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2020-03-25王桂霞吴佩蓉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调运屠宰猪瘟

郎 宇,王桂霞,吴佩蓉

(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蔓延,与2017年相比,新增暴发国家3个: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疫情报告新增9例,疫情暴发次数增加了990次,传播速度较快,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重。非洲猪瘟自2007年传入俄罗斯后多次暴发,2017年3月,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州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地距离我国仅1 000 km左右。我国生猪产业体量巨大,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9.6%,生猪存栏量占世界生猪存栏量的56.6%,生猪肉类消费量与产量占比均超过60%,猪肉是我国居民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生猪产业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各地区生猪消费能力不均,各省间生猪长途调运频繁,外加我国仍存在2600万散养户,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疫病识别检测能力弱,防疫意识不足并缺乏专业知识。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长、生存能力强,传播风险高,假若非洲猪瘟持续传播,会给我国生猪产业链的运转带来巨大影响[1]。合理及时的生猪疫病应对策略对于提升防疫效果、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减少养殖户损失、促进生猪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疫病暴发的过程,从疫病对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影响出发,提出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

1 非洲猪瘟疫情概况

1.1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概况

我国作为非洲猪瘟的无疫区国,过去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然而,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某养殖户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生猪中有47头发病并死亡。发现疫情后,农业农村部迅速发布Ⅱ级疫情预警,并立即对疫情发生地进行封锁,严禁相关车辆进出封锁区,暂停沈阳市的生猪调运,并对周边8116头生猪进行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截止8月14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8月16日,河南郑州市一辆载有260头生猪的货车上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其中有30头生猪发病并死亡。河南省生猪产能接近东北三省生猪产能之和,外加河南省生猪外销调运频繁,疫情的发生将给邻近省份以及全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2]。之后仅仅20多天,我国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四省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的蔓延还没有停止。截止12月28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江西省、陕西省、黑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以及天津市共发生98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疫情由北向西南方向呈散点式蔓延,其中辽宁省、安徽省、湖南省分别发生疫情19起、9起、7起,疫情发生次数位居全国前三。河北省、山东省、广西自治区与中国中西部地区防疫压力较大,要做好隔离措施,并严格限制生猪外调运输。截止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非洲猪瘟疫苗,也无相应治疗方案,最有效的方法是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3]。

我国生猪消费、生猪出栏、存栏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并与其他国家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商品众多,其中包括大量的种猪与猪肉的进口。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来往频繁,境内外商品往来种类繁杂,加重了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一旦疫病持续暴发,会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巨大影响[4]。

1.2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自2018年8月初发生疫情以来,截止当年12月28日,我国所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中,累计扑杀生猪超过60万头。疫情传入我国后,我国政府在迅速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的同时,应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可能通过四种途径传入我国:一是生猪国际贸易及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猪肉食品入境,三是国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传播。同时,软蜱叮咬、泔水喂猪、生猪长途调运频繁是我国非洲猪瘟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找到疫情传播的源头并及时切断疫情传播的每个关联环节,有助于根除我国非洲猪瘟疫情。

如图1,根据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图,我国非洲猪瘟传播过程中存在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两种疫病传播关联方式,直接关联表示两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可直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间接关联表示两主体之间通过某一种或者多种媒介主体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间接关联并不会直接导致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如图1,养殖场是我国非洲猪瘟传播中心,周边辐射作用强烈。一方面,带有病毒的饲料、泔水和感染猪进入养殖场会直接感染大批生猪,同时染病生猪会通过粪便、售卖、屠宰等方式传播病毒,循环往复从而加剧疫情蔓延。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屠宰场-生猪市场-餐馆食堂-户外放养猪(野猪)-屠宰场”方式进行间接循环传播,从而加重疫情传播。当传播源难以确定的情况下,要封闭疫区、限运,严格监管养殖场以切断病毒的直接传播途径;同时,监控屠宰场和生猪市场,构建第二道防线,防止非洲猪瘟再次传播、区域定殖与暴发流行[5]。

2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影响

生猪产业链包括生猪饲料行业、生猪养殖业、生猪屠宰加工业与流通批发零售业。非洲猪瘟的暴发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我国生猪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1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Fig.1 Pathway of transmiss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2.1 对我国生猪饲料行业产生的影响

推进转变饲料行业发展方式。我国大部分生猪饲料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储备与先进的疫病检测设备,从而在生猪饲料中大量使用血浆蛋白、肠膜、肉骨粉等动物源性蛋白,辅之诱食剂与添加剂,这是目前实现生猪快速生长的通用配方,以此来追求片面的生猪高采食量与日增重。而动物源性蛋白多来自屠宰场的生猪组织,患病生猪组织就会经过加工被制作成为生猪精饲料,从而携带病毒的饲料会增加非洲猪瘟传播的风险。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饲料企业相继停止了动物源性蛋白饲料的生产。一些饲料企业沿用陈旧的技术设备来生产禽类动物源蛋白饲料或鸡蛋粉等成本较高饲料,但其消化率不高,生猪诱食性下降,采食量与日增重增长缓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导致许多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饲料企业开始注重技术研发储备,以生猪实际需求为理念,关注生猪的健康状况,停用生猪动物源性蛋白饲料,注重高消化吸收率、高抗病率、高稳定性、高适口性的蛋白饲料,保证生猪养殖的喂养与生物安全,同时注重养殖营养体系的投入与产出最大化,使得最生猪养殖成本最小,实现生猪饲料配方在思路上的重大转变,推动转变饲料行业向着创新、节约、环保方向发展。

2.2 对我国生猪养殖业产生的影响

推进重塑生猪养殖业产业格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差异较大,仍存在2600万以家庭养殖为主的小型散养户,养殖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泔水、餐桌剩余物喂猪现象较为常见,疫病传播风险大,养殖与疫病防控不能有效结合,猪肉质量难以保证。我国各地区生猪消费能力不均,各省间生猪长途调运频繁,北方地区饲料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生猪养殖布局向北方移动,生猪屠宰加工业分布不均,猪肉主产区与主销区进一步分离,呈现出“南猪北养,北猪南运”特点。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促进了我国生猪养殖格局的重塑,我国生猪养殖户多分布在基层,饲养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小散养户由于自身的缺陷为非洲猪瘟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增加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与负担,散养户的规范化养殖势在必行,其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部分散养户将退出养殖领域,而大型养殖场边际成本弹性较小,生猪养殖数量大,保险齐全,拥有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与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能够获得新一轮发展的机会,进一步拉开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的差距,并进一步在生猪养殖业站稳脚步[6]。严格的禁运政策导致养殖业产销区错配问题明显,禁运背景下,种猪外调受限,母猪被迫育肥。农户育肥能力有限,加之不断增加的成本,最终导致不得不低价售卖生猪或提前宰杀,甚至被迫售卖养猪场。同时,生猪外销大省生猪压栏严重,生猪滞销,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猪价持续低迷,农户销售受阻现金回流慢,周转困难,补栏积极性降低,生猪需求省份供不应求,生猪价格持续上升,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产区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将推进我国生猪养殖业产业格局重塑[7]。

2.3 对我国生猪屠宰加工业产生的影响

产销区屠宰加工企业库存差异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相继停止了生猪的省间调运,我国生猪产销区分离,禁运后各省间供求失衡,生猪屠宰加工业生猪库存差异较大。主产区生猪供过于求,屠宰加工企业库存积压严重,销售受阻;销售区供不应求,企业无库存,区域间价格分化严重。私屠滥宰、违规调运加工病死猪现象抬头,同时,行业安全规范检查力度有所加强,政府部门加强对屠宰加工企业和个人的监督,加大屠宰加工行业整顿力度,确保上市猪肉品质安全。

2.4 对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及消费产生的影响

产销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消费端受影响。我国各省间生猪调运量大、频率高、范围广、环节多,生猪长途运输已经成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非洲猪瘟疫病传入我国后,为阻断传播风险,我国按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实行禁运政策。随着疫情发生省份不断增多,不断禁止各省间的生猪调运。目前,已禁止疫区及邻近省份跨省调运生猪。按省级行政区划分禁运区导致了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型养殖户以及加工企业销售渠道不通畅,各省份间生猪供求失衡,生猪滞销、压栏现象严重,养殖空间不断缩小,资金短缺压力不断加大。同时,禁止跨省调运以及生猪的滞销导致各省间生猪供求严重失衡,猪价两极分化情况严重。传统的生猪外销大省如辽宁、河南、河北等地皆限制生猪出省,这些省份的下游需求地区如四川、重庆、浙江等地则出现生猪供应紧缺的情况。截止2018年12月28日,低价聚集在北方,辽宁省生猪(外三元)均价11.8元/kg、河南均价10.88元/kg、河北均价11.87元/kg;高价区出现在南方,最高价四川的18.72元/kg,其次是重庆16.29元/kg与浙江的17.63元/kg。南北价差持续拉大,高低价差幅度达到72%[8]。

长期来看,由于生猪流通受限,生猪产销区价格走向分化,我国各省份生猪产能差异化明显,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五个省份生猪调运量占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禁运政策导致产区生猪压栏严重,生猪价格低迷,散养户资金周转困难,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养殖户生猪出栏数量减少,一批生猪被迫退出,从而刺激生猪价格上涨,并在2019年迎来猪价的景气期[2,9]。

目前,非洲猪瘟的暴发对我国生猪消费产生了影响。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疫情的持续发生导致了消费端消费疑虑的增加,许多消费者对猪肉消费心存芥蒂,减少猪肉的购买,市场需求疲软。

3 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影响,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的对策。

3.1 发展“创新、环保、节约”型饲料工业

饲料行业是生猪产业的“后院”,饲料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首先,应提高行业技术研发储备与企业创新能力,从生猪生长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整饲料配方,探索科学喂养方式,科学配置生猪低蛋白饲料,减少添加微量元素,节约蛋白质资源,减少微量元素排放量[10]。避免通过喂食大量动物源性蛋白与高添加剂的饲料来片面追求日增重与高采食量,同时禁止生产与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其次,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技术,创新饲料加工技术,以添加有机微生物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如:将饲料膨化,对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降解后再喂食,有益于生猪提高肠道功能,提高吸收率,减少腹泻;发酵饲料中含有有助于生猪生长的益生菌,添加后喂食可以在生猪肠道内产生非反式脂肪酸,从而抑制肠道细菌;添加牛磺酸等功能性添加剂可以改善生猪生长与繁殖能力,提高生猪免疫力。以此提高生猪免疫力,有助于抑制疫病的传播,提升生猪猪肉品质。最后,饲料生产企业与饲料经营户在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严格执行饲料生产、销售与经营管理规定;定期对饲料源进行抽查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对饲料生产购进、销售去向做好详细记录,做到饲料生产与销售的可追溯。“创新、环保、节约”是饲料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生猪疫病防控的必由之路[11]。

3.2 推进生猪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生产

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对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与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禁止生猪放养,并按规定申报疫病检疫;对猪舍定期打扫与消毒,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禁止使用餐厅厨房泔水、餐桌剩余物喂猪[12]。同时,提高防疫工作的规范性,按区域划分建立生猪档案与基层畜牧监督机构,各区域都要有相应的畜牧兽医检测人员,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或农户进行编制,每个养殖场(户)每一头生猪都要记录在案,养殖场(户)按月将生猪补栏、死亡、售卖情况对畜牧兽医站进行汇报,同时畜牧兽医人员要前往养殖场进行核实,并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及时上报政府部门并进行严格处理。其次,利用国内与国外的优质种猪资源,开发自主产权的高生长率、高瘦肉率、高抗病率的新品种猪。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外均没有非洲猪瘟疫苗与治疗措施,为防止疫情传播蔓延须对疫区方圆3 km的全部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已将生猪扑杀补助提高至最高1 200元/头,但农户仍然存在亏损。首先,当补助金额有限时,应改进补贴方式:一方面援助散养户改善生猪养殖条件。对于生猪已被扑杀的散养户,在观望期内政府可以分批次对生猪养殖圈进行修补,委派专家对农户进行生猪养殖、消毒、防疫指导,提高农户养殖水平,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对后续饲料购买进行补贴,减少生猪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加快补贴下放力度,农户所取得的补贴应尽快下放,帮助农户生产养殖周转资金,恢复养殖户生产信心,并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进行生猪补栏。其次,应积极引导散养户与养殖企业进行合作,农户以生猪入股养殖企业或由企业代养,养殖企业对生猪进行统一饲养管理,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饲料和闲置土地,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推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更有效的防控非洲猪瘟。

3.3 改善生猪屠宰加工业环境

禁运政策导致了生猪产销区较大的价格差,生猪私屠滥宰现象严重,猪肉注水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保障市场环境,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检疫部门应加大生猪屠宰证、动物防疫证的审查,加强猪肉肉质的检查力度,取缔不符合规定的屠宰场,并加快建设标准的屠宰场,推进行业市场行为规范化。屠宰加工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建设,规范排污,妥善处理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屠宰加工设施定期消毒,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生猪屠宰、贩运经纪人定期向畜牧兽医局进行备案并报告生猪防疫情况。疫情发生后,长距离的生猪调运被限制,流通领域内主导权向屠宰场倾斜,应推进各企业、各地区建立“就近集中屠宰,冷鲜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完善屠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肉类冷链物流业建设,以冷鲜肉运输的方式代替生猪长途运输,以促进我国生猪的屠宰加工环境的调整与改善。

3.4 调整生猪调运模式,促进供求平衡

根据当前我国疫情传播的实际情况制定禁运政策,根据地理位置和疫区辐射力科学划分禁运范围,避免以省、自治区为单位简单划定禁运区(例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发生两起非洲猪瘟疫情,但施行一刀切的全面禁运不太合理),综合考虑区域疫情现状、生猪供应保障、生猪布局来划分疫情禁运区;建立生猪供求对接点,实行养殖场与屠宰场的点对点对接与可追溯的生猪定向调运,保证生猪有效供给与运输渠道顺畅,同时要调整屠宰产能布局,各省保持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量,以实现区域内基本供求平衡,避免发生生猪严重短缺的现象[13]。加强各地区的生猪及猪肉产品与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与登记,严格执行24 h轮岗检查制度,在旗县区的重要路口对运输车辆进行设卡拦截、突击检查。

鼓励支持大型养殖场建立全产业链养殖布局,推行育、繁、养、宰、销一体化新模式,将屠宰场建立在生猪主产区,实行就地屠宰,以调运猪肉的方式代替生猪的长途调运,并建立现代化鲜肉冷冻、流通、配送产业链;坚决查处由于禁运引起的供求失衡与巨大的差价所造成的生猪黑市交易、私人贩卖、私屠滥宰。

消费端应该加强质量监管法律的建设,建立覆盖整条产业链的质量问责体系,加强冷冻储藏产业的建设,保证猪肉质量。同时宣传非洲猪瘟疫病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猜你喜欢

调运屠宰猪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舰载机典型调运方案推演与时序优化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基于混合编码遗传算法的战时军事物流调运协同优化问题研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