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的护理

2020-03-24姚利环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性护理

姚利环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34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评定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9%,经对症处理好转;护理满意率为94.1%。结论: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护理滿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性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40-01

心脏外科手术对人体的损伤大,尤其是术后免疫力降低,很容易引发感染。在感染的影响下,不仅延长了恢复时间,还会加重经济负担。有研究称,围术期做好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手术预后。基于此,文中选择34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在我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34例,起止时间段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包括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位于31-78岁,平均(50.4±6.3)岁。

1.2护理方法

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开展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个人卫生;调整饮食方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②加强环境干预,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水平。(2)术后护理。①引流护理。对管道进行适当固定,避免管道脱出、移位;每日更换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数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②预防肺部感染。定期帮助患者排痰,使用一次性工具,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局部换药。③预防尿路感染。导尿时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避免损伤尿道。每日早晚对会阴部护理,进行膀胱冲洗。④预防切口感染。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颜色,有无渗血、渗液;每日更换敷料,一旦出现感染征象,要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于高龄患者,术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3天。

1.3观察指标

(1)观察手术结果,记录术后感染情况。(2)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估项目包括:①服务态度,②专业技能,③病房管理,共计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2结果

2.1手术结果和感染情况

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共计发生率为5.9%,经对症处理好转。

2.2护理满意度

3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2例(64.7%)、基本满意10例(29.4%)、不满意2例(5.9%),共计满意率为94.1%。

3讨论

心脏外科手术的时间长,对患者的机体损伤严重,因此术后感染风险大。以切口感染为例,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研究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肺功能异常、麻醉时间≥6h、留置导尿管≥1周,住院时间≥7天,是感染的高危因素。

文中以34例患者为对象,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9%,护理满意率为94.1%,和薛燕的研究结果相近。分析可知,预防性护理以感染高危因素为核心,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阶段。其中术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和手术认知,配合饮食、环境干预,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加强引流护理,并从肺部、尿路、切口感染出发,阻断感染因素,为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性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报告
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