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医宗出南阳
——医圣祠张仲景墓抄联
2020-03-25解维汉
□解维汉
张仲景(一五〇——二一九),名机,东汉南阳郡人,著名医学家。汉灵帝时举孝廉,曾任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受业于同郡张伯祖,后弃官从医,著有《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是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为历代医学界奉为经典。
张仲景逝世后,葬于南阳老城东关仁济桥西土岗。后人依墓建祠。医圣祠坐北朝南,始建年代无考,祠内现存一块晋咸和五年张仲景墓碑一通。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大门为仿汉建筑,一对子母阙耸立门前,大门正上方镶嵌郭沫若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笔法苍劲,雄浑有力。门内横巨幅照壁刻《医圣张仲景传》,旁边有任应秋撰写的楹联: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
医相无二,治国在于治人。
强调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强调医生宰相没有区别。
照壁背面刻写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医圣塑像,拜殿与墓合为一亭,墓前立有清顺治十三年南阳府丞张三异所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碑一通。墓亭悬挂楹联六副。
张兼维撰的一副是:
启法程,立宗鉴,直取天地真意;
救民瘼,济苍生,正是大医本心。
上联谈医者规范严谨的从业态度,下联谈医者救人济世的博大情怀。
陈默撰的一副是:
上工济民,下工问病,皆关百姓生死;
圣人明道,常人敬法,同体天地经纶。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都关乎老百姓生死。圣人行大道,普通人重法术,都符合天地运行之理。
魏世权撰的一副是:
民命至贵,圣人之术广济世;
医道精深,伤寒大纪独擎天。
上联赞医圣的济世宏才,下联赞《伤寒杂病论》的扛鼎作用。
吕炳奎撰的一副是:
勤求古训,探素索灵,创辨证论治之基础;
博采众方,阐幽发微,立六经传变之准绳。
此联更细微地阐述张仲景对中医学的贡献。
袁延坤撰的一副是:
勤求博采,忍见苍生横夭蒙水火;
妙识知源,普造黎民元畅启阴阳。
顾清波撰的一副是:
诚为循吏,魂系桑梓,一官归去,庭院草树丰茂;
信是良医,心在生民,二著流传,祠堂俎豆馨香。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二著,即经后人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墓亭东西两侧建有行方斋、智圆斋、仁术馆、广济馆等。墓后仲圣门有联:
辨六经,辨八纲,心小胆大;
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上联言医术医理,下联谈品行品性。
仲圣殿为医圣祠正殿,供奉张仲景塑像,睿智刚毅,坚韧恬淡,上悬『万世医宗』匾,左右配享晋唐名医王叔和、孙思邈。有任德撰的楹联:
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
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在衙门大堂为百姓看病,故留下『坐堂行医』的千古佳话。旧时,医圣祠内建有医林会馆,专事医术研究,每年上巳(三月三日)重阳(九月九日)两节,远近善男信女相率到此朝圣求医。
仲圣殿还有周济人撰的楹联:
博采众方,攻阳补阴,拯助病患逸前;
勤求古训,辨证论治,撰述医书传后。
上联概括张仲景治病救人的做
法;下联写他总结前人经验写医学著作传给后世。
偏殿展览历代医学名著。右殿悬有张士和撰的楹联:
大医用医,山河祥平,医人乃圣;
宏论以论,天地般智,论病则神。
左殿悬有沸余撰的楹联:
六经既出无他论;
三代以下唯斯人。
草坪碑旁有赵清理撰的楹联:
医源岐黄唯三坟乃道;
法宗南阳有六经为绳。
祠内还有内经楼、灵枢阁、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圣林等建筑。还有一些楹联:
医国医民,勋泽千秋溯东汉;
圣功圣德,馨香百世重南阳。
——张焕然
圣谟洋洋,医者意也;
佳城郁郁,祠以祀之。
——濮贤慈
天机清旷长生海;
心地光明不夜灯。
战乱年代张仲景到岭南隐居,建安
十五年(二一〇)终于写成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不久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张仲景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并在南阳修建了仲景墓和医圣祠。自唐以来,张仲景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人称他为医学『先圣』,祖国人民称他『医圣』。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已逾千家。他
著的《伤寒杂病论》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被作为中医研究伤寒症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南,被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医书。现在,每天都有各地的游客来到他的祠墓,凭吊和瞻仰这位享誉世界的伟大医学家。
(710018西安市凤城八路白桦林间小区)
篆 刻
□傅典江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