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要分两步走

2020-03-25马莅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袁枚黄叶借书

马莅

古人对读书早已有了很好的研究,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读书要分两步走:即读入书中,跳出书外。

我们用“出入法”来读以上两篇文章。

先看冰心的《谈生命》。

写这篇文章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冰心以满怀激情和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述说了她对生命的感知和渴望。在本文中,冰心以其宏阔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用大河和大树作喻,来谈论她所向往的人生。

她用冰山雪水喻生命之始,写起点之高洁;用汇集细流,写生命的成长;用穿过悬崖和冲倒巉岩写人生的奋斗;用桃花芳草,写人生的顺境;用暴风激电,写人生的逆境;最后用汇入大海写人生的归宿。

在冰心心中,人生也应该像一棵大树。用冰雪下欠伸,快乐地破壳,写生命之始;用穿枝拂叶,写杀出重围;用满树繁花,累累硕果,写生命的奋斗;用空中的旋舞和大地的接引,写生命的归宿。作者不仅用大江大树来写生命的伟大,还用在雨点中升起,再冲石壁,再寻桃花与在果仁儿中破壳,再穿丛莽,再听黄莺,来写对来生的期许,写对整个人类生生不息的自信。

她这样不仅写出了对生命的礼赞,还写出了由生命一滴一叶的活动才构成了宇宙的进化和运行。冰心告诫: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生命只有在快乐和痛苦中才能成长,她希望生命的云翳来得更多。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作者面对即将彻底变革的大时代,已做好了搏击风云的心理准备。

至此,她已经完成了从正面到反面对生命的论述。读到这里,我们虽然合上书卷,在眼前依旧会有大江奔流大树摇曳。纵观全文,冰心的侧重点不是面对茫茫人海,主要笔触都是在写自己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表达了自己希望所有生命都伟大不朽的宏大愿望。

但跳出书外,细细审视,也不能不看到本文的纰漏与不足。作者在以大树为喻说明人生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冬日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这个“他”还是用来比喻人生的那整株大树;而“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句中的“他”就已经不是整株大树,而是大树上被卷落的黄叶了。作者在这一段也错误地把“叶落归根”误以为是整株大树的“归化”了,须知黄叶被卷落以后,整株大树还在啊。这与之前和之后代表整株大树的那些“他”显然指代的不是一回事。作者在这儿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犯了指代不清偷换概念的错误。

我们再来看《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此文一经行世,便十分引人注意,特别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之后,更是广受好评。

此文阐明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以时不待人勉励后世专心攻读。作者在交代写作缘起后,就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断,此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很有啟发性,引人深思。读完全文之后,则会更觉得其深刻有理。

作者先以藏书不读作为反证。皇家有《七略》之全《四库》之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富贵人家,藏书满屋,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至于祖、父辈积书,子孙辈弃而不读,这种现象太多了。于是袁枚总结道,有读书之便而无借书之苦的人“读书者有几?”,否定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袁枚接着由书及物,作了类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借于他人,担心别人索回,因此不住地观摩玩赏;但一旦属于自己,就会束之高阁,推说来日再看。这种心理状态也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袁枚再以自己的经历来现身说法,更增强了说服力。自己幼时家贫借书困难,但“有所览,辄省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了“借者之用心专”的道理。后来做了官,有条件买书,却是“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进一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此文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述问题。如将藏书者不读书与借书者读书对比,将自己家贫无书之时与有书之时对比,将黄生与自己对比。袁枚于对比中阐明自己的见解,期望读书人珍惜读书的机会,从而发愤攻读,使学有所成。这样不仅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也能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袁枚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他列举天子与富贵人的例子,说明他敢于指责权贵、无视传统的个性。他珍惜少年时代借书苦读的岁月,并对晚辈谆谆告诫,表现出他极具人情味。

在这篇文章中,袁枚面对黄生以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让人感到了老人对黄生、对后学的一片深情;其行文论证,自然也是极其用心的。

然而掩卷之后,跳出原文,我们就会觉得袁枚虽苦心论证,但他的观点还是有些偏颇了。

袁枚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他有了“见物不见人”的偏颇。

“书非借不能读也”是他的核心论点,我们且不说拥有四库七略之书的天子,在那些学识渊博的太子太傅的教导之下,究竟读了多少书;只说作者有关“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而富贵人读书者有几”的论据,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举天下读书之人,像范仲淹者毕竟少而又少;而绝大多数读书有成者,都出身于富贵、有书之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等,靠自家之书学业有成者是绝大多数,是不胜枚举的。

很显然,作者只看到了书这一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如果有了读书的主观愿望和渴求,自家有书只能读得更好、成才更早。

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普遍比较富裕,买欲读之书已经不成问题。互联网信息时代,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部词典、一个老师、一个图书馆甚至是一所大学,相信今天读书成才的人会空前得多。袁枚老先生的“黄生借书说”,还是情长而纸短啊!

持这些观点进行赏析与讲解的,都只是读入书中,还没有跳出作者布下的云雾之外。因而读书,是要分两步走的。

猜你喜欢

袁枚黄叶借书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图图借书
黄叶片片步深秋
默默黄叶迎初秋
借书
图图借书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