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垃圾分类经验推广的实践性研究

2020-03-24陈雨婷张梦怡张笛周玉芹杨秀云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0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日本

陈雨婷 张梦怡 张笛 周玉芹 杨秀云

【摘 要】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将垃圾分类内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经过民众和政府的通力合作,日本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取得了不少成就。通过归纳总结日本垃圾分类的做法,对于解决当下中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经验推广;实践性研究

一、日本垃圾分類的介绍

(一)背景

日本的垃圾分类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渐加剧的垃圾污染问题促使日本政府进行垃圾分类管理改革。而垃圾污染的根本源头是日本战后所发布的一系列工业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一批工业化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每年新建、翻修和拆除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日本产业垃圾总排放量的1/5。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却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给日本垃圾分类管理造成了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日本作为一个狭小岛国却孕育着众多人口,因此资源十分匮乏。这在客观地理环境上就决定了日本不能像其他众多国家一样采取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垃圾。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面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国民性格的形成。日本国民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有着高度的节能意识,因此,垃圾也被当作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日本国民竭尽全力地将所谓的垃圾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以期利用到最大值。随着日本国民忧患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也更加成熟完备。

(二)发展阶段

(1)末端处理阶段

1955年开始,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等不良社会现象。以此为背景引起了垃圾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在这一时期,日本主要通过填埋、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当时,日本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集中在垃圾末端处理,日本国民只是垃圾的制造者,并不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2)源头治理阶段

随着垃圾污染日益严重,日本垃圾管理进行了改革与创新。1999年开始,日本政府放弃了原先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重新实施减量化政策。通过垃圾分类将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自此,日本由单纯地处理废弃物转变为“减量化、再使用与循环利用”的3R政策(Reduce、Reuse、Recycle)。

(3)循环利用阶段

21世纪,日本的新目标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垃圾分类处理时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日本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环境。循环利用的种种优势提高了日本国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建立以国民参与为中心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培养国民环保意识三种方式推广到全国。

(三)具体分类

可燃类垃圾:包括剩菜剩饭和一些可燃烧的生活垃圾

资源类垃圾:报纸、书籍等可回收的垃圾

不可燃类垃圾:小型家电、废弃衣物、玩具等

粗大类垃圾:大型家具、电器等

有害类垃圾:电池等对环境、人体有害的垃圾

二、日本垃圾分类的经验推广和具体实践

(1)全面体系的法律保障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垃圾堆积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从1967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通过法律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各参与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例如:为了增大垃圾投弃的成本,实施了对一些大件垃圾投弃的付费制度。针对家电、汽车、包装容器、食品、建筑废弃物等,分别制定了回收利用的专项法。此外,日本法律禁止焚烧垃圾,从2002年12月1日开始,法律规定,即使是家用小型焚烧炉,也必须符合法律标准。而大规模的焚烧炉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标准。禁止用铁桶燃烧垃圾,必须使用焚烧炉燃烧垃圾。

(2)处罚与监督下的民众自觉

日本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条文都明确了乱扔垃圾的处罚措施,在日本乱扔垃圾被称为“不法投弃”,将依法判处5年以下刑罚,或1000万日元(约65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是企业法人非法投弃产业废弃物,最高可处以1亿日元(约650万元)罚款。

日本政府严格要求每个家庭、单位按照免费分发的垃圾分类手册进行分类和投放。垃圾袋实名制、对各市町村垃圾回收点严格监督。回收点管理员会在垃圾收集点禁止投弃的垃圾、未使用指定垃圾袋、未分类的垃圾、未在指定收集日投弃的垃圾袋上贴上提示贴纸并拒绝回收。居民须重新对垃圾进行分类,若还不改善就要接受相应处罚。

(3)精细实用的回收再利用

日本垃圾分类政策精细之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再回收利用。例如:日本利用回收的牛奶盒制成可回收利用的卫生纸,日本的厕纸已达到市面上80%的覆盖率,有的经过消毒后制作成儿童玩具。家电、家具等在日本被称作“粗大垃圾”,投弃前需要事先通知市政府指定的垃圾回收单位,并提前购买垃圾回收券,还需缴纳搬运费。因此,日本通过家具二手市场以及旧换新活动,强化二手家具的再利用。

(4)广泛全面的宣传教育

日本的各个市町村均设有废弃物指导员、回收员和分类推进员来推进垃圾的处理、回收和循环利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各地垃圾分类管理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召开居民说明会,对象包括从老年人、家庭主妇到中小学生、外来人口等其他各个层面,和当地居民进行直接的交流。

(5)设立垃圾分类收费标准、鼓励民间再生资源回收

日本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对于可回收垃圾,会降低收费标准或者免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回收垃圾的分类率。

日本政府鼓励再生资源的回收,对自主循环回收执行效果好的地区,政府会根据回收量给与相应的奖励。日本政府对实施环保的企业也会进行经济奖励,引导企业走环保之路。

(6)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

日本法律规定,房屋建材等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由自己负责自行处理。企业废弃物请委托企业废弃物处理机构处理。禁止把工业废料投弃在家庭垃圾收集点。企业搬运废弃物时,要事先获得搬入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许可条件在规定的时间段搬入,处理费每100公斤600日元(约40元人民币),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混合时分别计重。

三、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垃圾分类实施至今,社会公众普遍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持续提高,但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填埋和焚烧依然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分类还存在诸多难题,如违规约束缺失、物质激励缺乏、分类知识匮乏等。分类模式不明确直接导致公众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均不尽如人意,且环卫系统在配套设施及运行管理上均有脱节,生活垃圾分类未能彻底摆脱分类、处理不到位的尴尬局面。重点面临以下问题:

(1)垃圾回收设施分类过于简单

现在,我国垃圾分类已在部分城市展开,但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桶大多只分为两类: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略微详细的也有划分为三类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不可回收物。这些分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缺少明确的垃圾分类指导图例。这在垃圾成分十分复杂的今天很难引导居民正确分清可回收垃圾的种类。

(2)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

这是影响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居民缺乏全面的垃圾分类知识就无法真正实现垃圾的完全分类。居民不清楚具体的垃圾属于哪种分类,没有系统的分类标准。居民只将垃圾直接扔进垃圾桶,再由环卫工人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意识淡薄,不重视垃圾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

(3)缺乏健全的垃圾分类法规条文

2019年9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11月苏州市也颁布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虽然有上述法律条文,但是与日本详实的垃圾分类法规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健全的垃圾分类法规条文导致对于垃圾分类这一行为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不能用法律约束垃圾分类行为。

四、日本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精准分类,垃圾收集、运输到垃圾处理,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必不可少。由此看来只有从源头做好分类才能尽量减少出错机会。加强对各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志愿人员、督导人员等的专业培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提高相关部门的执行能力。明确个人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加大惩罚力度、罚款金额。建议利用“曝光台”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形成威慑。当个人受到罚款处罚时,也可申请参加垃圾分类社会志愿服务,达到要求可免除罚款处罚,这比单纯罚款更为科学,给了违规者选择处罚方式的机会。

(三)制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采取经济手段,用市场杠杆来督促国民和企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循环再利用。逐步出台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收费标准应差别化,收费金额挂钩投放量。对可循环利用的报纸、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应该免于收费,并可抵用一部分收费金额。

(四)政府要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通过深入、有效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为何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更有社会共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团,制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手册和折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宣讲团走进各个小区,发放宣传手册和折页,做到挨家挨户全部宣传到位。

五、总结

日本的垃圾分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已居全球之首,为了解决这个环境难题,日本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

日本的垃圾分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独特而优秀的发展模式使发展过程不再艰难。日本生活垃圾的处理机制是“治理”,基本模式为“法律框架+行政推动+市民参与+企业责任”,同样强调市民参与。二战结束至今,日本政府先后6次制定、修改了垃圾处理相关法律,经过不断地完善,日本已形成以1部基本法为主体,2部综合法为保障,6部专项法为辅助的垃圾回收循环利用体系。除此之外,日本还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等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得到了国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居民,都把扔垃圾当成了一件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的事情,并做得非常细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垃圾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这和日本曾处的窘境十分相似,但仍有一些差异。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垃圾分类的模式和经验,这样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垃圾分类水平。与此同时,因为存在差异也不可照搬全抄,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适合本土的垃圾分类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董晓丹.中国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橡塑类"优先分拣构想[J].上海环境科学,2018,(01):42-44.

[2]沈穎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8):13-14.

[3]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08):212-212.

[4]贺旭娟.国内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16-117.

[5]李圣杰,程一骄.日本国民性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2019,(6):20-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日本
探寻日本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