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基石

2020-03-25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皇甫柳青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

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曾六次号召:“要学柳青。 ”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无疑有人会说,学习他为了创作而深入生活。其实,这只是一些没有深入研究、考证、了解柳青的人的肤浅认识。

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留下的文学瑰宝,还要学习他为创作而深入生活的崇高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以德敬业、矢志不渝的坚守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而献身的人格风骨精神。

一、融入百姓、关心群众疾苦、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

柳青讲:就先塑造自己。怎“要想塑造英雄人物,样塑造自己呢?在生活中间塑造自己,在实际斗争中间塑造自己。 ”

柳青真是个“奇怪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的柳青,住在团中央大院内的一栋小洋楼里,享受着优雅舒适的生活。但是这位生性倔强的陕北汉子,为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完成毛主席的嘱托,扛起创业者的艰辛大旗,引领农民寻找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告别了首都北京,到贫瘠荒凉的大西北 ——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了户,住在皇甫村神禾原畔一座废弃多年的破旧寺院 ——中宫寺。

1953年 4月 26日,柳青到皇甫村后,人们很快发现他这个年仅 36岁的国家九级干部、著名作家,不但人很“怪”,而且有时“傻”得出奇。不到一个月,他竟君子豹变,脱下了中山装,换上了当地农夫的对襟衫;脱下了背带裤,换上了当地农民的大裆裤;脱掉了牛皮鞋,换上了皇甫村人的粗布鞋;剃掉了文明大分头,留上了大光头,简直变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标准的陕西农夫稼娃。

皇甫村的人常常看见头戴瓜皮帽、身穿对襟衫、又瘦又矮的柳青,他像一个铆足了劲的陀螺,总是步履匆匆,奔忙在皇甫村的原上原下、田间地头、街巷民舍、集市会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这首《墨竹图题诗》,恰好是柳青情系百姓心、关心人民疾苦的真实写照。

皇甫村这一带原下大部分是水地,人称“十里蛤蟆滩”,历来有一种怪病叫“克丁病”,农民称“瓜瓜娃病”。皇甫村的一、二队,每队有八十多户人家,二十多个人就有这种怪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呆傻得什么活儿都干不了,只能坐在自家的门墩上,一会儿看着天傻笑,一会儿看着人乱叫。看到这个情况后的柳青,就请来了陕西省地方病研究所专家分析调研。专家认为,这是浅井水缺碘所导致,需要改吃含碘的深井水。于是,柳青便和村主任王家斌、董炳汉商量,由他掏钱,为群众打一眼大口深井。

在打井的那些日子里,柳青总是叫上他的“老相好”郭明理老汉一块儿去看打井的进度。一天夜里,水泵出了故障,井壁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柳青拄着拐杖,黑灯瞎火地急忙找来技术员处理,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在柳青的精心关照下,董炳汉带领群众终于在村北打成了一眼 14米深的大口井。出水时,柳青捧起一掬水,喝到嘴里,“好水,长长出了一口气说:好甜的水啊! ”这好甜的水,可不是一般的水,它不但解决了皇甫村二百九十多亩旱地的浇水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挖去了皇甫村一、二队人长久以来的病根。乡亲们再也不怕生个瓜瓜娃了,小伙子再也不愁找不到媳妇了,老人再也不怕断子绝孙啊!

在皇甫村,柳青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 “闲事队长”。郭明理老汉曾半开玩笑地问他:“柳书记,我看你就不像个当大官的样子,连社员鸡毛蒜皮的事都管,你到底分工都管些啥事? ”柳青笑了笑风趣地说:“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事,我都管。 ”

是的,柳青说的是大实话。他既没有威风八面的高台说教,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命令指画。他就喜欢在屁股下面垫一双鞋坐着,嘴里叼着旱烟袋,同皇甫村的人,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家长里短地谝着,听着他们的心声,感知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忧愁和喜悦,引领着他们泥里水里干着……

一次,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到柳青家汇报工作 说,王家斌的互助组因庄稼长势好,丰收在望,有人就喊着要退组。柳青听后心里十分着急,恨不得立即飞奔到蛤蟆滩。当时正逢滈河涨水,身患肺结核病的柳青,哮喘病又犯得厉害,上气不接下气,不停地咳嗽。孟维刚再三劝阻,柳青就是不听。他说:

“这是关乎互助组存亡的大事,我咋能安心在家里待着写作呢? ”最后,孟维刚拗不过柳青,只好把体重只有 85斤的他背过河去。柳青苦口婆心地用新旧社会做对比,使董炳汉迷途知返,作了深刻检查。组员高怀荣心悦诚服地说:“柳书记真像个算卦的,一下子说到咱骨头里去了,谁还想退组! ”

1956年的一天,柳青提着一盒从北京买回来的烤鸭来到他的“老相好”郭明理家,一边推门,一边兴冲冲地对郭明理老汉说道:我在北京见到周总理“老叔,了。 ”

“高兴你的啥呢?这回你把事给惹大咧! ”

“啥,我惹啥麻达事了? ”柳青惊愕地反问郭明理。

“你外出办事买回的日本稻种,可能上了日本鬼子的当了,秧苗长得枝叶细黄、萎缩的样子,好像没吃饭的娃,饿得东倒西歪的。有的秧苗还长出了稻穗。庄稼人常说,稻子出穗早,秆子长不高,收成好不了。 ”

郭明理郑重其事地对柳青说道:不知哪个

“你看,货给你编的这段顺口溜,听了真把人能气死! ”

“啥,顺口溜? ”

“日本粳稻,把人失倒,产量不高,还没稻草。 ”郭明理顺口说道。

“这是谁编的? ”

“你先嫑问我谁编的,你再看看我这刚从办公室外墙上揭下来的这段顺口溜。 ”郭明理说着,递给柳青一张纸。

“柳书记,心虽好,自掏腰包买回日本稻,个子矮,吐穗早,真格把人能整倒。 ”

柳青看着这讽言冷语的顺口溜,脸上烧得火辣辣的。不管资料上如何介绍这种日本稻种有多好,但在现实中确实谁也没有见过它生长的优势。恐慌不安的柳青,心里像倒了五味瓶似的难受、担忧。虽然他批评过村干部改换品种需先试验,少种些,不要一下子都种上,可生米已做成熟饭,干部们心劲儿高,一心想多打粮食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如果试种真的失败了,自己的名誉损失倒是个小事,一千多名社员吃饭可是大事呀!他越想越觉得后怕,越想感觉压力越大,拿顺口溜的手不停地颤抖着。这顺口溜不是等于在自己脸上狠狠地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吗?

郭明理看着心悬半空的柳青,说道:“柳书记,你嫑急,以后的事咱现在不说,咱现在先考虑,娃得了啥病,咱怎样治? ”

郭明理的话,给柳青提了个醒。“老叔,咱们一块儿到县上去找技术员。 ”柳青说着就上前拉着郭明理的手,急匆匆地直奔县城。

从县上请来了农技员王德林、曹彦信,和村干部、务农能手们一起商量研究。大家从资料上、理论上都认为日本稻种没有问题,但谁也没有种过,毕竟是引进来的新品种嘛。柳青想起王家斌从眉县引进的云阳红水稻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心里一亮,就对大家风趣地说:嫌咱

“可能是咱从远方请来的客人闹情绪,们对它没有好好地招待。这样吧,咱给它弄点好吃的。 ”于是,柳青和县供销社联系,买回一车尿素,让技术员指导农民分别撒在各块秧田里。

他安排技术员分队包干,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经过增施尿素后,加上锄草、疏苗,秧苗很快变得绿油油的了。到开花结穗时,对花粉过敏的柳青,本来每年都要到外地去躲病,但在那一年他不敢在这时离开皇甫村半步,破例没有到外地去躲病。他每天都要和妻子马葳一起叫上郭明理老汉,在皇甫村的稻田来回跑上十多里,常常拿着治气喘的喷雾器,一边给嘴里喷药,一边下到稻田里,察看水稻的长势,或者和农民交谈。虽然日本水稻个子不高,甚至比云阳红籼稻还矮半尺多,但柳青从资料上查到,这正是这个品种高产的特点,看着沉甸甸的稻穗,丰收在望的情景,柳青那颗高悬的心才踏实了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秋收时,日本水稻果然亩产超过了当地水稻四五百斤,有十多亩超过千斤,最多的一亩打了一千三百多斤。

看着喜获丰收的水稻,曾编顺口溜挖苦过柳青的人,重新编了一段顺口溜:就是好,“柳书记,出钱买回日本稻。产量高,质量好,人人肚子能吃饱。他是干部好榜样,皇甫人民忘不了。 ”

柳青就是这样生活在农民中,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农民的命运血肉般的凝结在一起;他融入百姓,始终把群众的观点、群众的路线、群众的需求、群众的疾 苦、群众的向往和共产党人的宗旨,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思想之中,牢牢担负在自己的肩膀上,具体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他把为老百姓谋福祉作为己任,引领干部群众寻找出路。

他自掏腰包 3000元帮助社员引进日本水稻良种;他捐款修建罗家湾大桥、扩建皇甫小学;他积极支持社里办油磨坊、豆腐坊;他组织农民进山割竹子;他给互助组联系承包工程;他捐款 5000元为村民拉电;他亲自和王曲医院联系,让群众先看病,后由社里结账;他给村里办合作医疗室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他为了全县牲畜传染病的预防,在饲养室的土炕上和饲养员郭治荣睡了六个晚上,调研后写出《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避免了牲畜大量死亡,促进了牲畜的大发展;他建议在原上建生产点,方便了群众农业生产……

柳青在皇甫村 14年,他为农民办的善事好事,干部群众能说一河滩。但他从不以恩人自居,从不要求别人报答他。皇甫村的人咋能不赞颂他,深切地怀念他呢?

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

柳青讲: 《创业史》私有观“是宣传人们和私有制、念彻底决裂的,是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创社会主义大业的,我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引领党员、干部群众这样做的。 ”

1963年,日本作家木顺下其来西安想见柳青,省委领导让柳青到机场去迎接,因为没有像样的外衣就没去,反倒是木顺下其自己坐车到了皇甫村。后来,一个印尼作家代表团来陕,也要见柳青,却同样是因为没像样的衣裳,他依旧没有去迎接。妻子马葳埋怨他说:“你看人家谁和你一样?穿着补丁撂补丁的衣裳,哪像个当干部的架势! ”他说:“咱不学人家的样子,咱在农村,穿得太好咋在路上走呢?群众会躲着你! ”

柳青不仅在穿着上不讲究,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不搞任何特殊化,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家具坏了,他亲自修理;他甚至会锔碗,修理开裂的碗盆;用了多年的手杖裂了,他拿一根铁丝绑上,继续拄着;头上的瓜皮帽戴了十多年,帽顶和帽边儿都磨破了也没有换新的;他喝茶用的小茶碗儿,还是解放初买的;屋子里的小闹钟,是 1951年出国时带回来的。朋友们多次劝他买块手表,使用起来方便,他却指着小闹钟诙谐地说:“它还没有尽完义务呢。 ”他使用的哮喘喷雾器,是 20世纪 50年代的产品,别人劝他重买一个新的,他为了省钱,一直用到病逝。

一次,柳青到北京开会,临走时马葳再三嘱咐他,到北京无论贵贱都要买一条皮裤,说他成天在村里跑,泥里水里蹚来蹚去,尤其是搞统购统销工作的那段日子里,雪下得一尺多厚,每天裤子都湿到小腿。她不是嫌自己天天要在火炉上给柳青烤裤子麻烦,而是心疼丈夫瘦弱多病的身体。

会议结束后,柳青进了皮货店,看了几条皮裤。东西真好,手一放上,有着从未感觉过的柔软,也很暖和,自己也真需要,但再看一百多元的价钱,他就下不了手。他想,有这一百多元钱,还能给村里办些实事呢。农民那么苦,自己怎么能穿到身上?他放下皮裤走了。快到街口,他又返了回去。他想想自己身体的确不行,要是再生个大病,既无法坚持工作,更谈不上写作,就是想为社会做些事情,也没有能力。他想痛下决心去买,但是进了店又犹豫了。柳青明知自己腿脚上有着毛病,见不得湿冷,只好下定决心买一双便宜的护腿又护膝的长靴。当他进了鞋店,看看那价钱,就彻底放弃了花钱的念头,下决心什么都不买了!想着回家后,顶多是妻子马葳多唠叨几句。

柳青就是这样一个在个人生活上极其“吝啬”的“怪人”。在北京、在上海、在陕西等地,他曾经多次因穿着简朴,被单位门卫拦在门外,甚至出现了被人跟踪,被賓馆服务员往出赶的误会。但在集体的事情上却又大方得出奇,大方得让人瞠目结舌。他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在正向上、大事上。

1960年,《创业史》出版后,柳青找到当时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说:“我想为集体办一件创业的大事情。 ”孟维刚问他:“什么事? ”柳青说出他长久埋在心里的一句话:我“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准备用《创业史》的稿费给咱王曲办一个农业机械厂,帮助群众集体创业。 ”

皇甫公社党委书记冯继贤来到柳青家里汇报工作,看见柳青一家生活困窘的样子,就对柳青说:“你这人叫我咋说你咧,你给陕北老家修桥捐了一万元,却让我和别人帮你借粮票?听人说,为皇甫村通电,你还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了一部分稿费?你自掏腰包 3000元,给社员买日本稻种?你生活这么紧张, 为啥叫娃们和女人要受着这吃不饱、穿不暖的洋罪呢?为啥你自己硬要打肿脸装胖子,还要把一万六千多元的稿费捐给王曲办机械厂? ”

柳青认真地回答:把地里打下“社员去地里劳动,的粮食交给了公社,我在家里劳动,也应该把所收获的交给公社,如今我也是皇甫村的社员,也应该向社员看齐才对。 ”

天地可鉴赤子情,一片冰心在玉壶。

后来,柳青听到了个别人对他捐献稿费的一些闲言碎语,便在给友人的信里作了表白:“我把这本书的第一次全部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捐献给集体办机械厂,这是帮集体创社会主义大业,绝不是刮共产风。如果有人这样看,以为我自己的错误招致了自己的困难,那才真是见鬼!我捐钞与共产风绝对无关。在合作化以前,我已决定这样做了。如果今后条件允许,我仍将像现在这样帮助周围的生产队和公社办些公益事业。奢侈生活,必然断送作家,败坏作家的感情和情绪,使作家成为言行不符的家伙,写出矫揉造作的虚伪作品,只有技巧而无真情。对我来说,无论前一个时期以高额稿酬将文学作品商品化也罢,近两三年说作家靠自己的稿费生活和教育子女是‘自留地思想也罢,我决不从阵地上后退。人,只要坚守一个信仰,以德敬天,矢志不渝地追求,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

《创业史》的责任编辑王维玲说:“柳青在皇甫村的住房,原是农村中的一座十分典型的古旧破寺,他略加修葺便搬了进去。我去时正是深秋季节,柳青、马葳见我来了,从正房里迎出来,柳青穿一件中式对襟小褂、布鞋,马葳穿一身灰布制服。生活在农村,看到远方来客,都表现出意外的高兴。柳青把我引进正房,马葳招呼我洗脸、喝水……天黑了,马葳同志端上了饭菜,我见只有两双筷子,便要马葳和孩子们也一起过来吃饭。马葳笑着说:我‘你们先吃吧。 吃完饭,到院中散步,无意中走进厨房,正赶上马葳和孩子们吃饭……她们团团围在一个大锅旁,满满一锅菜粥,没有干粮,也没有炒菜,每人捧个碗,就这么吃着……我立时傻眼了。这就是著名作家柳青的妻子、儿女吃的饭菜!我知道柳青的生活并不宽裕,甚至有些困窘,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他过的是这样的清贫的生活!我是一个从事文学编辑的人,到过多少作家的家里,我熟悉、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我敢说,就我接触过的作家之中,还真没有见过一户过这样贫苦的生活!

“回到屋里,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我问柳青:‘你生活这样困窘,为什么还要将《创业史》的全部稿费都捐给公社呢?一万六千多元,你留下一部分不好吗?你做得太过分了!

“柳青望着我,深沉而严肃地说道:‘我这一生再不想有什么变动,只想在皇甫村生活下去。我在这里,只想做好三件事:一是同基层干部群众搞好关系;二是写好《创业史》;三是教育好子女。你想想,我身在农村,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谁都知道我在写书,宣传和私有制、私有观念彻底决裂。今天我出书了,拿了巨额稿费,全部揣进自己的腰包,改善个人的生活,农民会怎么看呢?他们会说,这老汉住在这里写我们,原来也是为了他个人发家呀!如果这样,我还怎么在皇甫村住下去!《创业史》还能写下去吗?

“我激动了,心悦诚服地说:‘你说得对!但是生活在农村,除了供应粮外,吃菜和用具都在自由市场买,费用高于过去好几倍。你也要考虑一下目前你们生活在农村的实际状况呀! 柳青说:‘我是从实际出发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和我的家庭,只能吃苦、节俭,不能向生活在大城市的作家看齐。如果顾虑多端,只图眼前利益,为自己打算,势必会影响我今后的生活和写作;将来后果一明显,懊悔不及。我以为凡是从实际出发的事情,即使做的时候不那么令人愉快,也不得不做;相反,如果为了金钱而我放弃了人生信仰的奋斗,贪图安逸享受,那么我将一辈子生活在愧疚当中,可能更不愉快!因为贪图生活享受是要毁灭干部的。

“我呆了,像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我的精神境界一下子被提高了许多。望着柳青,我在想,这就是我还不十分了解的、令人崇敬和感叹的柳青!他的风格、他的为人、他的气魄全包含在这感人至深的言语之中!我不由得便想起了他的中篇小说《狠透铁》中的一句话:我负责‘如果世界上有享受和奋斗分工的话,奋斗! 这不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吗? ”

柳青勤俭节约、艱苦朴素、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在皇甫村群众中成了家喻户晓的美谈。但是,也流传着柳青不肯资助兄长的怪事。

1960年春天,柳青的二哥因生活所迫从陕北来找他,想寻些接济。临回前,柳青让妻子马葳烙了两个 锅盔,让二哥带在路上吃,只掏路费,没多给一分钱。马葳觉得这太不近情理,就悄悄地从大队医疗室借了80元钱,追赶到神禾原畔。二哥看到马葳后,满含泪水地对弟媳说:你可知道,俺“弟妹呀,俺弟走南闯北,可从来没有给他添过半点麻烦,爹妈过世也没有问他要过半分钱。当年他投身革命没盘缠,是我向刘绍礼借了 20个银圆,让你二嫂把银圆缝在两层布条里,他像裤带一样勒在腰上,骑上我多年养的马奔赴抗日前线。这次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俺也不会来找他。咱老家的人常说,千里当官,为的吃穿。他打小人灵,书念得好,俺盼着就是他日后能当个大官,给俺有个靠头。可他现在把官当大了,为啥大把大把地把钱朝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地方乱扔?为啥偏偏就不给俺呢?你叫俺咋想这事?你叫俺回去咋对你二嫂子和娃说呢?你叫俺回去咋给乡党们说呢? ”

听着二哥痛哭流涕的诉说,马葳也流下了泪水,把刚借来的钱递给二哥。可和柳青一样秉性倔强的二哥,说什么也不接,“算了,哭着说:俺受不起他那瞧不起俺的气。 ”马葳说:“都是自家的兄弟。你还不了解你弟弟那瞎瞎脾气,他嘴上硬得很,其实心里软着呢,你千万不要和他计较。 ”二哥还是没有接马葳手里的钱,说:“好弟妹咧,你给哥撂个实话,得是人一当官,心就变硬了,都变成这个瞎瞎样子咧? ”马葳忙说:“其实,你兄弟就是脑子里装的事儿多,一时也没转过弯儿,他咋能不念你这哥弟情分呢?这钱还是你走后,他才想起来,这不是他让我给你送来了。 ”

柳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忘了二哥对他的好处?没有。小时候,他和二哥在崖畔放羊时,自己掉到半崖酸枣刺窝里,是二哥忍着刺痛把他高高地架在肩膀上救了出来。他真的忘了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因闹革命学校被国民党查封,是二哥跑了一百多里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趁着天黑偷偷地钻进被官兵包围得水泄不通的学校?是二哥将他那本视若性命的《共产党宣言》捆在被子里,背在自己身上;是二哥让他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爬过学校院墙;是二哥不顾自己的死活,把他搂在怀里顺着土坎儿滚了下去,领着他偷偷地跑出了绥德城,难道他真的忘了吗?没有。那么,他忘了大哥曾嘱托他的话吗?“你二哥为了咱们上学,省吃俭用,费尽了心血。咱家二十多口人,如果不是他在家里料理,咱俩谁也甭想出来。今后我们谁要是成了事,再难也要报答他的恩情啊! ”

没有,绝对没有,柳青绝对没有忘记大哥的话。

望着二哥离去背影的柳青,心里也十分难受。这时,王家斌正好上门来了。他认为柳青做得太过分了。柳青反而批评王家斌是用小农的温情代替无产阶级的感情。柳青说:“我咋能不想多给他点儿?但是不能,这次我没给,我是想让他自力更生呀!二哥身强力壮,能生产度荒。你给他一回,他想要二回、三回,他觉得这样省力,就不再爱劳动了。我能给老家建桥、修路,能帮助老家扩建小学,能资助二哥的儿子在西安上学,但绝不能怂恿他走这条歪路,咬牙也得帮助他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正路。 ”

三、牢记宗旨、廉洁躬行、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自律精神

柳青曾这样诠释过自己的人生准则,他说:“我这个人就是遵照两条:客观规律要求我的,党性原则要求我的。 ”

“心不动于微利诱,目不眩于五色惑。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1942年,柳青刚到米脂县吕家崄麻渠村时,村里有一个富户叫常国雄,让用人请柳青和一个随行工作人员吃饭。这名随行工作人员是富户的同门亲戚,富户几次都没请到柳青及那位随行人员。后来,到摊派公粮的前一天,富户等在两人必经的岔道上,拿了两盒茶叶,对他的那位亲戚说:“老侄子,常也寻不上你们,办公事辛苦,今儿上我家去,薄酒淡饭表一下叔的心意。 ”随行的工作人员愣了一下,看见柳青停也没停朝前走了,便拒绝道:“我们顾不上,有急事上吕家崄,回来再说。 ”等赶上柳青,柳青问:“他请咱吃饭,你说去不去?他给咱東西,你说要不要? ”随行人员说:“东西咱不要,饭咱吃他的,茶叶咱喝他狗日的。 ”“贵贱不敢,

柳青忠告他说:那人滑得像个泥鳅一样,没有用意他还舍得给咱东西,他是有名的常扒皮,咋舍得请咱喝茶、吃饭呢?他为的是让咱少给他派公粮。这种事一定要把握住,请吃不到,给东西不要。要不,咱们怎样工作?穷人咋还能信得过咱们?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三年困难时期,柳青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常常不够吃。王曲区委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在给社员供应返销粮的计划以外,由王曲粮站拨给柳 青家 200斤返销粮。区委副书记董廷芝把批条送给柳青说:“大家见你家里吃饭人多,粮食不够吃,由粮站给你家批了些返销粮。 ”柳青一听,瞪了董廷芝一眼,说:我

“这咋能行?返销粮是给缺粮少吃的困难户的,家是商品粮户口,咋能占用呢?你我都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咋能给群众做这瞎瞎榜样?就是饿死也不能侵占群众利益,你把这见不得人的批条赶快拿走! ”董廷芝说:又不是我给你的。 柳青

“这是组织决定的,”坚定地说:“组织决定的也不要,坚决不要,坚决不能要!你不能让我犯错误,你也不许有这种瞎瞎思想,你如果有这种思想,我对你也绝不客气! ”

1959年,柳青五弟的妻子因难产而丧命,无奈把六岁的儿子托给二嫂照看,自己跑到四哥柳青这个“县太爷”处找工作。柳青说:“还是回老家寺沟当农民,看好儿子,不要加重二嫂的负担。 ”五弟觍着脸说:“找个工作嘛。 ”柳青说:“难办。 ”五弟说:“对你来说并不难,你现在是县上领导嘛。 柳青说:”“我这个领导不是给咱家当的,是给长安老百姓当的。 ”五弟赖皮地说:“我也是个老百姓呀!你就给兄弟寻个一般干部当当。 ”“那好,”“那柳青说:你替我当书记嘛。 五弟说:怎么行呢! ”“这儿不缺书记、柳青笑着说:县长。你又不识字,当什么干部呢。 ”后来,王曲区委副书记董廷芝知道了,给县劳动局打了个报告,跑到柳青家,通知他五弟去粮站当职工。柳青知道后,跑到董廷芝的办公室,手指着董廷芝的脑门儿质问道:“我如果是皇甫一个普通的农民,遇到这事,你会给办吗?告诉你,不把他的工作辞退掉,我就让县委撤你的职!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看看柳青这种牢记宗旨、廉洁躬行的自律精神,想想柳青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人民作家,从不以权谋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概,为信仰、为党的事业、为人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再瞧瞧他那一桩桩、一件件在长安、在皇甫村的所作所为,谁不震惊,谁不感动!这是什么人格?这是什么情怀?这是什么信仰?这是什么理念?他为了谁?依靠谁?为谁寻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谁铸魂?他想干啥?他为什么要这样傻乎乎地干?他到底图些什么?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有一年春节,生产队杀猪给社员分肉。社员们提议,柳青给大家办了那么多好事,应该把柳青按社员对待分些肉。当《创业史》中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提着肉送给柳青时,柳青说:“我怎么能分生产队的东西呢?我坚决不要!如果我要了,群众会在背地里说我是个两面光,我怎么见皇甫社员的面?怎么在皇甫村住下去?你赶快拿走!以后再别干这丢人现眼的事咧! ”

1958年腊月的一天,皇甫村新修的鱼塘首次捞鱼了。当天下午,村支部书记王家斌兴冲冲地给柳青送来 10斤鲜鱼。柳青从来不沾集体的一点点光,这次直夸鱼好,并破例收下。王家斌心里乐滋滋的,可当他走时,柳青却在门口挡住了他,并让马葳把钱拿来给他。王家斌急了,说:“钱我不能收。修鱼塘是你出的主意,鱼苗是你联系的人从外地买回来的。送你这鱼是开干部会决定的,让你家尝鲜。 柳青说:”“尝鲜是可以的,可我不能胸前挂着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光荣牌子,打着为父老乡亲办事的幌子,白吃集体的鱼,对吗?以后不仅我不能这样做,今后你们村干部任何人也不能沾集体的光。一沾,群众就会冷眼看咱,一坏名声,二会脱离群众。 ”

王家斌拗不过他,只得如数收了钱。

四、审时度势、公正理性、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

柳青曾对原长安县委书记张家谋讲:“我们每个干部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也能负。 ”

1957年 6月 26日,下了 7天连阴雨,神禾原皇甫村 10队中段,原崖突然滑坡,柳青的“老相好”郭明理老汉的两个孙女和乡邻共 48人遇难。

悲痛欲绝的郭明理的儿媳妇哭得死去活来。就在郭明理和家人商量如何安葬两个孙女的时候,柳青和他的妻子马葳来到郭明理家。马葳拉着郭明理的儿媳妇的手,柳青手里捧着两身衣服,安慰说:“二嫂子,娃不幸遇难了,我们和你们一样难受,请你多保重身体,想开一点。这是马葳给娃买的两身衣服,给娃穿好。 ”柳青把衣服轻轻放在郭明理儿媳妇的手上,满眼含泪地又说:没有事前组织好干

“这次是我大意了,部做好安全排险工作,造成了这天理难容的大事故。二嫂子,我对不起你一家人,对不起皇甫村的父老乡亲们啊! ”柳青双手抱拳连连赔礼道歉。

“唉!好我的柳书记呀,这咋能怪你呢,这是天灾呀!你在西安开会,咋能知道要发生这倒霉的事呢?你平时给咱皇甫人操的心、办的事还少吗?听乡党们说,出事后这三天里,你黑明连夜地跑前跑后,光泥水里就摔倒了几次,腿现在还一瘸一拐的。你这样做,让我这个七十多岁的老汉和俺一家人咋样还你的情啊! ”泪流满面的郭明理老汉使劲儿地跺着脚,感激地说。

柳青安慰说:你这话说到哪儿去了。我这“老叔,样做是在认我们干部的过错,赎我们干部的罪呀!是我们对不起你,对不起你们一家人,对不起皇甫村的父老乡亲们啊! ”

柳青这种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郭明理老人一直记在心里。他去世前,曾拉着孙子的手说:“孙子呀,作为一个男人,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像柳青那样,做人要大气,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才能成大事。 ”

在长安县,广泛流传着柳青开导、拯救张家谋的故事。

1958年,张家谋调到长安报社担任主编。“大跃进”开始了,县委第一书记在全县团训班上发表讲话称:“长安 70萬亩小麦秋播,地要深翻一丈二、一丈四、一丈六,每亩种子要下一百二、一百四、一百六,每亩产量要打一万二、一万四、一万六……”他要求张家谋把他的讲话在《长安日报》头版刊登,并且让张家谋写个社论造势。张家谋把稿子一看就急了:“胡吹冒撂啥呢,这咋能办得到? ”压着稿子未发。

不长时间,县委就开会揭发张家谋目无组织、反对党领导的“罪行”“最后的结果是,。张家谋说:给予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天晚上,我一夜都没睡,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泪,万念俱灰,我想了结自己的生命。第二天,我骑自行车到斗门镇看了正在采访的妻子玉润,紧接着回老家子午镇看了老人和孩子。这些事情办完后,我就回到房子准备喝药自尽。当我打开药瓶时,突然电话铃响了,是柳青爱人马葳的电话。她对我说柳青同志让你到皇甫来一下。我心想,我受到这么大的处分,实在没脸见柳青。于是说,柳青书记正忙着写《创业史》,我就不去打扰了。马葳对我说,柳青说了,你要是不来,他就要到你那里去。我感到不去不行了,于是就急忙骑着车子到皇甫去了。到了以后,柳青拉着我的手一直不放,对我的遭遇和处分,柳青完全知道,但在我们的谈话中他却只字不提,只是请我吃了顿饭,领我在滈河滩上转着、走着、说着。一路上,柳青给我讲了历史上很多忠良贤臣抵制帝王权贵的故事。柳青的开导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彻底打消了自尽的念头。这件事以后,我和柳青的感情就更深了一步,他对我不光是在写作上、工作上给予帮助,我们的灵魂好像也都融合在一起了。 ”

1964年 12月底,柳青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翌年正月上旬的一天,他回到了积雪未消的皇甫村。刚一进村,站在皇甫村郭家什字街上的老汉和老婆们,一拥而上,把柳青团团围住,对他倾诉工作组批斗村干部的情况。他们一个个满脸愁容,无奈地对柳青说,工作组在皇甫小学的操场上召开了批斗王家斌的大会,一下就揪出了王家斌三四十名“亲信”,光陪斗的干部就站了三四排,许多干部都挨了打,其中一个极不地道的女人还在批斗会上打了王家斌两个耳光。他们还说,一连几天“社教”工作组对一些所谓有问题的干部,不准他们回家吃饭,不准睡觉,硬逼着他们交代问题,承认贪污。从互助组以来一直当干部的董炳汉也被轮番批斗。董炳汉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工作组硬要他承认贪污。起初,董炳汉承认贪污 100元,后来又说成 200元,工作组不答应,最后,添到 300元还不行。无奈的董炳汉放声大哭地说:“我再搭 100元。毛爷把我解放了,我盖了这两间草棚,能值 400元,我再把这还给你们……”

老汉老婆们对柳青诉苦说: “‘社教运动不得了呀! ”柳青听后气愤极了。他从村东头的邮政所取了当天的报纸,边往家走边骂:“什么玩意儿,谁都成了坏人咧!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赐萧瑀》)愤愤不平的柳青,回到家里坐卧不宁,当天就到长安县委找“社教”工作总团团长,义正词严地指出:“批斗王家斌这样的好干部是错误的! ”并且要求立即面见王家斌。

总团团长严肃地对柳青说:“你知道不?长安在‘社教!”说着便拿出一张有关“社教”工作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念给柳青听。

窝着一肚子火的柳青,听不得他半点多余的废话,怒不可遏地说道:”“我能认得字! 说完柳青就要求见王家斌。总团团长起初不同意,柳青明确表示:“因 见面引起的后果,我负责! ”无奈之下,当天晚上他们只好陪柳青去看王家斌。

柳青见了王家斌问道:“委屈不委屈? ”和柳青一样倔强的王家斌回答道:“委屈!我不服! ”停了片刻,王家斌又说:“贫下中农斗争我,我没意见;为啥叫我给富农、伪保长低头?这个头我低不下去,为啥那些过去因不遵守政策、法规被我批评过的人,左右耳光地打我?这口气我咽不下去! ”

柳青说:有二就二,一丝一“有一就一,有啥說啥,毫也不要隐瞒,以实为实,按共产党员的条件办事。你拿了人家啥就说啥,有了就交代,没有了也不要胡编。 ”说罢,柳青扭身就走。

由于柳青态度坚决,亲自出面,多方交涉,工作组才不得不对王家斌重新调查。不几天,王家斌就被宣布“解放”了。王家斌不倒,便保住了皇甫村一大批干部。社员们欣慰地说:“柳书记一回来,咱们就有救了。 ”

一天,柳青从中宫寺来到罗家湾大队,看见有些人在搬东西,便问:”“工“这是干什么? 一个青年回答:作组说党支部书记罗昌怀是漏划地主、‘四不清干部,搬他家的东西去展览。 ”柳青听后就去找罗家湾大队的工作组,义正词严地问:“你们调查了没有?你们把《土地改革法》好好看一看,我看罗昌怀家就不够地主成分。 ”就这样,在柳青的出面干预下,罗昌怀家的东西又被送了回去。最后,罗昌怀家不但没补定成地主成分,而且罗昌怀也不是“四不清”干部,他还光荣地当上了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

一天,柳青的妻子马葳急匆匆地跑进屋,惊慌失措地说:“柳青,不好了! ”

“啥?咋咧? ”正在写作的柳青惊诧地抬头问道。

“王茂盛死了! ”说完,马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柳青“唰”地站起来,“啪”的一声,一拳狠狠地砸在桌子上,满腔愤慨地怒吼道:“批斗王茂盛这样天底下少有的好干部,简直是胡闹! ”柳青看着悲愤痛哭的马葳,说道:马葳,“别哭了,跟我走,咱找他社教工作团长论理去。 ”说着上前一把拉着妻子的手冲出门去。

在柳青的出面干预下,真相终于大白,当了十一年队长的王茂盛,从来没有在生产队报销过一分钱的费用,更别说他贪污。在柳青的建议下,皇甫公社召开了王茂盛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上,柳青请大家和他一同再次向王茂盛遗像鞠了三个躬,柳青讲:“我为什么在今天的追悼会上,要请大家再次向王茂盛鞠三个躬呢?这是因为王茂盛自从办互助组以来,就吃苦带头,勤勤恳恳,从来不占集体一分一厘的便宜。“社教”工作组进村后,有的人捕风捉影,诬告王茂盛有经济问题,听信谗言的“社教”工作组,硬是要让王茂盛承认贪污了集体 1000元,王茂盛死不承认,他们竟将他关在阴暗潮湿的破房子里,致使王茂盛身患疾病而死。 ”

“批斗王茂盛这样的好干部,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胡闹! ”满腔愤慨的柳青大声地吼道。

“刚才,皇甫公社党委书记麻永怀已讲清了,经查王茂盛根本就没有贪污半分钱,反而生产队还欠他460元钱。像这样的好干部,真是少有!所以,我和社教工作团交涉过了,他们让我代表他们向王茂盛的家属谢罪。 ”说完,柳青又向王茂盛的家属鞠了三个躬。

“一个年仅 33岁的年轻后生王茂盛,能把一个生产队领导得全队人和睦相处,每个劳动日价值竟高达1.68元,这在我们当今的陕西省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身为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我,没有及时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很好地保护好王茂盛这样的好干部,我失职!我有错!我有罪啊! ”

深感负疚的柳青潸然泪下,强捺住心头的愤懑,招手把台下的妻子马葳喊上台。他忏悔地吼道:“今天,我要和我的妻子马葳向王茂盛赔罪!我们没有保护好王茂盛这天底下少有的好干部,是我们的过错,是我们干部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啊! ”

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柳青和妻子马葳跪在了王茂盛的遗像前……

台上台下罕见地响起一片啼哭声……

对“社教”柳青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运动,“我们刚刚把 1958年以来的冒进那一套整顿了,本来应该好好地研究怎么发展经济,却又来个‘社教。下来的那些工作组,都不懂农业,不懂农村,依靠的那些‘积极分子,有的人是不务实的庄稼人,专门整干部。老实本分的农民不言传,把人弄得没有积极性了,这还能把农业搞好? ”在那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四清”运动的日子里,曾有人说,柳青是“四不清”干部的“黑后台”。柳青听到这些传闻,“你说是黑,直言不讳地说:我说是红,你说我保护了某某,我还后悔我保护得太 少了! ”

五、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为民请命的大无畏精神

柳青曾讲:“要实事求是,有的时候比较容易,有的时候不容易,要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要牺牲生命。 ”

1947年土改中,柳青由东北大连返回延安,途经冀东时,看到一个村子因土改政策极“左”,全村三百多户人家只有两户没有被定成地主、富农,导致大量村民逃向敌占区。敏锐的柳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义无反顾地就立即写信向周恩来同志反映这一情况,并在地委书记吴德的邀请下,参加了当地土改纠偏工作,扭转了局面,使农民群众又回村安心生产了。

1958年,农村大办公共食堂,不准各家起灶,只能集体用餐。可是,食堂化带来的浪费粮食、对老弱幼病残人员生活不便和举办食堂的诸多困难等因素,引起了社员的普遍不满。柳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了食堂的十二个弊端、四条办不成。他顶着压力,亲自将总结材料交给了省委书记张德生。

马葳知道后,恐慌不安得几天吃不下饭。她对柳青埋怨道:“你咋这样不识时务呢?净做些跟上面对着干的事。人家‘大跃进放卫星虚报产量,每亩地能打 20万斤粮食,争着插红旗。你倒支持王家斌实打实地报产量,每亩产量最多 1200斤。人家给家斌发了黑旗,你倒好,竟让家斌明目张胆地把黑旗挂在办公室。这不是对着干,叫啥呢!现在全国都搞食堂化,你却写了十二个弊端、四个办不成。这是全国的大势所趋,咱心里不悦,就放到心里,嫑写出来惹是生非。 ”

柳青耐心地开导妻子:咱和社会最底层的“马葳,人生活在一起,最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咋能昧着良心,装睁眼瞎子呢?你我都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党的事业就是我们个人的事业。咱咋能不把实际情况不向上级反映呢? ”

忧心忡忡的马葳反驳道:“柳青,就算你能,你能把天戳个窟窿,但你也不能不为咱们的娃娃考虑,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娃们可咋活呀? ”说着说着马葳不由自主地痛哭起来。

柳青听着妻子马葳的絮叨,看著妻子马葳伤心地痛哭,愧对妻子儿女的深情,像一股难以压抑的潮水涌入心头。面对党的事业,面对老百姓的疾苦,面对妻子儿女的亲情,柳青陷入了极度的沉思。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满含深情地对妻子解释道:“马葳,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你说的也不是不在情理之中。可是,我不但是个男人,而且我还是个共产党员,我不能丧失做人的良心,我不能不尽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情不报,我咋能对得起毛主席两次接见我对我的嘱咐呢?咋能对得起周总理对我的三次接见?咋能对得起习仲勋副总理四次来皇甫看望我?咋能对得起国歌的作者田汉老大哥六次代表中国作协主席茅盾、副主席巴金来皇甫看望、慰问我,咋能对得起天下的老百姓啊! ”泪流满面的柳青,再次深情地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对马葳说道:党员对

“如果我们每个干部、党的事业,人民的工作,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双眼齐闭,或睁着眼睛说瞎话,或装聋卖傻,做睁眼瞎子,那么,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还怎样过?共产党还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干啥用啊? ”

在柳青与马葳争辩后不久,公共食堂彻底解散了。

柳青讲: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是党员的革命品质,是党员的革命风格。 ”

柳青痛苦着人民的痛苦,欢乐着百姓的欢乐。

1972年,当陕北乡亲告诉他“有些地方竟然到吃树皮、吃草根的地步,即使如此,仍然要拼命农业学大寨,修梯田”时,这个倔强的绝不轻易掉眼泪的陕北硬汉子竟落下了泪水。他痛苦地说:周恩来

“前段时间,总理陪越南总理范文同来延安,看到陕北荒凉贫穷、人民困苦的生活现状时,周总理泪流满面地哽咽着说:‘我对不起革命老区的人民啊! 柳青说:

”“陕北如果真的这样不结合实际发展,真要这样傻乎乎地蛮干下去,不但劳民伤财,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苦。那么,我们共产党打天下是为了啥呀! ”于是,襟怀沧桑的柳青又重新提起十多年前写的一个建议 ——《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他认为,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不宜于着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是因为这一地区十年九旱;二是水利条件受到水源的限制;三是地形零碎,机械化使用受到限制。他说:

“既然陕北不适合重点发展农业,那就要从实际出发考察它的地形、地貌、气候等各种特点,保持生态自然的合理发展。 ”他建议:大枣种植业,重“发展苹果、辅以畜牧业和农业,点开发地下资源。 ”“陕北土地经营方针的改变,他说:必将导致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 ”

这些建议,柳青早在 1955年就给陕西省委提出过。著名地质学家、西北大学张伯声教授后来回忆说,他和柳青等几个“臭老九”在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那段日子里,柳青曾私下多次找他们探讨改变陕北面貌的方案。1972年,柳青写信通过胡耀邦给周恩来总理阐明自己改变陕北落后面貌的观点和设想。周总理将柳青的信亲手交给了在北京开会的陕西省委书记。曾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曾派秘书找柳青商谈改变陕北面貌的策略。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柳青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我们再次回眸他当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这一构想和蓝图,不由得无限感慨。那时的柳青是具有何等的科学超前的远见卓识,是具有何等实事求是、为民请命、敢讲真话的大无畏精神。昔日贫瘠荒凉、百姓生活困苦的陕北,今日却变成了绿水青山,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陕北人民的金山银山。现在凸现在人们面前的陕北,正是柳青当年所构想的宏伟蓝图 ——绿树成荫,苹果、大枣远销国内外;地下资源,尤其是油、煤、天然气和盐成为陕北乃至陕西的一个重大经济支柱。它改变了陕北的面貌,改善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提高了陕北人民的尊严,促进了陕西经济大发展,为中国的经济战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可贵的典范。

六、坚守信仰、不惧辱陷、宁死树党性的脊梁精神

柳青曾经讲:他“我们都有一颗纯洁的革命良心,们最终只能毁灭我的身体,却毁灭不了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信念……我对我所从事的事业,从来没有怀疑过,动摇过。没有这个信念,我的精神支柱就垮了。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

1928年,柳青在米脂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大哥刘绍华的熏陶下,12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连字也认不全就啃读《共产党宣言》,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毛泽东的当面教诲(毛泽东邀请柳青和范长江一起在他家吃饭),开始了穷其一生的为信仰而淬火加钢、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终生的革命生涯。1953年,他和皇甫人融在一起,倾尽八年心血,创作了一部为农民寻找出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家国立言,为民族铸魂,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福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里程碑式的史诗性的巨著《创业史》。它通过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大发展;它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创社会主义的大业,使农民有了尊严;它使农民从自身的心路历程演变中,认识到是该走集体所有制互助合作化大路,还是该走私有制小私有者的小路。

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和折磨、人格遭到极端诬陷的柳青,面对拔地而起的狂风,镇静得好像一切都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决不盲从,也不随波逐流。他沉着而坚强,冷静而清醒,深邃而敏锐,有着非凡的哲人一般的头脑和犀利的眼力。他认真地思考着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他说:坚决不跟他们一伙走。只要我“我考虑了,的《创业史》不朽,我也不朽。我柳青是个历史人物,我不能在运动中为了眼前好过,就毁了我一生。我要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不能折腰,我要昂起头,挺起胸,硬骨铮铮地过‘文化大革命这一关。 ”

一次,他对王曲区委副书记董廷芝低语说:“你做好准备,要看准这次运动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在重大问题上,绝不能东摆西摇,一定要用脑子,不能乱放炮!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柳青就被揪到了西安,囚禁在“牛棚”。不久,从西安传来消息说,由于柳青倔强的脾气,惹火了造反派,格外吃了不少苦头,每天不但挨骂,还要挨打,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羞辱和折磨。皇甫村的干部和群众听到后,都感到非常哀伤和震怒。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也束手无策,只能背地里议论:若再这样硬碰硬

“柳书记本来身体就不好,地下去,非贴上老本不可。 ”一次,孟维刚和柳青的老相好郭明理的儿子郭治荣、皇甫公社党委书记麻永怀几人相约到西安看望柳青。当他们忧心忡忡地推开了关柳青“牛棚”的门,一眼看到柳青时,大家都傻了眼,愣住了,一个骨瘦如柴、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哪像平日里生龙活虎的柳青啊!仅仅一个多月的工夫,就被折磨成这个样子,他们痛楚、心酸

地望着柳青,只见他随着咳嗽声身子一蜷一缩地剧烈颤抖着,挣扎着想爬起来时,郭治荣看到这心碎的场景,他的心像钢刀割了似的难受,他猛地扑到柳青床前,双手紧紧地抱住柳青,满腔愤怒地问道:“柳书记!你咋叫这帮龟孙子打成這个样子咧啊?!”孟维刚弯曲着一条腿,半跪在柳青床边,轻轻地抚摸着柳青的双腿,哽咽的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心如刀绞,泪如泉涌。这泪水裹挟着皇甫人多少个疑问和不解,这泪水饱含着皇甫村乡亲对柳青多少难以言表的深情厚谊,这泪水体现了皇甫村乡亲对柳青的多少崇敬和哀伤之情啊!这泪水充满着皇甫村人对造反派多少愤怒。孟维刚缓了一会儿才说:他们咋把你“柳书记,折磨成这个样子? ”喘了口气说:柳青伸起脖子,“人家让我每天喊黑作家柳青报到。我说,我是受审查的柳青报到。他们就不依,打我,折磨我,把我的耳朵都撕烂了,用膝盖把我压倒在地上,把我的脊梁骨都打折了。他们让我说《创业史》是毒草,我说可能是有缺点的作品,他们就不依,一天都不放过我,让我光脚站在狂风怒吼、一尺多厚的雪地里……”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不忍心再看着柳青遭受摧残和折磨的孟维刚,心疼地善意地违心地劝说道:“柳书记,那你就稀里糊涂地给他们承认了吧。承认了他们又能把你咋样? ”对党对人民忠诚单纯得像一泓清水似的柳青听后,把脖子一扭,双眸突然闪现出一股冷峻的目光。他正气凛然地说:“维刚你说啥?你说啥?你也算是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咋能这样胡说八道? ”柳青义正词严地说着:“我是受审查的革命干部,怎么能成个黑作家!就是死我也不承认,不要说是个共产党员,就是个男子汉也不能那样,那样就太没有骨气了! ”看到柳青这种宁折不弯的大无畏气概,孟维刚对柳青这个人更加敬重,他心里非常难过,但他绝不和这位他所敬仰的好友计较,只为这位憨直认死理的陕北倔强汉子今后的命运担忧,心酸痛楚的孟维刚用委婉的口吻试探地规劝道:你

“柳书记,也没想一想,你这样做到底是何苦来着?到底想图个啥?何苦要受这么大的罪?只要活着,就有跟那伙人斗争的机会。不然……”孟维刚的话还没说完,柳青那依然炯炯有神的目光,就像两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按捺不住满腔对党、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他显然生气了,他挣扎着直起腰,十分不满而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要承认《创业史》是个毒草,那人们会把我笑死咧?我还有脸活在这个人世上?!我咋还有脸见皇甫村的人。我咋能对得起死去的父母?咋能对得起儿女?咋能对得起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我牺牲的两名机枪手?咋能对得起党的多年教育培养呢?咋能对得起天下的父老乡亲啊? ”他越发地激动了,两眼直视着大家,用他那干枯的手,指着身边围着的大伙剖白自诉地说:一个人活在

“对你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世上,不能看到更远的将来,算啥呢?我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意志、思想和党性原则……一切都是暂时的,只有人民是永恒的!所以,我没有伤感。我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这个社会制度好着呢,一切邪恶都是暂时的。人活着就得有信仰,与邪恶斗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拿我柳青来说,我是毛主席亲口对我做过嘱咐的人。我是一个革命者,在邪恶势力面前,我不应该低头屈服,应该不屈不挠地斗争。 ”

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柳青,瞪起双眼,一本正经地坦诚地说道:“是这样嘛,他们说我是特务,是黑作家,他们还说我是彭、高、习的残渣余孽,我说不是,我说我是受审查的革命干部、共产党员,当年,我受党组织的重托,去大连完成出版《毛泽东文集》的重要使命。返回时,高岗把一些人参交给我,郑重地托我送给党中央毛主席……”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柳青说:“他们最终只能毁了我的身体,却毁不了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信念!所以,我没有悲观,没有感伤,没有卑贱的行动,没有损害别人的行为,问心无愧,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我一生写了好几部书,人民从来没有否定过它,我能违心地把自己臭骂一顿,全部否定吗?我不能!我尊重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决不糟蹋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决不人云亦云,决不出卖灵魂!我对我所从事的事业,从来没有怀疑过,动摇过。没有这个信念,我的精神支柱就垮了。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

过了一段时间,孟维刚又一次和郭治荣、皇甫村党支部书记杨海民去西安看望关在“牛棚”中的柳青。这时,柳青的哮喘病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呼吸急促,浑身抽搐,连说话都很艰难。他们几个围坐在柳青床旁边。躺在病床上的柳青,双手吃力地拉 着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的手说:我一辈子没“维刚呀,求过谁,这回求你了。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和皇甫村的乡亲们,把我拉回皇甫,如果有条件的话,给我买个枋,没办法的话,就用这条被子把我卷了,埋葬在神禾原上。我生是皇甫村的人,死是皇甫村的鬼。活着我没有和乡亲们彻底改变皇甫村的面貌,死了我也要在神禾原上看着皇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等 50年后再给我做结论吧! ”

这是什么?这是嘱托;这是什么?这是做人的情怀;这是什么?这是人格风骨脊梁精神的展现;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坚守信仰奋斗终生的赤诚告白;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人民公仆、著名作家高瞻远瞩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最好心愿 ——“我的作品不朽,我的人格不朽。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原主席陈忠实说得好:这种“柳青这样一个瘦弱的老头儿,精神堪称巨人 ——品格的巨人。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北宋 ·吕蒙正《破窑赋》)就在这时,柳青突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好事”。一个造反派头头看到有一位中央领导在报纸上发表了对柳青善意的讲话,认为柳青在文艺界的地位是不容否定的,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柳青写文章赞扬他,而且说柳青如果照他说的做了,他们就当“保柳派”,保证柳青以后再也不会受到批判。面对这个头头的要求,态度坚定的柳青旗帜鲜明地说:“上造反派的船,为造反派唱赞歌,天大的笑话!我不会拿我30年的党龄开玩笑! ”“我做得对,你要打也打不倒。我做得不对,你要保也保不住。我不要谁来保护我,我自己保护自己。 ”

当时,不仅是所谓的“保柳派”认为打不倒他,造反派也逐渐觉得要打倒他不是那么容易的。

1967年 9月 30日,柳青获得了所谓的。“解放”“解放”了的他,少了些人身侮辱,可又多了些精神折磨。造反派头头有意和柳青接触,说话也和气多了,其目的还是要柳青说造反派的好话,尤其是说他的好话,并多次表示,如果按他的話去说,按他的要求去办,他就让柳青作为革命干部进“三结合”领导班子当头头。这在当时是多么大的诱惑,多么幸运荣耀的事情啊。如果他这样做了,不但可以改变他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变他的家庭环境,更可以让他出人头地,耀武扬威,甚至可以“坐火箭”(《红旗》杂志曾两次约他写稿,他都婉言拒绝。)……试想,当时柳青如果进了“三结合”班子,后来他就不会遭那么大的罪,他的爱人马葳也不会被逼走上人生的绝路。但是,柳青面对喜从天降的“大好事”嗤之以鼻。他说:“人生最得意受宠的儿女是正义感和良心,最受尊敬的父母则是人格和道德。我不能出卖灵魂,不能进他们那个‘三结合的领导班子,绝不能!我宁愿当个‘死不悔改的走资派,打死我也不进他们那个烂球‘三结合的瞎瞎班子。 ”

柳青曾对孟维刚意味深长地讲李贺的诗: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维刚,你领会到了吗?李贺在这首诗里寄寓了自己在困厄时的苦闷心情和他不甘在伤感中消沉的决心。他是多么渴望着鸡鸣天亮啊。我也一样,尽管被关在‘牛棚中,我从没有悲戚和伤感过。我要坚守信仰,我要坚持实事求是,有时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甚至牺牲生命。不动摇,‘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我看来,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带有市侩哲学气息的。凡是实事求是,凡是不惜一切坚持真理的人,就不能有投机心理。投机心理有大有小,是由个人主义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宋代贤臣范仲淹不畏权贵,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千年前的诗人屈原,他就是敢于坚持这种信念。鲁迅在当时的上海文艺界中,他坚持真理,是完全为人民和革命的。我也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我觉得,像在泥泞道路上走着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要经得起一切考验。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由于柳青这位共产党员、人民作家坚守信仰的气概像钢铁一样坚硬,强硬地不向权贵折腰,不愿在高官厚禄的利诱面前屈服,不愿和造反派同流合污的态度,惹恼了造反派头头。在一次谈话中,造反派头头气愤地左右打了柳青几个耳光,又狠狠地一脚把柳青踢倒在地。看着满脸是血的柳青,这个丧尽天良的坏种恼羞成怒地骂道:你真是个“柳青,不知好歹、不识时务的傻屄从,今天老子不但要把你打翻在地,还要踩上几脚,看你还敢嘴硬不硬。 ”当即宣布“打倒柳青”,再一次将柳青定为“顽固不化,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关进了“牛棚”。

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民谋福祉的献身精 神

柳青曾经讲过:“如果世界上有享受和奋斗分工的话,我负责奋斗。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

柳青不愧是正人君子,他不但是这样讲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柳青曾极度悲愤地说:“我被第二次打倒,关进‘牛棚后,马葳最怕参加批斗我的会,但每次批斗我的会她又都参加,她是不放心我呀!她坐在会场的一角,手足无措,紫棠色的脸变得蜡黄。平日总是闪着亲切、质朴、黑幽幽的大眼睛,此刻变得目光呆滞,惶恐不安。眼看着亲人备受折磨,她忍受不了这种疯狂的野蛮的批斗、残酷殴打的惨象,可她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她带着无数疑问、无限痛苦、无比忧虑,含着一腔的悲愤,承受着心灵的摧残、精神的蹂躏。马葳遭受到来自各方面她所不能忍受的压力!她受到比我更大的痛苦和折磨,她是在我和孩子们的生命全无保障,衣食住行全无着落,一家人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状况下,痛苦达到了极限,才选择了这条她不情愿走的路。她是想以自己的死,揭露残暴,唤起人们的同情,让我们得以生存,让儿女们得以活下去!她走上绝路,这是当时一个善良女性、一个贤妻良母进行反抗唯一能使用的武器!她是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向恶势力挑战!向人世间呼唤!向人世间呐喊!她的死饱含了她的悲愤和痛苦,热爱和憎恨,留恋和怒吼…… ”

马葳,一个远离他乡,年仅 23岁的华北大学毕业生,1949年分配到西北局图书馆工作。1952年,经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习仲勋牵线,与临时参加整党工作的柳青相识,后经西北局党校副校长李文海做媒,结为伉俪。

为了支持丈夫写《创业史》,她舍弃了西北局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柳青到贫穷落后的皇甫村安家落了户,协助柳青写出了里程碑史诗性的巨著《创业史》第一部。

然而风云变幻,1969年,对被第二次打倒的柳青的迫害更进一步升级,马葳也遭到了诬陷和攻击,生活的困苦和政治的迫害,更主要是柳青难测的命运,使颇受煎熬的马葳和柳青一样不愿和那些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由于她不堪忍受精神上的打击,更不堪目睹对丈夫的辱陷与残酷折磨,为了挽救身陷囹圄身体孱弱的丈夫,保护年迈的母亲和五个未成年的子女,她怀着满腔的悲愤,以死抗暴,步行 30里,依依惜别地看望了难以忘怀的皇甫村,愤慨含恨地跳进了神禾原畔的大口井。她是想用自己的死引起人们对柳青的同情,她是想用自己的死来挽救丈夫柳青的生命,好让丈夫写完他那撼世杰作《创业史》啊!

真是天算不如人做。马葳的死,果真撼动了天地,震慑了造反派,拯救了柳青。在安葬马葳的日子里,恬不知耻的造反派们,利令智昏地派人到皇甫村取证马葳死前都干了些什么事,企图在马葳的身上再捞一把稻草,好给马葳的头上再捏造一顶畏罪自杀的叛徒帽子,好彻底逼死身陷囹圄的柳青。造反派的外调人员首先找到了《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问:跳井死在“马葳为啥偏偏要跑 30多里的路,皇甫村的神禾原畔? ”

王家斌气愤地说:“你们胡闹啥呢?连鬼都不放过?要问,问鬼去。 ”

他们感到从王家斌身上捞不到想要的马葳的“罪状”,转而又问:“那么你知道柳青都说过哪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话? ”王家斌说:人家从来“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话,就没在我面前说过,我咋能知道呢。 ”来人劝王家斌:“你嫑害怕,他是黑作家,已经被打倒了。 ”

王家斌说:“要是这么说,我就没啥说了。 ”

“你的靠山倒了,你为啥还要保他? ”

“人家把一万多块钱给咱王曲公社创办农业机械厂,也是坏事? ”

“那……那他才最坏呢,他耍的阴谋诡计,拉拢群众,是个两面派! ”

“把自己的钱给大家使用,也是坏事? ”

“这钱是国家的,他给了公社,回去还向国家要嘛。 ”

“钱能随便向国家要?要是这么胡说,咱们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

来人还不甘心,又说:”“他比群众住得高!

“那庙原来就建得高。 ”

“他比群众生活好! ”

“我看他屋里没个啥,连一床好被子也没有,娃们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倒是有个钉鞋的盒子,鞋 破了自己钉。 ”

他们去找《创业史》中郭振山的生活原型高某某,按理说他最反感柳青,应该借机会痛骂几句柳青,但他说不出柳青做的半点坏事,倒是讲了几件柳青引领大伙干的好事,然后感慨地说:“共产党像柳青这样的好干部真是天底下难找啊! ”说着高某某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泪水。

他们没有从皇甫村群众的口里得到半句他们想要的马葳和柳青的坏话,就把提前捏造好的诬陷马葳和柳青的材料拿到皇甫公社,要盖章时,皇甫公社文书翟青云看过伪造民意的材料后,怒斥道:“请你们再打听打听,再问一问皇甫村的所有人,谁不说马葳是个少有的贤惠、厚道、通情达理的好人?谁不称赞柳青是个天底下少有的难得的大好人。这儿是皇甫公社,由不得你们胡乱编造,栽赃陷害。如果你们再不长眼睛的话,看我不叫皇甫村的人打你们这伙狗日的才怪呢! ”这伙人赖着不走,非要翟青云盖章。不料,周围的群众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围住造反派的外调人员要动手打。在公社干部的拦挡下,造反派外调人员见势不妙,才惊慌而逃。谁料,在离开公社办公室不远的神禾原畔,造反派外调人员遇到了皇甫村一伙愣头青年,他们含着满腔的怒火,愤慨地将造反派开的汽车掀翻到水渠里。最终,造反派在浩然正气面前,无可奈何地宣告柳青无罪。

再次“解放”了的柳青,悲愤交加痛苦地怒吼道:“我的人啊!我的人没了!没了!没了!好我的青天大老爷啊!你咋能让我的人走这条路啊!马葳呀马葳,你咋能狠心抛下我独自完成这共同的事业?你咋狠心抛下我这多灾多难的丈夫?你咋能狠心抛下年迈的母亲,你咋狠心抛下咱们这帮不懂事的娃娃,你让我这老汉和这帮娃们可咋样活呀! ”

悲痛欲绝的柳青饱含深情地写了一首悼念马葳的诗:

悼马葳

咄咄复咄咄,长安夜机耕。

独坐望南山,不眠念故人。

结发未深知,相偕皇甫居。

汝下乡三年,虽苦志犹坚。

四年忽思迁,非为恩爱浅。

我鏖背水战,成败皆不移。

权威有歧见,远近流谗言。

夫妻同庭院,口角朝与夕。

汝怨我固执,我谓汝幼稚。

五年汝离职,攻读在我侧。

古今中外篇,马列与巴托。

八年我初成,汝已是同行。

寸步形影随,体贴则入微。

风声略草动,嘱我惟谨慎。

人讥我小人,汝知我任重。

谁料趁大乱,庞涓陷孙膑。

牛棚非猪圈,宁死树党性。

棚外汝重义,煎逼即轻生。

水落石自出,我重见天日。

呜呼汝有灵,如何得安息?

这首诗从他和马葳结发未深知到恩爱弥深,“寸步形影随,体贴则入微”,直到马葳为柳青重义舍身的描述,抒发了柳青对马葳的深切怀念。

1975年 8月 31日晚,孟维刚来到柳青的家,看到身患疾病还趴在炕桌上写作的柳青,就劝柳青保重身体,柳青则让他保存这首诗。当时泪流滿面的柳青对孟维刚说:“维刚,我想马葳,我想马葳得很!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写了这首诗,请你把它保存好!你可知道马葳死前没留下一句话,可她留下了这包了 7层纸的笔,这支‘英雄笔是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来皇甫看望我时,他亲手送给我的呀! ”满含深情的柳青拿起那支“英雄”笔,让孟维刚端详。柳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满含热泪,无限感慨地说:“维刚呀,维刚,你可知道马葳是为我死的呀,她给我留下这支笔,就是鼓励我写下去呀!我要是不再写作,咋能对得起她的在天之灵啊!……维刚呀,我死之后,请你和皇甫村的乡亲们,把马葳和我一起埋在咱们皇甫村的神禾原上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解放”后的柳青,像他所讲的那样:“成功人的字典里,没有‘惧怕二字,只有浩然气概的勇敢。 ”没有半点消沉和晦气的柳青,化悲痛为力量,仿佛像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激情昂扬地又写了一首诗,挂在自己房子:

落户皇甫志如铁,谋事在人成在天。

灾祸累累无望时,草藁还我有生机。

堆中三载显气节,棚里满年试真金。

儿女侍翁登楼栖,晚秋精耕创业田。

诗品正是人品的真实写照。柳青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而舍命写作的精神谁不为之深深感动呢?有天知良心的人谁不愿学习柳青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呢?

汉代史学家班固说:必待非常之“盖有非常之功,人。 ”身患肺结核和严重哮喘病的柳青,遭到严酷的折磨和摧残,加上过度的写作劳累,使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没有因身体不支停下笔来。他对北京一家报纸的记者大谈他要完成《创业史》的写作计划。他说只要条件允许,他还要回皇甫村去……这位记者说:“我走遍全国,采访了那么多老作家,很少有人公开说他要继续写作。 ”

槽枥难系骐骥志,龙城不达心不死。柳青他确实是要把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宝贵时间抢回来。他要在艰苦的家庭环境下昼夜奋笔,他要在医院的病床上,一边喘息着,一边往嘴里喷着气雾剂,吞着药丸,把输氧的皮管用胶布固定在鼻孔里,一边费力地描绘着蛤蟆滩的美好前景,刻画皇甫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英雄事迹,赞颂着一个又一个“梁生宝”式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被美国前总统林肯誉为“美国的孔子”的著名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会强化思想和“一个伟大的灵魂,生命。 ”柳青的女儿刘可风回忆:一次,医生通知父亲已经死亡,要送太平间。这时,只见一个护理她父亲的护士猛地扑倒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拉住车子,使出吃奶的劲儿不放,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求求叔叔阿姨,求求叔叔阿姨们,等一等,再等一等,再给他治疗治疗,再给他治疗治疗吧,说不定他还能活过来呀!他可是一个大好人呀!他为了写完他那个《创业史》,伏在窗前那个破圆桌上,晚上一写就熬到三点多钟啊!求求叔叔阿姨们,再给他治疗治疗吧,说不定他真的还能活过来呀! ”泪流满面的小姑娘双膝跪在地上,双手使出吃奶的劲儿,紧紧地拉住车子不放。

憨直倔强的小姑娘的举动和她那哭天喊地的哭叫声,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谁也没有料到,谁也没有想到,“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花”这句话真的在柳青身上得到了验证。果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柳青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柳青的病像这样大的发作,病危通知书就下过 11次,而他一次次地都起死回生,一次次地都从死神那里又回到了人间。柳青不能死,柳青更不想死。他想的是自己吗?不是。他想的是党的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他这样安慰经常为他牵肠挂肚的孩子们:“你们放心好了,我的事还没做完,

《创业史》还没有写完,马克思还不准我报到的。 ”他还说过同一个意思的话:“我柳青算啥?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我也想过,就个人来说,如果有那么一次闭上眼睛再也醒不过来,也就结束了这场悲剧和烦人的痛苦了。可是,我无权这样做,党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创业史》还没有写完。甚至留下的是要受到批判的材料,只要人们能从批判中得到些新的启迪,也算是我对人民的一份贡献,所以,我必须留在这个地球上!是因为这几年我想得很多,经过‘牛棚一段考验,我观察了,分析了,我们党的老干部,绝大多数是不错的,这是我们党的财富。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爱我们党奋斗的历史,同时,也爱自己的历史。因此,他们为真理,不怕牺牲,敢于牺牲。他们有原则,不出卖原则,也不拿原则做交易。你想想,有这么一大批有威望、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老干部,谁还能对眼前这样的现实袖手旁观吗?谁能不挺身而出呢?在我们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入人心的,只要这个制度不变,国家就垮不了,党和国家的颜色就变不了,这是关键。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今的世界上,是最优越的社会制度,它的执政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官僚阶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千百万共产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变的!只要这个不被破坏,就有希望。 ”

当时,刘可风对“文化大革命”的许多现象十分不理解。有一次,她对父亲说:“您既然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社会制度,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和您一样正直的人受冤屈呢? ”柳青沉思片刻,郑重地回答道:“闺女呀,社会主义制度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党还没有积累那么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如果将来能建立民主与法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坚持立法为民的道德法律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 实现国家治理制度体系,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正直的人遭受冤屈了。只要人们坚守信仰,不辱使命,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社会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康庄大道,坚信五千年中国璀璨的文化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文化,那么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各个方面就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那时,人们一定会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

可风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柳青不止一次地说过:“司马迁受了那么大的耻辱而不辞世,是为了完成他的《史记》创作。我活着也是为了写作这个事。个人倒了算什么,人民是永恒的,人民期望着看书,千百万读者在等待着。周总理让人捎话来说,让我养好身体,让我想办法把《创业史》写完啊。 他还说,”“人要是能死在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上,那也是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像久困在笼中的鸟的柳青,一旦获得生机,他就要立即展翅高飞。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柳青修改了他的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和《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修改了《创业史》第二部下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天上午,医生把柳青的大女儿刘可风叫到办公室,说柳青拍的胸片上,怀疑有一个血管瘤。天哪!真是雪上加霜,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吗?可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憋得慌。回到病房,父亲看到她神情詫异的样子,就追问:“医生叫你有什么事情? ”可风故作无事。柳青说:“你说吧!和地狱打过多少次交道的人还有什么经受不住? ”于是可风告诉他医生的话。柳青缓了口气说:“每一个人都要选择一种结束方式,心脏病、肺病、癌症随便哪一种效果都一样,何必为这种选择发愁。 ”他轻松地开导可风:“人已老,不思腾达,只求死前留一定稿,足矣。从炉口看,火已灭,但炉内燃烧正旺。眼看着夕阳西下,赶路心急,可惜诸事不宜。虽如此,心志不灰。 ”

第二天,查房的时候,柳青的双手紧紧地拉着朱大夫的手,深沉而又恭敬地说:你可知道,“朱大夫,我可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知道,””知道。 “你不知道,我这条命是我妻子马葳用死换来的! ”“知道,我也知道。 ”“你肯定不知道我写《创业史》的动力和来源。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那么,请你给我讲一讲。 ”柳青缓缓地出了一口气,深情地说道:我在“那是 1950年,《中国青年报》副刊当主编,周恩来总理派车把我接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的接待室。毛主席从他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我写的《种谷记》对我说:,‘你在小说界率先发表的肯定米脂县农村农民变工互助抢墒种完谷子的事,宣传了合作起来力量大。我想让全国农民走互助合作化的道路,土地国有化,由单干到集体,缩小生活差别,要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这是关系到国家体制变革的大问题。你说呢! 我说:‘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为人民写好书,写好农民该走哪条路,宣传好走集体所有制互助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 毛主席对我的话表示肯定,笑着说:‘好!走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化的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你一定要为人民写好它。 毛主席的话成为我写好《创业史》的动力。 ”

听了柳青的诉说,朱大夫一下子惊讶地呆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柳青缓了口气,说:“你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让我把身体养好,把《创业史》写完! ”“知道,大家都知道。 ”“那么,就算是老哥求你了, ”说着柳青突然躬起身,跪在床上,“求你了,双手使劲儿拉住朱大夫的手:求你了,求求你这个主任大夫!求求你和大夫们想想办法,让我再多活几年,好让我把《创业史》写完,好让我对得起周总理对我的关怀,好让我别辜负毛主席对我的期望!如果我真的死了,完不成《创业史》,那么我就愧对人民,愧对毛主席对我的嘱托啊! ”

满含泪水、深情期待的柳青,双手抱拳,向朱大夫连拜三拜。

台尔曼在《心灵的镜子》中说:“什么是人物的崇高品质呢?就是他时时刻刻都为一个理想而付出他的全部生命,去争取更高的生命。 ”

柳青的举动感动得朱大夫泪如泉涌,他双手紧紧地拉住柳青的双手说:“老哥,我当大夫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憨的人,把写作看得比生命还金贵。面对死亡,一般人都想多活几年,多享几天清福,多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你考虑的能再多活几年,是为了完成你那《创业史》。”神情凝重的朱大夫,深沉而感慨地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我没见过,“唉,我没见过,真的,老哥,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人! ”朱大夫哽咽着说道:我真的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你“老哥,这样的人!真是世上罕见的人啊! ”朱大夫颤抖的双 手使劲儿地握住柳青的手,说:你放心,“老哥,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治你的病呀……”

刘可风听着父亲和朱大夫的对话,酸楚的泪水像决堤的河水奔涌而下。

望着病房窗外的雪松,柳青缓缓而又深情地对女儿说:肉体对“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你不要难过,我就这么一点意义,给人们留下一些研究上个时代的真实资料是我最大的心愿。 ”

柳青低下头,轻轻敲击着墙壁,慢慢吟诵着两年前送给女儿可风的一首诗:

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这首诗是柳青作为父亲从宏观上对孩子爱抚的一个侧面。的确,柳青的孩子们大可享受同类条件的同龄者的待遇与欢乐,然而,耿直秉正的柳青却把他们從富裕的阶层,拉到众多普通人的行列,以至植根于陕西皇甫村的黄土地,在频繁的政治运动中过早地成熟,随着父母的事业而苦而乐。因此,柔嫩的肩膀也过早地留下了生活重担的印痕。尤其是 1969年孩子们的妈妈马葳被逼抗暴含冤自杀离去后,撇下一群孩子和柳青相依为命。柳青爱孩子,不愿离开他们去外地,“像个老母鸡一样。 ”“我走了,这一群鸡娃就没人管了。 ”遵照爸爸的,

孩子们更爱爸爸,“动员”“围绕我的工作把生活安排好”。大女儿刘可风在离家一百七十多里的永寿县工作,为了支持爸爸的工作,几乎每星期都回来看望,他们尽量帮助爸爸解除后顾之忧,支持他把《创业史》写下去。

一部《创业史》浸透了全家人的心血啊!

在常人看来,一个享受国家九级干部待遇的柳青,身后肯定会给儿女们留下一笔丰厚的资产。然而,在柳青的人生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存钱这个词。

有一年过春节,柳青和自己的儿女们十分难得地团聚到了一起。柳青对他们说:我一天不如一“娃呀,天,你们自己给自己想出路,不要靠我,谁也靠不上我,我的《铜墙铁壁》等早期稿酬和积蓄都捐给了抗美援朝事业。《创业史》稿酬和积蓄全部给了王曲人民公社,建了机械厂,给皇甫村的社员户户拉了电灯,给皇甫村的人买了日本稻种,给皇甫村修了一座桥,给咱老家也修了一座桥,扩建了咱们老家的小学和皇甫村的小学。剩余的全部交了党费。你们的爸爸在银行从来不存钱,存下钱有什么好处,你们娃们之间闹不好,既影响团结,又限制自己进步。我让你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比给你们穿金戴银好得多,所以,我不存钱,你们自己靠自己,漫长的生活道路是靠自己闯下的嘛。在学习上、在前途上、在事业上,谁也不要服谁,互相竞赛嘛! ”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柳青的七个子女都靠自己的奋斗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成年后的刘可风要结婚离开这个家了,做父亲的以何示女儿呢?柳青自蕴于胸,撇开合情而又不俗气儿女情长式的寄语,以一个政治家的超前意识,找出了他在苏联访问时从马马耶夫岗索要的一块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碎弹片,送给刘可风,并说:“没有千锤百炼,你就是一块废铁!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你会一事无成。 ”赠勉了刘可风这样一首哲理诗。这首诗与其说是柳青给女儿的赠勉,毋宁说是他自己在政治风云搏击中的人生观的总结与转嫁,希望助他的女儿襟怀宽广,志越万重山,闯荡社会,及早成熟。诗中“襟怀纳百川”,“目极千年事”正是柳青这样一个共产党员、人民作家半生坎坷、半生识见、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品格写照;而“志越万仞山”“心地一平原”,不也正同样映照了柳青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共同着命运,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之气吗?!

计利当计天下利,为人当为天下民。身患重病的柳青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他的家国情怀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在这一段时间,他的脑海里还萦绕着他一直思考的关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问题。在医院,在病床上,他也不止一次地向前来看望他的友人,谈论着这一问题。临去世前十三天,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派他的秘书李成瑞、孙岳来看望柳青时,柳青仍不忘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的省份应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重新划分,着重分析了现在区域划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他说:“几十年来,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上面领导容易‘一刀切,下边行事容易‘一窝蜂。如果能按照相似的经济条件划分省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这种现象或许有可能减少。 ”他告知李成瑞和孙岳说:“请过半个月,我的病稍好后,我希望你们再来一次,我想和你们谈一下我对党内干部监察工作和我国经济省份划分的设想……”

然而,就在柳青送走李成瑞和孙岳后的第十三天,他突然不幸病逝。柳青的病逝造成了天大的遗憾!他的这一建议再也无机会向国家高层反映。他在世时,曾多次想把这个建议撰写成文,但因病重体弱,终未如愿。就在他离世前三天,身体已极度虚弱,自知来日不多了,还再三地对女儿刘可风说起这件事:“我已经是油尽灯残的人了,是看不见新的‘长征了。党内监察工作是党的存亡大事,必须建立全党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体系,构建一个廉洁躬行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公仆团队。重新划分省份对以后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是关乎国家治理、国计民生的大事,希望将来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能把这两件事办好。 ”

即使到了这样的地步,他明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仍倔强地对女儿刘可风说:“我不能死,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我不该死,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是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他不该死,也不能死,他为谁?为他自己吗?为他自己,早就不干了。他到底为了啥?他不但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还把对儿女的情怀置之度外,他抱着的是强烈活下去的意愿,他抱着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他抱着的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抱着的是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赤诚的心……这个拳拳之心的真正的宏愿就是:以德敬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中华民族铸魂。

死的那天,他刚 62岁。62岁,对一个壮心不已的柳青而言是多么大的遗憾,他死不瞑目啊!

柳青的辞世,无疑是我国失去了一颗文学巨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儿子、好公仆、好党员……

他虽然辞世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人民作家的楷模,却永远不会在人民的心中泯灭!

八、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毛泽东主席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讲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柳青是坚守信仰的,他以德敬业,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终生献身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78年 6月 22日和 28日,人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北京八宝山、在皇甫村神禾原上,分别召开了柳青的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上,柳青子女和皇甫村人呼天喊地的哭声,敲击着人们的心扉,震撼了人们的心田。一个体重只有 85斤,皇甫村有名的“啬皮”“鸡颡”,清贫简朴不修边幅的“闲事队長”,有名的标准关中“不识时务”的陕西倔头老汉柳青,竟然有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副主席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送了花圈,人们真真正正地惊呆了,人们真真正正地傻眼了。在皇甫村神禾原上超千人的追悼大会上,齐刷刷跪拜柳青的悲壮场景,惊天撼地;在柳青和马葳的合葬墓前,柳青子女和皇甫村人撕心裂肺地号啕痛哭,震人感天。《创业史》中“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柳青所在的党支部书记罗昌怀竟当场哭昏了过去……

1990年 6月 13日是柳青逝世 12周年。这天上午,郭治荣和他侄子去王家斌家,只见董炳汉、刘远峰、邢桂芳、皇甫村党支部书记杨海民已和王家斌坐在院子里,因王家斌的身体健康状况,按他的吩咐,上午 11时准备一块儿去神禾原祭拜柳青。坐在王家斌的院子里,大伙闲聊中回忆着当年柳青在皇甫的日子。当王家斌说:“我爸在办互助组时特别反感柳青,嫌他把我弄得成天不在家。我爸一见柳青来就骂:‘你个丧门星,你把我娃勾引得成天胡乱跑,不为家里做个啥……柳青听见不在乎,一进门又说又笑,我爸脸一吊,给他个脊背,‘老叔……他还一样喊:和我爸打招呼,让老人开心。1957年,我爸病重把我叫到床前说:早先我骂柳书记,他不和‘娃呀,啥话也都说了,我计较,还帮咱。现在我死了也就放心了,那老汉不吃咱的,不喝咱的,愣拼命干,他图个啥?还不是一心为了咱的日子好过,我死了你就听他的话。 我爸咽气前,柳书记赶来,泪流满面地说:我爸拉着他的手,‘你……是个好人!天底下……少有的大好人啊! ”讲到1969年 8月一天他到西安“牛棚”看望柳青时,心情特别的激动。他说:我从关押柳书记的的“那天,‘牛棚窗子跳进去,看着被折磨得骨瘦如柴,躺在病榻上不断咳嗽的柳书记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当我问到 他最近情况时,柳书记突然昏死过去。我也不知道当时我哪来的那股二杆子劲,用石头将门锁砸开,一口气把柳书记背进医院,医生说再晚来半个小时,柳书记就没命了。柳书记醒来后,我感激地对大夫说:‘我代表皇甫村的乡亲们感谢你们了!你们可让柳书记活过来了!柳书记啊,你真的不能死呀!你是天底下一个大好人啊!我们皇甫村的人需要你啊! ”由于心情过于激动,王家斌说到这里时,口里念叨着“柳书记、柳书记……”因心脏病突发而亡。

冥冥之中有天意,生命之间有勾连。有谁能够料到?有谁能够想到?又有谁能够预见到?1978年 6月 13日,1990年 6月 13日,出现了一个令人无法解释的巧合,人民作家柳青和他的《创业史》中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在同一月、同一天,几乎又是同一个时辰逝世,在相隔 12年后的两个相同的月、相同的日、相同的时辰、不同场地召开追悼会的那一天,默哀时,天几乎在同一时段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天意啊!天意!!!

柳青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精神永存。恰如他的同乡、同事、“柳青是我的文学教父、著名作家路遥讲的:精神导师。 ”恰如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的:不辱“柳青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坚守信仰,使命。就是忠于党,热爱人民。 ”

就在柳青逝世 14年后的 1992年 4月 26日那天,中共中央组织部两位在陕西省蓝田县蹲点的干部,他们是当年和柳青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这一次专程来柳青墓拜谒。当他们看到没膝的麦地里柳青那孤零零的坟茔时,他们在柳青墓碑前长跪不起,号啕痛哭……挥泪向有关部门写信,呼吁修建柳青墓园。

当年,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背负着人们的呼唤,肩负着群众的期盼,奔走相求。求助宣传部门和民政部门,他们说柳青不是烈士;求助文物部门,文物部门说,柳青不是明清以前的历史人物,不在保护之列。就在这位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的情况下,他把老脸一抹,去找他当年的文学好友,当时下海办企业的董颖夫,与他一拍即合。董颖夫说:“陈主席你说咋办,咱就咋办。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人民作家,我掏钱,你安排,咱们一定要把柳青墓园修建好。 ”

董颖夫这位具有赤子之心的长安愣娃,不但在陈主席的指导下修建好了柳青墓园,而且还成立了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亲自担任执行会长,设立了柳青 文学奖,他在搞好企业的同时,又编写了柳青为写作而融入百姓的现代秦腔剧 ——《柳青》。

军旅作家、著名编剧唐栋,创作了一部柳青为写作而深入生活的话剧《柳青》。

著名导演田波,执导了一部柳青为写作而深入生活的编年史电影《柳青》 ……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柳青墓前凭吊时,喊出了醒世之诗:“床前墓前犹如梦,家斌泪眼指影踪。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 ”

2019年 7月 13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领导汇聚中共中央党校,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要学柳青”的讲话精神,追忆了柳青那鲜活而激动人心的感人事迹,畅谈了柳青平凡而撼天动地的人格风骨精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何毅亭讲:“柳青曾说过‘我的作品不朽,我的人格不朽,这句话说得好!非常具有真理性。柳青的这个不朽,我认为它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也不仅是文化意义上的,我认为它是社会意义上的,政治意义上的,再往高的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意义上的。因为他的不朽精神核心我理解就是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刚才大家讲,柳青扎根农村 14年,引领干部群众改变皇甫村的面貌。这个‘引领站位高,说得好。我们老说政治上站位要高,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融入百姓、去写人民,去体现人民,去歌颂人民,真真正正为人民谋福祉。还有一点就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有了这两条,他必然是不朽的。何况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的同志们,在落实习总书记‘要学柳青的号召过程中,发现在他们周围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由于对柳青那个年代不熟悉,对柳青的事迹和精神不了解,加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学习柳青精神上,普遍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据他们当时了解,全国没有一家研究单位和宣传部门及一个理论工作者对柳青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和考证。于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联合成立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他们经过深入研究考证,把柳青高大而光辉的形象编著成书,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再现给读者,把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告诉人们。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编著的《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柳青画传》《柳青的故事》这四本书,所凸显出的柳青坚守信仰,以德敬业,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终生的献身的人格风骨精神,必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个最罕见、最重要、最伟大的不动遗产 ——柳青精神。柳青精神永垂不朽!

柳青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存,正如他所言:并且勇敢地为它“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奋斗。我的后代会说:他不知死的恐惧,比任何人都刚毅,认为为真理而奋斗是人类最大的樂趣。 ”

柳青正像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那样: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却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然而,柳青不仅仅是俯下身子甘愿为人民大众做牛马的公仆,而且是文学艺术家的“教父”,还是人民大众做人的道德典范,更是一个共产党人、革命干部廉洁躬行的标杆,更重要的是面对邪恶势力,不惧辱陷,永不叛党,永葆一个共产党人气节,永挺中华民族脊梁,甘愿为信仰、为理想、为抱负、为人民大众的福祉奉献终生的一个“大写的人”。

丹心铸信仰,

情融百姓心。

文章盛今古,

风骨砥后人。

柳青 ——这位共产党员、人民作家,生前是楷模,死后是丰碑!这座丰碑恰似一座巍巍耸入云端的人生精神灯塔。它的光辉,灿射着人们心扉,照耀着人们心田,温暖着千家万户,普照着神州大地,激励着人们前行;它告诉人们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怎样做一个人民公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人民作家!!!

作者简介:基石,原名郭文麟,1953年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皇甫村人。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主任。

原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柳青画传》一书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曲光辉

猜你喜欢

皇甫柳青
点·线·面·体: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探究
小城无名医
研究柳青永远不会过时
乾坤大挪移
柳青:呈现真实的自己
乾坤大挪移
乾坤大挪移
柳青“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