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0-03-24段成伟
段成伟
【摘要】目的:研究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分析国内报道的92例卡马西平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结果:年龄低于10岁以下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后发生用药不良反应风险最高;皮肤以及附件受损类型最为常见(33.70%),其次为全身性受损(29.35%);用药后14至30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较高;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合并用药均会导致卡马西平不良用药反应。
【关键词】卡马西平;用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78-01
伴随着卡马西平临床应用增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事件越来越多,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旨在分析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现将研究内容作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有92例患者符合研究规定,其中男性患者共计有41人,女性患者共计有51人,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值为0.804:1,可知女性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岁,平均年龄为(39.1±10.4)岁。本次研究已通过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核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借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到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使用卡马西平后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需统计所有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详细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1.3观察指标
(1)记录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年龄分布情况;(2)记录卡马西平不良用药反应累及器官以及系统;(3)记录患者合并用药情况;(4)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5)记录患者转归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运算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制(%),行卡方(x2)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年龄分布
92例患者中,年龄低于10岁患者23例(25.00%),11~20岁患者岁13例(14.13%),21~30岁患者16例(17.39%),31~40岁患者14例(15.22%),41~50岁患者6例(6.52%),51~60岁患者6例(6.52%),61~70岁患者9例(9.78%),年龄超过70岁患者5例(5.43%)。可知年龄低于10岁以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风险最高(P<0.05)。
2.2卡馬西平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及系统情况
根据下文表1所示,皮肤和附件受损情况最为常见(33.70%),全身性受损其次(29.35%)。
表1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及系统情况[(n)%]
2.3患者合并用药情况
92例患者中共计有16例患者合并用药,其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8人,合并用药人数所占比例为17.39%。
2.4卡马西平不良用药反应发生时间
用药后1~5小时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2.17%);用药后5~24小时发生不良反应者8例(8.70%);用药后24小时~72小时天发生不良反应者10例(10.87%);用药后3~7天发生不良反应者11例(11.96%);用药后7~14天发生不良反应者19例(20.650/0);用药后14~30天发生不良反应者25例(27.17%);用药后1~6个月发生不良反应者10例(10.87%);用药后6~12月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2.17%);用药后超过1年发生不良反应者3例(3.26%);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详患者2例(2.17%)。可知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服药后14至30天。
2.5不良用药反应装归情况
不良反应者共有80例患者治愈(86.96%);好转患者5例(5.43%);后遗症患者5例(5.43%),1例肝功能受影响,1例半身不遂,3例色素沉着,1例死亡;1例结果不详(1.09%)。表明卡西平所引发的不良用药反应较为严重,预后不佳。
3讨论
卡马西平属于钠离子通道阻滞药物,作用原理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类似,延长动作电位兴奋期,抑制下丘脑腹前核至额叶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临床上多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神经性疾病、周围神经痛以及癫痫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各不相同,因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也不尽相同,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年龄低于10岁以下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风险较高,表明儿童需要慎用卡马西平药物,主要是由于儿童身体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此次研究中还发现92例患者共计有16例患者合并用药(17.39%),表明使用卡马西平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多处于用药后14至30天,1年后甚至有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这与卡马西平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有关,个体差异大。
综上,使用卡马西平药物需要进行药学干预,用于提升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