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到处说柳青

2020-03-25闫兵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皇甫柳青作家

闫兵

最早知道柳青是在当代文学史课上,文“十七年”学经典“三红一创”中的“一创”,就是柳青的《创业史》,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动以及内在矛盾,代表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阶段性高峰。他用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丰富的细节、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故事,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脱离了课程和小说阅读后,再次接触柳青是在作家路遥广为传播的著名作品《人生》的扉页上,“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很多人都能够信口背出的励志话语。随着对这位伟大作家的了解逐渐深入,尤其在阅读了郭文麟主编的《柳青画传》等作品后,柳青的形象逐渐丰润和高大起来,也深深因应着他那个时代的独特历史,柳青精神脱颖而出,光照着当下以及未来,意义非凡。正如铁凝总结的,“柳青留给我们的是宏达的、人民的史诗,同时,他还留了一条道路、一种精神,他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早期的柳青,任职中国青年报社,是光鲜的九级干部,从照片看,西装领带,金丝边眼镜,眼神刚毅深邃,嘴角自信上扬,正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黄金时代。在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深觉个人奋斗要与历史潮流相结合,他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当时社会的核心变革在农村,文学反映现实的中心题材也在农村,为了深入体验生活,深入农村,他脱去了西装,换上了农民的装扮,就像新华社《在人民中生根》的报道,生动描绘了柳青由外而内的“农民化”,“柳青完全农民化了,矮瘦的身材,黧黑的脸膛,关中农民一样,剃了光头,冬天戴毡帽,夏天戴草帽,他穿的是对襟袄、中式裤、纳底布鞋,站在关中庄稼人堆里,谁能分辨出他竟是一个作家呢? ”他完全把自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关于作家深入生活,柳青是认真的,他不是浮光掠影或者走马观花式的,也不是短暂物理上待在农村浅表式地观察一段时间。柳青说,作家要进生活的学校,一切归根于实践,对于作家一切歸根于生活,要想塑造英雄,就先塑造自己,他提出“要沉下去,入淹其间,数年如一”。所以,柳青选择扎根长安县皇甫村不是偶然,也不是一时兴起和冲动,而是他思考的结果,是理之必然,情之当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论述作家与生活的关系,须入乎“诗人对宇宙人生,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像农民一样的柳青,既有特别丰富的农村生活和实践经验,又能以作家高度融合的眼光打量和思考,还具有深厚的文学教育和高超的文学表达能力,能感之能写之,所以,作品既有入乎其内的生机勃勃,又有出乎其外的抽象和深邃。

在生活与历史的洪流中塑造自己,在实际斗争中塑造自己,是柳青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住在团中央大院小洋楼的柳青,放弃北京生活,来到荒凉的大西北,住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一个破庙里,做起了农村的“闲事队长”,在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要克服,有许许多多的辛酸要体味,还有许许多多社会和家庭的不理解需要解释,还包括党和国家的农村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实践探索需要执行和反思,长安县里,皇甫村中,还有许许多多鸡毛蒜皮的事需要解决,这对作为作家的柳青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历史事实证明,柳青以他坚毅不屈的性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经受住了考验。正如他的名言所谈,“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前进,弱者会把绊脚石当作拦路虎,退缩不前;而强者,则会把绊脚石当作铺路石,勇往直前。 ”

作为作家,扎根皇甫村,柳青不仅生活方式、衣着打扮向农民靠拢,写出了《创业史》等文学名著,完成一个作家的使命;同时,作为一个党的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为他们踏踏实实做好事,比如自费为水中缺碘导致克丁病的村民打深水井,为提高产量自费引进日本水稻品种,捐出稿费为农村拉电、修路、修桥,扩建学校,甚至为了全县牲畜传染病的预防,在饲养室的土炕上和饲养员研究六个日夜,调研后写成《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等等事迹,真正称得上“丹心铸信仰,情融百姓心,文章盛今古,风骨砥后人”。

猜你喜欢

皇甫柳青作家
作家谈写作
点·线·面·体: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小城无名医
我和我的“作家梦”
柳青:呈现真实的自己
乾坤大挪移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柳青“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