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式对硬核白内障的疗效

2020-03-25黄超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硬核乳化白内障

黄超斌

作者单位:永安市立医院眼科,福建 三明 366000

白内障是一种眼科常见病,亦是老年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以人体眼部晶状体的老化、退化、结构病变或其他可对视网膜成像产生影响的因素为主要形成原因[1-2]。局部营养障碍、遗传、代谢异常、免疫异常均可导致患者晶状体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使患者视力浑浊,最终致使其视力下降,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干预,则很有可能永久性丧失视力[3-5]。按临床上最常用的Emery-Little核硬度分级标准,选择本院自2015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2例核硬度为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本院自2015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硬核白内障,虹膜、瞳孔等结构正常,眼部B超未见明显视网膜病变;排除具有眼部创伤史、青光眼及认知、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交叉分为对照组(26例,Ⅳ度核19例、Ⅴ度核7例)、研究组(26例,Ⅳ度核18例、Ⅴ度核8例),对照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5例、11例,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5.87±4.36)岁;研究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6例、10例,患者年龄56~79岁,平均(66.24±4.71)岁,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开展于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监督条件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前接受心电图、肝功能、血糖等常规检查,术中采取局部麻醉,术前实施眼球运动检查、玻璃体视网膜检查及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予以患者抗生素眼药,并完成结膜囊与眼道的冲洗,常规散瞳。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术眼,结膜囊内滴奥布卡因眼液表麻,利用3.2 mm穿刺刀作10点处角膜巩缘隧道切口,利用撕囊镊行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操作,于2点处透明角膜缘作一辅助切口,完成水分离操作后利用原位劈核技术将患者眼部白内障吸除,并于其中注入黏弹剂,扩大患者角膜巩缘隧道切口,并将一片式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其中,将黏弹剂吸除后,水化切口,使切口自动闭合呈水密状态,有2例因切口闭合欠佳,用10-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切口1针使其呈水密状态。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结膜囊,单眼眼垫遮盖,完成手术操作。

1.2.2 研究组 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术眼,结膜囊内滴奥布卡因眼液表麻,在患者上方角膜缘处将球结膜剪开,利用巩膜隧道刀于患者角膜缘后约2.5 mm处作一反眉弓形的板层巩膜切口,切口长度约5~6 mm,向前作巩膜隧道,直至距透明角膜缘内约2 mm处进入前房。适当扩大内切口,将适量黏弹剂注入患者前房中,并行连续环形撕囊与水分离操作,使晶体核与皮质分离。若外切口明显小于患者晶状体的核直径,则予以前房内劈核,使之一分为二,并将核分次取出,反之则一次取出。将晶体核取出后,利用手动注吸器吸除残留皮质,并在患者囊袋中植入一片式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吸除眼内黏弹剂,水化切口,使切口自动闭合呈水密状态,有1例因切口闭合欠佳,用10-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切口1针使其呈水密状态。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结膜囊,单眼眼垫遮盖,完成手术操作。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例数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1.3 观察指标

于手术结束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与角膜散光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至0.5以上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t检验与χ2检验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 19.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例数与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比较

见表1,研究组中76.92%(20/26)患者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1%(11/26);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为(0.87±0.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8±0.49)°(t=7.213 2,P=0.000 0),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12.01±3.07)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43±4.34)分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统计检验结果分别为t=2.035 8,P=0.048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研究组中11.54%(3/26)患者发生并发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31%(11/26),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白内障疾病类型当中,以硬核白内障的发生率最高,目前尚未找到可根治此种疾病的特效药物,临床范围内多以手术作为硬核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案,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其所获得的疾病治疗效果亦不尽相同[6-10]。在基层,因百姓文化素质不高、自我保健意识差,硬核白内障患者较为常见,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视力恢复[11-12]。

李磊等[13]的研究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指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为(1.05±0.28)°,相较于接受超声乳化术患者的(1.31±0.25)°更低。本研究中研究组76.92%(20/26)患者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手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为(0.87±0.11)°,手术操作时间为(12.01±3.07)分钟,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3/2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疾病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现如今,我国的超声乳化技术成熟度日益提升,在临床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依据以往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效果来看,此种手术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依然存在后囊破裂、损伤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情况,可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硬核白内障常伴有悬韧带松弛、易断裂,囊袋稳定性差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因灌注压高,更容易发生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角膜内皮细胞是人体角膜透明的关键,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受损便无法生长,因此,在为硬核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需充分注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相较于常规摘除晶状体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虽具有一定手术方式方面的差异性,但其两者的操作是十分相似的,主要是在对患者晶状体核进行摘除时后者无须多次对患者前房进行操作且无超乳手术的热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所遭受的损伤,确保其角膜安全。相较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有效确保前房的稳定性,降低患者所面临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其疾病治疗效果。但在为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实际过程中需注意使手术内切口大于手术外切口,以避免损伤患者角膜内皮,同时需充分水分离患者晶状体核与皮质,并注意利用黏弹剂保护患者眼部其他组织,在实际操作时需动作轻柔,不要接触患者角膜内皮,以确保手术效果[14]。

可见,为硬核白内障患者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显著降低其角膜散光度、减少后囊破裂、明显角膜水肿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用时更短、患者视力恢复更快、所面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可予以患者更为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硬核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