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价值研究
2020-03-24王念
王念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价值,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3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余43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全身麻醉,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6.5±29.7) min、(131.2±28.4) 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5.6±3.0) min、(25.3±4.4)min,苏醒时间分别为(8.5±1.2) min、(17.9±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术后3d两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有了降低,且观察组改善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有利于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预后,加快术后的恢复,减少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肿瘤;麻醉方式;血清;影响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97-01
老年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容易出现疾病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不同麻醉方式与术后感染息息相关,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对在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肿瘤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3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43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照组43例患者中,包括了18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0~8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2.5±4.5)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包括了17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9~8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3±4.2)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持使用。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給予右美托咪定若无明显异常,进行麻醉诱导,使用七氟烷、罗库溴铵、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老年肿瘤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
两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min)
2.2对比两组的血清
IL-6及TNF-α水平
术前两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观察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二。
表2 两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较
3讨论
老年肿瘤患者的自身体质差,机体免疫力低下,麻醉耐受性较低,术后容易出现机体炎性反应,严重影响手术质量。全身麻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加重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最终影响患者预后。而腰硬联合麻醉作用于脊髓,麻醉效果显著,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炎性反应轻于全身麻醉,降低了炎性因子的表达,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26.5±29.7) min、(15.6±3.0) min、(8.5±1.2) min,对照组分别为(131.2±28.4)min、(25.3±4.4) min、(17.9±3.2)min,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术后3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分别为(83.2±7.5) ng/ml、(97.7±10.4)ng/ml,TNF-α分别为(66.2±4.2)μg/L、(74.8±6.6)μg/L,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与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靠,对炎性反应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可减少对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