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3-25王小艳
王小艳
摘 要: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映射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根本诉求,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期,我国乡村发展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在乡村综合治理中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将乡村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项目编号:2019DFDXKT084)
一、引言
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升级,映射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根本诉求,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期,我国诸多乡村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努力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尝试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又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绿色振兴呢?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依然存在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管控力度不够、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协调等问题。要实现乡村绿色振兴、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去探寻生态文明治理之道,着力推进生态提质,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统筹协同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乡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需要系统全面地探寻生态文明治理之道,协同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为优越的生存空间,为了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拥有更为持久的发展动能。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也难以实现。
(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就是折翼之鸟;而生态文明建设倒逼市场经济主体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推进经济体制的的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愿景之下,经济增长速度必须要被置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中重新衡量和审视,构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主题中来,成为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应有之义。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一)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却是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实施造林还绿工程,开展“裸露山地”绿化攻坚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重点公益林有效管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森立抚育力度,提升森林质量。加强饮用水源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以生态創建带动城乡绿化建设,健全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生态本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生态经济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在乡村综合治理中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善于识别特色村庄,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保留乡村原生态,让乡村更像乡村,将越来越多的村庄建成绿色生态富民家园,鼓励村民保持原有地方民居风貌特色和村落整体格局的同时,给市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优质化、品牌化的产品和服务。首先,整治村容村貌要围绕“庭院净化、村落绿色、道路亮化、环境美化”,抓好美丽乡村试点机遇。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积极响应“点亮乡村”行动,提高村落太阳能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普及率。美化亮化村容,推进两旁(路旁、屋旁)绿化,加强村集中区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建设。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建设代表性、标志性建筑。其次,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村落,创建成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示范村中的“精品村”,开展美丽乡村县乡整域推进试点,将美丽乡村整域推进试点与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统筹开展。制定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探索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古居、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延续村庄传统文脉。
(三)将乡村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
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乡村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农业特色鲜明。但总的来看,大量的特色资源却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存在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对资源的利用率低,满足于中低端产业供给,即使是生态本底非常好的农村地区,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也都处于非常原始的初步阶段,这种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入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乡村农业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划定好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提高生态环境准入门槛,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进入,对于不适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予以转移或淘汰,并对生态功能区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另一方面要围绕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充分分析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现实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依托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催生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并着力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充分、更全面、更安全,真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乡村产业结构,真正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相对欠缺,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首先,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和生态产品供给。其次,要强化农村人居环境保障能力。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場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设施管理体制,将管理主体、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运行维护长效管理。探索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再次,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自然生态资源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管理、运营,解决自然生态有效保护的体制机制以及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和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进一步细化各类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建立天然林停伐补助浮动制度。最后,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五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统筹水域、岸线、水量水质等保护管理。合理控制资水等河流开发利用强度,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全面开展全县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等详查工作。严格准入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以耕地为重点,按受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三个类别,分别提供相应的管控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马上进行治理和修复,避免污染范围的扩大和污染程度的加深。建设标准化自然保护区,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人为因素对其的破坏和负面影响,把开发力度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维护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平,谷光路,张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化农业, 2018(9):52-55.
[2]李赫然.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网,2018-08-29.
[3]王丹,熊晓琳.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红旗文稿,2017(01):22-24.
[4]于洋.“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经济,2015(4):7-9.
[5]祁巧玲.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J].中国生态文明,2018,27(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