行,让经销商退出不再是无据可依、无法可行的困难事,如此才能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方案三:构建合理的经销商考核和培训体系
①深化经销商考核方案
E公司在经销合同中应规定旗下产品的考核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年度业绩指标、月度指标、团队建设目标、广告投放要求等细化指标,意在加强总部对经销商的控制,争抢市场资源。同时,要加强绩效考核的执行,考核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合同中,要切实执行,像管理业务团队一样,定期公布业绩报表,针对经销商奖优罚劣。加强对合同中考核指标的宣贯,激发经销商的敬畏之心和契约精神,促使经销商自发完成业绩指标,把业务团队从冲业绩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转而关注更有价值的增长点。
②增加有效激励
奖励可以有效激发经销商的经营信心和前进动力,E公司应重点研究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不局限于金、银、铜牌客户。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对于已经成熟的经销商应当考虑加大精神激励比重,荣誉和名望是他们更为看重的加分项;而正在成长中的经销商更需要物质激励,如广告投入、活动支持等一类能对当地市场产生效益的激励项目。针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与不同的激励方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激励成为行之有效的市场调控手段。
有奖励就有处罚,即负激励,对未能完成考核指标的经销商进行适当处罚,可以使用提升开单价(出厂价)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负激励措施。将经销商分为1~4等级,根据不同城市标准,以3级为基准,1~2级经销商逐级递增价格优惠,第4级则提升开单价格,此方法能有效把控经销商,激励他们完成指标。
③完善培训方案,强化落地督导
E公司的培训会议非常多,每年有针对全国经销商老板的总裁班会议,以及针对市场经理人的操盘手会议,还有产品销售培训会议,培训形式不局限于现场培训,还有每周一次的网络培训。综合来看,培训频次和力度基本满足了整体经销商的培训需求,但如果能制定一套系统性的全年培训方案,并进行有主题、有针对性的落地执行将会更加理想。
目前,E公司在终端的持续性培训稍有不足,需要重点关注培训的落地督导执行。各省营销部需设立培训专员岗位,负责全省培训及督导工作。最近两年,公司新开发的经销商数量非常多,不断有新员工加入销售体系,另外随着新产品的迅速推出,依靠业务人员组织培训已不能满足当下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必须有专人组织培训、监督执行。培训专员可以专职,也可由通过内部讲师培训考试的业务人员兼任,并给予适当的工资奖励,以此满足企業快速增长的培训需求。
总之,销售渠道作为印刷机械企业的基石与命脉,必须要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我们广大印机企业只有逐个破解现存的渠道管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免于被 淘汰。
责任编辑:薛金萍 xjp@c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