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域经济树起山区乡村振兴新航标
——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0-03-25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张 君

为系统了解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对沟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近期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了解等方式,笔者对洛阳市沟域经济示范区进行了专题督导调研。

一、背景现状

洛阳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地处豫西山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3米,地形地貌为“五山四岭一分川”,山区丘陵面积占86.2%;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太行,境内山川纵横,沟谷交错,大小沟岔不可胜数,仅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谷就有16000多条。

长期以来,洛阳独特的地形地貌造成了交通运输不便,基础设施投入困难,农业耕作难度大、效益低下,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内河流纵横,立体气候独特,日照时间充足,生物品种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多元的资源禀赋奠定了洛阳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沟域资源、带动丘陵山区群众致富,一直是洛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绕不过去的重大课题。

2016年,按照中央、河南省委对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洛阳市委、市政府结合洛阳实际适时提出了“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沟域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策略。以自然沟域为基本单元,充分挖掘沟域内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产业基础等资源禀赋,融入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民宿康养等元素功能,确定发展主题、配套相关产业,抓好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推介宣传,蹚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的沟域经济发展道路。到2019年年底,全市建成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33个、实现年产值23.5亿元;预计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245.1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3元、增长9.8%,农业农村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为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工作成效

3年来,全市先后建成33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40余个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区、累计实现产值54.7亿元。在督导调研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一致认为,通过3年多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沟域经济示范区已成为“特色种养根基变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休闲服务增值增效”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成为投资兴业者的逐梦场,成为农民在家门口发家致富的希望田野。

(一)促进了以林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沟域经济示范区新栽植苹果、樱桃、石榴、核桃等优质林果9.5万亩,总规模达24.47万亩;新发展山茱萸、艾草、金银花等中药材1.63万亩,总规模达1.99万亩;新发展油菜、谷子等特色油料、杂粮1.2万亩;新发展食用菌种植600万袋,总规模达1300万袋。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内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已达90%。洛阳樱桃谷、磁河生态谷新栽植大粒樱桃4.3万亩,总面积在8万余亩,建成樱桃采摘园50余个,新建果品保鲜库600立方米、樱桃销售市场2个;豫西苹果谷新发展苹果0.4万亩,总面积达4.6万亩,新建成大型果品气调库85600立方米,年存贮能力2万吨;嵩县鹤鸣皂角岭新栽植皂刺1.2万亩,总种植面积达3万亩,配套建设批发市场1座、中药材加工企业1个;四季龙门玉龙秀水脆枣生态园利用废弃采石矿坑野酸枣树资源,新嫁接优质脆枣15万株;嵩县明白河谷新种植山茱萸、柴胡、丹参等0.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8万亩。

新安县磁河生态谷树鑫生态园

(二)更好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沟域经济示范区内新栽植绿化苗木132万株,通道、荒山、荒坡绿化率较2017年提高19个百分点,整治河道62.6公里,新修沟渠114公里,整修水库3座,新打机井16眼,新建蓄水池16600立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2处,改厕9180户,新建污水处理厂(设施)31座(处),铺设污水管网28公里。沟域内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景色更美好了。孟津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栽植绿化苗木3.1万株,新治理河道17公里;伊滨万安山花仙谷新增绿化15万平方米,山体荒山造林约15万株,栽植灌木地被草花等1500余亩;栾川县伊源康养谷新栽植绿化苗木6万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处。

(三)加快了山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步伐

沟域经济建设示范区新升级改造道路203.6公里,整修生产路85公里,安装路灯7869盏,新修桥梁1座,新增休闲设施建筑面积122091平方米,新增休闲农业接待床位6320张。栾川七姑沟新建道路3.5公里、污水处理设施2座,铺设污水管网5000米,敷设自来水管道4800米,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改厕860户,安装水系护栏3800米,安装路灯20公里;孟津县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硬化道路6.5公里,硬化生产道路27公里,新建大型沼气工程1座、停车场2000平方米,19公里干线公路正在铺垫路基;宜阳连昌河汉唐文化休闲农业带新修建一级橡胶坝80米、跨河玻璃吊桥1座。

(四)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投资激情

3年来,沟域经济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105.47亿元,完成建设项目452个,累计实现产值54.7亿元,带动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洛阳樱桃谷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2019年樱桃每亩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最高3万余元;樱桃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当地3500余户农民增收,经济收入达2.457亿元;孟津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举办“荷花节”“梨花节”“孟津梨采摘节”“新米节”“黄河灯会”等一系列活动,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栾川伊源康养谷先后投资8.38亿元发展乡村康养产业,2019年上半年,游客总量已突破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新安黄河神仙湾完成投资2.86亿元,建成千亩果园、市集、古寨、藏兵洞、跑马场等项目,2019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营业收入在105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260人,带动周边130户农民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游相关项目,户均增收1.5万元。

(五)积聚了乡村就业创业的新动能

沟域经济示范区共吸引60余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兴业,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实现年产值1.2亿元,安排就业1999人。从过去到城里打工创业,到现在逆向流动回乡创业,悄然改变的就业兴业方式,对打赢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非凡。新安县的刘现宽主要在洛阳等地从事建筑及房地产开发,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财富,农家出身的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致富不忘乡邻,2013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在樱桃谷流转土地3000亩,投资5000万元创建了天兴生态园。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可以增加农户收入240万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生态园常年安排附近村民300人就业,其中礼河、掌礼、尤彰村贫困户安排就业46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至3万元。同时利用园区自身优势,对周边果农开展果树实用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使100余人成为种植能手,带动周边100家贫困户开展特色种植,户均年增收4000元。汝阳县的张六霞常年在外从事艾草销售,2016年回到家乡,在大虎岭农业长廊投资700万元创办舒尔康艾制品公司,生产的豫舒牌、甪里牌艾绒艾条,2018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由该公司主导的“甪里艾”,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录。截至2018年年底,该公司共发展艾草种植9500亩,吸纳4100人从事艾草种植销售相关工作,带动贫困户2162户,安排贫困家庭62人就业。

(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自然环境优势、传统产业基础和招商引资成果,各地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大体上归为几类:特色种养业主导型,以洛阳樱桃谷(樱桃)、洛宁豫西苹果谷(苹果)、孟津同盟山休闲农业产业带(肉牛、梨)、嵩县鹤鸣皂角岭(皂刺、肉兔)等为代表;旅游景区带动型,以栾川七姑沟(伏牛山滑雪场)、汝阳炎黄文化谷(西泰山)、嵩县明白河谷(白云山)等为代表;休闲康养度假型,以栾川伊源康养谷、宜阳连昌河汉唐文化休闲农业带、龙门西山栖凤养生谷等为代表;餐饮娱乐主导型,以伊滨倒盏村、洛阳红山欢乐谷等为代表;现代农业引领型,以汝阳大虎岭农业长廊、伊川建业绿色基地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复合型,以万安山花仙谷、宜阳七彩莲花谷、新安青河生态谷等为代表。

三、几点启示

通过深入调研和群众走访,深刻认识到洛阳市沟域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当前这样不俗的成绩,不是偶然的,既有赖于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得力措施,也顺应了上级政策、切中了洛阳实际、呼应了群众需求、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一)顺应了党和国家政策

其一,沟域经济发展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走的是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其二,沟域经济发展很好地贯彻了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二元结构,促进共同富裕;其三,沟域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了国家脱贫攻坚战大战略,大量扶贫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山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发展,为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其四,沟域经济发展很好地契合了国家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战略,在这方面开了头、探了路。

(二)切中了洛阳实际

其一,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沟壑众多,沟域资源十分丰富,在1.5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丘陵山区面积占86.2%,仅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谷就有16000多条;其二,洛阳小气候多样,特色产品种类多,除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外,全市有优质杂粮、蔬菜、林果花木、中药材、优质草畜、淡水鱼类等六大类1000余种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其三,洛阳山川秀美、交通便利,久为旅游休闲胜地,全市现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3家、3A级景区37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4亿人次。

孟津县会盟镇同盟山沟域经济示范带

(三)呼应了群众需求

其一,沟域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生活条件,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山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便利,深得山区群众的欢迎;其二,沟域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忆乡愁、享野趣、养身心的好去处,深得城镇居民欢迎;其三,沟域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引导了新的消费方向,拓展了乡村建设的新天地,深得投资创业者的欢迎。

(四)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其一,沟域经济是一种融合型经济,通过种养业、加工业、文旅业、康养业等多种业态有机结合,实现了业态创新、效益提升,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其二,沟域经济发展聚焦于生产发展、生态保护、生活便利,体现了宜居宜业美好乡村发展的方向;其三,沟域经济发展着眼于产业绿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其四,沟域经济发展通过设施联通、环境美化、资本跟进、人才引进、产业抚育等手段,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代表了乡村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四、发展建议

沟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不俗成绩,但由于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沟域规划可执行性较差。一些沟域规划不实不细、论证不充分,因现行政策无法突破或土地问题不能解决,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开工。二是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洛阳市70%的示范区都在打乡村旅游牌,忽视种植、养殖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三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沟域经济因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地方政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积极性不高,部分沟域单纯依靠企业投资建设,而需要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往往跟不上,尤其是道路建设、生产用水保障等,满足不了沟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黄河神仙湾——大河风云项目

当前,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试点示范建设阶段向全面铺开转型推进的重要关口,应把沟域经济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生态修复、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的新路径和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主抓手,立足自然沟域基础,发挥区位、生态、产业、文化、风俗等优势,突出抓好理论研究、规划布局、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制度创设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一沟一业、一沟一特”的发展道路,尽快形成面上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此,有几个方面建议。

(一)出台全局性发展指导意见为沟域经济发展立纲

在总结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洛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全市性的沟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对沟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方向、中长期目标、发展重点、工作抓手、配套政策体系构建等进行明确,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为全面推进沟域经济发展提供遵循。坚决克服和避免照搬城镇建设模式、现代化元素符号过多、脱离“三农”基本市情、发展模式雷同及缺乏项目支撑等误区。

(二)制定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为沟域经济发展定向

规划先行可以少走弯路。市里要拿出专项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办法,优选高水平规划、策划团队,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标准制定《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沟域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和差异化发展。同时,对各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区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审查指导,对沟域发展定位、谋划项目的执行等认真研究、跟进服务,对发展方向不正的要纠偏,对触碰红线的项目要坚决砍掉,对创新性项目要提供支持,对政府应建设的配套性项目要主动作为、及时跟上。

(三)抓好配套政策及制度创新为沟域经济发展助力

在发展资金投入方面,尝试建立沟域经济发展产业基金,利用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做引导,撬动银行资本、社会资本,扩大对沟域发展主体的信贷规模,实行利率优惠和政策性保险,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资金保障。在突破发展用地瓶颈上,把沟域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充分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沟域内产业发展项目,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发展等多种形式,让更多沟域居民分享发展成果。在人才培育和引进上,对沟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骨干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其发展技能和素质。用好第一书记、人才引进、“三支一扶”等人才引入政策,让更多优秀外来人才参与沟域经济建设。

(四)构建多级创建、优势互补发展体系,全面促进沟域经济开枝散叶

充分利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等多种机构的人才,对沟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形成全面推广的理论基础。开阔思路、放眼全局,围绕特色种养、食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康养健身、乡土民俗、餐饮娱乐、生态修护等多种业态,因地制宜、大小结合,全力实施沟域经济发展,构建起市、县、乡多级创建、全域发展的沟域经济发展体系。市级示范带按照“一沟一特、模式多样”的发展愿景,补齐短板、完善链条,打造精品、塑造品牌,做大做强。县级精品区结合“一乡一业”等特色产业和生态治理、文化休闲等项目,做专做精,做实做细。乡级特色沟着眼于产业发展、荒沟利用、环境改善等,进行小型化、盆景化建设。通过全域启动、多级联创,充分调动起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居民群众参与沟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群众受惠面,尽早形成大小沟域星月辉映、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洛阳樱桃谷——旺众生态园

(五)加强督导考核,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和建设

沟域经济对洛阳来说是区域经济、特色经济,也是洛阳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由示范引领向全面发力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应先摸清家底,进行合理规划,逐年实施。强化考评考核,对县乡按照投入、引资规模比例、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季度考核、排序,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公示,形成明争暗赛的局面,每年评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的给予适当惩戒;将市县两级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支持沟域经济发展纳入考评体系,推动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强化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支持,重点用于对县级编制发展规划补贴和先进县乡奖补。强化干部使用,对于沟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年度综合考评先进的县乡干部,尤其是乡镇党政正职予以重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在奖补资金上也给予倾斜。通过合理的考评机制来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沟域经济建设中,使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成为洛阳的特色和亮点,让荒沟丘陵成为老百姓致富的载体和平台。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