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活动教学建议(人教版)
2020-03-25王静张永丰
王静 张永丰
摘 要:该活动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国家的方法,挖掘日本的人文资源,总结工业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原则以及互学共鉴、共建共享等素养的教育,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活动设计;德育教学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标要求为“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本节内容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整节内容包含“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标题,每个标题内容都是典型图示与精要文字的有机融合。
活动分析:“活动”设计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结合实例,感受中日文化的交融”等,这些活动题都是每个标题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学情分析:日本作为第一个国家区域,学生在掌握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上还没有一定基础,把握好这几个“活动”的教学目的,结合正文及图示,精巧设计教学活动,采用情景化、对话式教学,可激活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结合时事,分析日本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培养学生站在全球高度看国家,树立根据本国国情与世界互联互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学会用全面的眼光和视觉看世界。从地理角度分析全球国家共享共建的重要性,倡导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
二、活动设计
1.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在日本留学一年的小诺同学分享所见所闻及所思。
【活动设计】展示日本茶道、服饰、美食、住房等图片,介绍日本文化,也可单独介绍特色美食,或让去过日本的同学讲关于日本的故事,共享学生对日本文化特征及现象的认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总结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让学生知道“文化无国界、文化无边界”,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共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
【活动拓展】中国网(2007.12.19):据了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近30年来,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人员。据统计,目前为止,中国赴日留学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15万人次,而日本赴华留学人员也达到了10万人次的规模。
【活动意图】了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国家间文化的互学共鉴、共建共享。
2.工业与世界联网
(1)从产品特点到工作品质。图片展示日本的汽车、相机等生活中的电子产品,让学生谈谈人们喜欢买日本产品的原因并说明日本产品的特点。
【活动设计】呈现问题:“日本制造”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请1~2位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渗透从小要养成坚韧、智慧、执着、合作的品质与理念)
师生归纳:日本产品一直以高端质量占据国际市场,反映了日本人工作严谨、做事认真、精益求精、善于协作的个人执着与团队精神。
【活動拓展】“日本制造”长久著称世界的产品品质,体现出日本人的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专注、坚持、敬业、精益求精……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无论体现在高科技还是人的素质上,都能体现出日本对教育的重视。
【活动意图】从日本产品的质量感受到人的品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养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
(2)从小资源到大市场。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工业发展的资源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不断加快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不断拓展国外市场。
【活动设计】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和“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图,指导学生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原料来源于哪些大洲和地区,同时工业产品销往哪些大洲和地区。让学生总结:日本工业发展对外依赖严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活动拓展】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和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
【活动意图】让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
(3)从位置、海运优势到经济优势。出示日本港口海运图,展示每天大量游轮从太平洋进进出出,运送工业原料及工业产品。日本二战后,经济从萧条迅速恢复,成为发达国家,就是克服本国领土面积小、资源短缺的劣势,充分发挥了海陆位置优势。一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实现“资源小国、经济大国”的繁荣富强;二是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便于进口原料、出口成品。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重视教育,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更具有竞争力;但是随着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原因,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日本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活动设计】展示有关资料;出示日本地理位置和工业分布图,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日本的海陆位置、工业分布特点以及原因,教师点拨引导,将思想升华,探究结果在组内和班内交流,具体可采取辩论、演讲的方式,教师点评。
【活动拓展】人类从15世纪开始进入海洋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前,日本作为一个群岛国家,四面环海,海洋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因此很少受到境外势力的攻击,二战之前,日本只受到过元帝国对日本本土的攻击,而且这次攻击还被台风瓦解。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后,海洋成为人类的天然高速公路;日本具备了海洋优势,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易进行贸易。日本正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崛起为东亚的重要国家。
【活动意图】让学生明确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将四者做到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地制宜、物尽其美,是每个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基本思想。日本巧妙利用本國自然条件,创新挖掘自然和人文景点发展旅游业。日本多火山地震,利用火山分布地区的温泉、火山口以及民族象征富士山发展旅游业。利用火山灰种植农作物,变废为宝,因地制宜。面对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等灾害,改变房屋材料,改善预防措施,进行防灾演习等来正确应对,增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发挥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活动设计】展示“世界板块分布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从“日本地形图”上分析地形特点。投放富士山、东京等景点图片,从富士山特殊的景色创意和东京城市职能综合性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讨论得出:日本人具有因地制宜的智慧。
【活动拓展】运用地理知识救了100多人。2004年,英国中学生蒂利圣诞期间与家人一起前往泰国普吉岛度假。12月26日那天,蒂利一家人在碧波荡漾的海水中玩耍时,蒂利突然发现海水冒起泡沫,就像啤酒表面一样,她立即意识到这是发生海啸的征兆,因为在那之前地理老师曾在课堂上播放过一段夏威夷海啸的影片。蒂利随即劝告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以及其他游客迅速逃离现场,起初大家对她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蒂利的面部变得十分严肃而坚定时,人们开始相信事情的严重性,并立即逃离了海滩。当时的100多名游客全部脱离危险。
【活动意图】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是人地协调共处的前提。日本防震减灾,抗击自然灾害的举措与能力值得各国人们学习;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资源的做法值得各国借鉴;敢于直面应对自然灾害,而非退缩的斗志更值得各国人民的赞扬和学习。
三、总结升华
【活动设计】思考总结日本的“多”与“少”,“小”与“大”;从哪些方面全面认识一个国家? 通过学习日本,结合我国国情和自己的实际,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借鉴“日本”一节的学习,分析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意义。
【活动点拨】组内、组间以及全班讨论展示,师生纠正评价;通过演讲或辩论比赛的方式谈收获和感想。
【活动意图】自然、经济和人文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日本做到了经济、人文特点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开放、柔性、智慧”的品质。自然方面体现日本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等可持续发展观。人文方面日本高度重视“人”的潜能和处理国际关系,体现了日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借鉴日本的经济发展意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