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基因多样性,科学家全球找种子
2020-03-25
地理教育 2020年3期
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产量较高,但欠缺基因多样性,抵御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若不改良,未来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大幅减产。相比之下,农作物的野生品种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更强,但不少品种濒临灭绝。为此,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发起“农作物野生品種”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采集种子。
农作物基金会此前发布报告说,来自25个国家的100名研究人员过去几年里骑马、划独木舟甚至骑大象,深入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偏远地带,用全球定位系统标记发现样本所在地,并用硅胶保存所采集种子,共搜集了371种作物的野生品种的4 644份种子样本。在厄瓜多尔,研究人员穿上带金属鞋尖的塑料靴子,防止在采集一种高产量水稻种子时遭蛇咬。在尼泊尔,研究人员骑着大象趋避老虎和犀牛,他们在那里发现种对白叶枯病“免疫”的水稻品种和一种在盐碱地成活、抗虫害的红薯品种。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全球种子库已成立11年,收集超过100万种种子,有“末日粮仓”和“植物诺亚方舟”之称。
摘自2019年《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