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绿色打底擘画生态扶贫试验田
2020-03-25胡明宝
隆冬时节,走进赣西边陲的革命老区莲花县,群山环绕,山水相间,薄雾缠绕,层林尽染,犹若一副绿水青山水墨画。不久前,莲花县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江西省萍乡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这一荣誉背后正是莲花县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守,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实践。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莲花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紧抓江西省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试点县机遇,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深度融合,创新生态扶贫机制,探索形成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资本和经济效益的新模式,将绿色循环发展确定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莲花县以生态扶贫为统领,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通过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生态种养脱贫一批,生态旅游脱贫一批,全面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努力打造赣西生态扶贫先行区、全省生态扶贫试验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扶贫示范区。
厚植生态优势,实施一批生态扶贫工程
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北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78%,境内丘陵起伏,河流众多,森林密布,自然资源丰富。
自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试点以来,莲花县厚植生态资源优势,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新模式,创新公益林补偿和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新机制,构建生态利用型新型产业,实施了一批生态扶贫工程,逐步走出了一条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
莲花县因地制宜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仅2018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补助资金910万元;低产低效林改造53100亩,补助资金1060万元;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面积23.7万亩,补助资金392万元;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31万亩,补助资金400万元;果业扶贫面积约3400亩,涉及贫困户约1000户,补贴资金34万元;油茶造林约4800亩,涉及贫困户约600户,补助资金393.6万元。
莲花县坊楼镇东边村充分利用生态扶贫政策,大力发展林果产业。通过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产业发展的“一领办三参与”新模式,建立种植布朗李示范基地100亩,辐射带动党员、群众、贫困户种植布朗李375亩,黄桃、黄金梨、杨梅、井冈蜜柚等480亩,目前带动种植了果业共计855亩,可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另外,布朗李产业带动了本村的百合基地和红枫林等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每年吸引县外游客10万余人次,促进了东边村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
近三年来,莲花县贫困群众果业种植面积从364亩到2032亩,增长率达458%,形成了六市的蜜梨、升坊的蜜柚、神泉的柑桔等县内外知名果业布局;油茶种植面积从4708亩扩种到9241.08亩,增长率达96%。
光伏扶贫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助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绿色脱贫方式。目前,光伏扶贫已成为莲花县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从2016年至2018年,莲花县共投入3亿余元,完成了全县59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20个贫困村光伏电站的安装,并成功并网发电,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结合精准扶贫,探索政府购买生态环境管护服务机制创新,成为莲花县推进生态扶贫的一抹亮色。通过制定政府购买生态环境管护服务指导性目录,以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林面积大的地区、生态区位重要地区和县内河道流域为重点,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少数民族家庭转为护林(护河、护塘、保洁)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2018年,莲花县选聘了345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选聘了267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河员,每人每月发放工资700元;选聘了800多名贫困户担任保洁员,每人每月发放工资约1000元左右。通过贫困户参与生态保护,推动了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实现贫困户增收。
创新扶贫机制,打造一批生态扶贫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莲花县将打造生态产业作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打造了一批生态扶贫生产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借牛还牛”“借鸭还鸭”、提供就业岗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形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莲花县吉内得有机和绿色水稻生产基地,位于该县西北面的高洲乡高滩村。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常年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稻米生长周期长,土壤富含硒元素,生态环境佳。
基地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通过对一颗“老种子”的坚守和传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循环有机水稻模式,將贫困户纳入到生态循环产业链上,将产业链不同环节交给贫困户来经营,实现了生态循环利益共享, 2017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基地。
高滩村十组贫困户罗道启,儿子肝硬化,每年治疗费用要几万元。2017年在吉内得公司带动下,通过“借牛还牛”模式,领养了3头牛。有机稻田产生的稻草给贫困户喂牛,牛粪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农忙时节,罗道启带着牛在稻田犁地,一天还可以赚200元。同时,通过两年的养殖,已经发展到6头牛。
“上个月刚卖了一头,像我们这种生态养殖的牛肉价格高,卖了1.4万元。”据罗道启介绍,依托吉内得公司的带动,实现了多重收入,流转给公司7亩撂荒地,每亩流转费420元,务工收入每月2700元,加上种植油菜及平时出售土特产的收入,去年挣了近4万元,罗道启轻松实现脱贫。
像罗道启这样的当地村民还有很多,该基地仅去年就带动500多名农民增收,帮助40余户贫困户脱贫。基地还推行鸭稻共生、稻田养鱼等扶贫模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鸭苗、鱼苗,鸭和鱼长大后则高价回购,贫困户不需付出任何成本即可获得收益。
“过去这里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些老人又种不了这些地,导致这里大面积撂荒,这也为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条件,通过构建生态循环产业链,将老百姓纳入产业链中,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既带动了农民增收,又保护了生态,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据吉内得实业公司董事长蒋鹏程介绍,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按照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等“五统一”模式,打造了“莲花大米”品牌,带动了莲花县传统大米产业转型升级。
基地吉内得实业从当年的40亩试验田,到如今的万亩种植基地,其产品上榜江西省唯一“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优质大米品牌”,成为目前江西省唯一供港大米,带动了1225户农户增收,被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无独有偶,莲花县胜龙牛业以“绣花”般精细养殖、专业化精深加工、品牌化精益营销,让老区农产品征服高端消费群,荣获上海农产品展示金奖。胜龙牛业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在良坊镇清塘村、梅州村、高蚯村贫困户领养了500余头“扶贫牛”,在良坊镇梅州村等贫困村发展了2000亩皇竹草产业,带动了1400余户贫困户增收。
莲花县与井冈山大学、安徽霍山县跃胜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百合扶贫产业上进行深度合作。井冈山大学负责提供先进的科研技术和强大的专家技术团队,霍山县跃胜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百合种植销售加工等。一年来,带动24个村8000余农村劳动力从事百合种植,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每亩年收入达8000元左右。引进莲花县盛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两个乡镇成功种植皇菊300余亩,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近200人。
近年来,莲花县以“立体循环农业、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荷花博览园、优质水稻油菜示范园、高效蔬菜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物流贸易产业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企业投资、政府补贴、农户参与的多元化模式,加快推进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耕文化、农业科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吉内得新田园休闲综合体产业园、井冈缘杜鹃红生态园等打造现代田园综合示范平台。打造了一批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生产基地,努力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生态扶贫探索新路径。
开发“红色 绿色”资源,发展一批生态文旅产业
莲花县既是国家级生态县,又是红色革命老区县。90年前毛主席率领秋收部队在这里召开过行军会议,是“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的地方,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著名六县之一。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党领导的莲花农民自卫军60枝枪被收缴了59枝。28岁的贺国庆把仅存的一枝步枪拆解成三部分藏了起来,等待革命队伍再次召唤让这枝枪再为穷人打天下一一这就是中共党史上有名的“莲花一枝枪”的故事。
莲花县依托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了一系列红色党课,并按照“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理念思路,于2016年10月在坊楼镇沿背村组建了全国第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一一甘祖昌干部学院,纳入了中央组织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备案目录,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红色培训。截止2019年10月底,己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4万余名学员前来学习培训,成为了红色培训的新地标,开辟了革命老区以红色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目前,沿背村已开办民宿55户,其中贫困户9户,共有床位220多个。三年来,全村民宿总收入达439万元,户均增收8万元。同时,与江西银行对接联络,组织沿背村既不能参与讲课演出,又无法开办民宿,也没有提供公益岗位的24户贫困户,免息贷款购买了4辆旅游大巴车、2辆商务车,组建成立了客运车队,让贫困户变“分红户”。从2017年11月至今,大巴车队运营收入达130余万元,入股的贫困户每年每户可获得3600元的“分红”收入。注册“将军情”农产品商标,贫困户的农产品利润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带动贫困户增收。
与此同时,莲花县不断丰富“绿色”文化资源,着力推动境内各类生态资源系统开发,促进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系统融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莲花福地”、国内知名的四季花海旅游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莲花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全国生态基础好、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一条生态脱贫新路径。
莲花县通过不断完善生态旅游布局,把莲花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以茶马古道、三潭映月、荷博园等景点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洲-六市-坊楼-荷塘-琴亭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示范带。
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体育、休闲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沿319国道打造六市美丽乡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农场。结合莲花集镇风貌定位,积极打造坊楼红色教育小镇、琴亭荷花小镇等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特色小镇”,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A级景区组团精品。
挖掘“古色”文化资源,打造古云山寺、观音坐莲寺、复礼书院、路口古民居、贛西农耕文化陈列馆等旅游平台,积极保护发展采茶戏、莲花血鸭、六市茶灯舞、路口打锡、良坊纸马、三板桥楹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莲花打造成重要的赣西民俗文化游览点。
莲花县生态旅游扶贫通过以“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建设,让贫困群众在旅游开发中增效、增收。全县44个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建设一批以农事体验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产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成立莲花旅游发展公司,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旅游投资实体,促进生态旅游扶贫示范带跨越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莲花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持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着力构建生态制度、生态质量、生态经济、生态创建、生态惠民五大新高地,努力打造“莲花福地”“红色绽放”“生态文明”三大名片,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扶贫探索新路径。
作者简介:胡明宝,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