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
2020-03-25贾伟涛
贾伟涛
重症胸部创伤主要指创伤所引发的胸部、体内脏器严重性损伤,进而引发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处理不当则会引发严重问题,其中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HTS)便为严重并发症。分析多位学者研究结果可知,创伤救治主要任务为降低患者死亡率,关键步骤为有效进行液体复苏[1]。进行有效液体复苏可帮助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各组织、器官及时恢复血液灌注,同时也可避免休克所引发的恶性循环。但采用何种液体复苏却有较大争议,本次研究综合多名学者研究结果,认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患者疾病恢复中效果更为显著[2-3]。现选取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限制性以及非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疾病干预中的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胸部创伤HTS患者,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7.52±2.06)岁,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21例、锐器10伤、其他3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7.43±2.12)岁,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21例、锐器11伤、其他3例,患者基础性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开通静脉补充血量逆转休克,通过此种方式维持循环功能,同时也对中心静脉压和动脉血气等进行监测并指导其予以休克复苏。
对照组患者主要为常规性液体复苏干预,早期快速补充足够补液,促使收缩压维持于90 mmHg之上。
观察组患者则为限制性液体复苏,之后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使用1 000 mL生理盐水(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975;10 mL:0.09 g),以及聚明胶肽注射液(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09;500 mL:3.2 g)500 mL,作为快速输注液,待患者收缩压恢复至70 mmHg时可减缓注射速度,并限制晶体液输入量。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和C-反应蛋白。(2)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并发症状况,其中主要分析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观察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9、9.761、22.798、3.399,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脓毒血症等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
3 讨论
创伤性失血休克在临床常规性干预时主要依从尽快和大量液体输注,补液量常常为失血量2倍,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有效循环血量,将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此种方式也被称之为重复液体复苏[4]。但对此种干预方式进行分析后发现,此种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有限。动物实验显示,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患者在并未止血之前采用大量快速输注液体虽然可在短时间内维持循环稳定,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有恶性趋势,同时微循环也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出现收缩,继而使得血流加速流速,引发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组织氧供给,加重酸碱代谢紊乱[5-7]。
限制性液体复苏时,患者平均动脉压则被控制在60 mmHg左右,可有效保障患者脑、心和肾脏等血液循环。也有研究发现当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32~7.98 kPa时,心脏冠状动脉血流会持续提升,大脑动脉循环调节得到有效恢复[8-10]。同时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干预时患者代偿机能被调动同时酸碱平衡得到控制,凝血功能等均得到有效优化。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等均得到有效优化,整体干预效果十分显著[11-13]。因此可知此种干预方式可有效降低对脏器损伤,控制感染,对患者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的并发症状况时可知,观察组患者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和患者脑、肾等重要脏器得到有效提升有重要关系,且患者死亡率也得到有效控制。
表1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观察指标状况(
表1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观察指标状况(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
综上所述,为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控制时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控制并发症,改善微循环和机体炎症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