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麦种

2020-03-24吴昌勇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庄稼人老农麦田

吴昌勇

秋天的黄土地,是半眯着眼的,秋风轻轻一摇就醒了。辽阔的土地,在老农的面前俨然是刚揭开盖子的蒸笼,空气中飘散着酵母的清香,每一粒泥土都雾气沉沉,蒸腾着阳光雨露。大自然用自己的手法完成对泥土的驯化,深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一个雌性且柔软的宫体,用接近春水荡漾的节奏,迎接小麦落种。批注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天的黄土地”拟人化,黄土地到了秋天,仿佛睡醒了。把大地比作“蒸笼”和“宫体”,“蒸笼”写出大地雾气沉沉、蒸腾阳光雨雾的朦胧感。“宫体”与下文麦种“是土地的根脉和香火”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将麦种与大地的“母子”关系联系在一起。大地母亲已经准备妥当,这为下文麦落种做铺垫。

天空瓦蓝,飘落的树叶如漫天蝴蝶起舞,身着短衫的老农含着烟斗,坐在田坎边等待最佳的下种时间。庄稼人对节气的把握,可以精准到每一缕风、每一片色彩,甚至蚁群在田里的每一次活动路线。种庄稼也得择日子,这份热闹喜庆远比乡间的嫁娶隆重,这是不能缺少的仪式感。批注2:作者用极其平实、精准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世代守望田地的农人对时节的确切把握。同时,作者还将秋收与嫁娶作对比,极其深刻地表达了秋收的这份喜悦。

霜降前十天或者后十天,老道的庄稼汉习惯将手伸进种袋,他们能从小麦体温的细微变化里,感知植物的心跳和呼吸。庄稼汉善于捕捉这种潮热的语言,一切秘密都以手语交流。耕牛目光恍惚,站在田里反刍着蓝天白云,等待农夫挥响长鞭,也等待着深秋时节盛大的落种仪式。批注3:“习惯”“善于捕捉”等是庄稼汉多年得来的经验,写出了庄稼人的自信和对节气的了解很深,表现出了老庄稼汉与小麦之间深厚的关系。

小麦算是庄稼家族里的大族望族,尽管个头不及玉米,圆润不及水稻,却能在万山红遍的深秋时节,就着一地霜花从容落种。一粒粒比汗水的个头大不了多少的籽种,是土地的根脉和香火,被庄稼人视作儿女之外的子嗣。批注4:籽种不仅是大地母亲的后代,也是庄稼人儿女之外的子嗣,说明了小麦对于庄稼人来说不仅是生计,更有至亲般的深厚感情。

小麦落种,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日头还未升起,路旁的草木挂满露珠,“落——种——了”,老农沙哑着嗓子一声长吼,头顶的云朵竟然缓缓散去,耕牛扑棱着耳朵和身后的鸟雀完成列队,飘落的树叶在半空打着旋。“落——种——了”,又一声吆喝过后,满手老茧的女主人从种袋里握紧一把籽种,随着臂膀一挥,胸前如风吹麦浪忽闪起伏,指缝间滑脱的籽种当空抛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雨滴一般落在不远处。批注5:终于,小麦要落种了,这一个“仪式”是那么的隆重和神圣,耕牛和鸟雀、云朵与树叶,皆重视。 “落——种——了”这一声吆喝,划破穹苍,打破前文营造的沉寂氛围,声音沙哑,富有厚重感与沧桑感。“握”“挥”“滑脱”“抛”是女主人撒籽种的动作,熟练而利索,“优美的弧线”不仅划在空中,更划在庄稼人的心中,划出期盼。

每一粒籽种都有一个丰收的面孔。蓝天白云下,这些和泥土近乎一个气色的籽种,宛若从老农的手心撒向大地深处的雁群,又似春水初暖之时,游弋在绵软麦田里的小蝌蚪。小麦和庄稼汉都是劳碌命,总惦念着节气,到了时间点儿,便会窸窸窣窣地翻动着身子。

很快,过完烟瘾的庄稼汉扶起犁,长鞭在头顶绕圈后使劲甩向大地。清脆的鞭声惊得麦田荡起层层涟漪,圆滚饱满的麦种瞬间沉入泥土。在季节深处,在老农的内心深处,每一粒泥土都是一座粮仓,杏黄的麦浪在眼前翻腾,隐约传来布谷鸟的声声鸣叫。丰收就在不远的地方,就像頭顶瓦蓝的天空,就像枝头摇曳的红叶,就像从农夫脸颊轻轻滑落的汗珠。批注6:农夫的双手仿佛有魔法,能够将一粒土、一粒麦变成一座丰腴的粮仓,“粒”和“座”形成大小上的对比,凸显泥土对生命的孕育能力之强,也反映出老农对土地的深沉爱意。作者又将丰收分别比作天空、红叶、汗珠。细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三种事物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这也是一种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农民的辛劳付出,麦子愈高愈大,丰收越来越近,十分生动形象。

秋小麦要浅种,耕牛并不疲惫,也不急躁,身子骨轻飘如云朵,觅食的鸟雀趴在牛背上,热烈歌唱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土地。她们清楚,落下籽种的土地才是真正的土地,很快冒出的嫩芽将成为麦田过冬的羽毛。

十天半月之后,麦苗钻出地面,寂寥的麦田开始欢腾起来。地平面以下,根须也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生长,她们要早先一步进入冬天,要寻找散发热气的泥土,让这些弱不禁风的幼苗嗅到并不陌生的奶香。很快,麦田一片碧绿,如盈满春水的池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映照着老农慈祥的面孔。批注7: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小麦出芽、生机勃勃的场景。文中的时间为深秋,临近寒冬,而作者却多用含“春”的词语,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场景。用意是与老农心中的希望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温暖的气氛,仿佛也与老农一起盼望起麦田的丰收,盼望着新的希望。

迎着微凉的秋风,庄稼人站在田里美滋滋地遐想,想入冬后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如何为青青麦苗盖一床棉被;想扑面而来的春风,如何在麦田摊开画布;想初夏时节,在布谷鸟的一段清唱过后,修竹般挺拔的秸秆如何高高举起杏黄的麦穗。想到即将到来的年景,他们也饱满成一穗金黄,成为大地粮仓里的一粒粮食。这种幸福感只有庄稼人能真切感受,也只有庄稼人才能陪伴这一粒粒麦种,从高不足寸的幼苗,婆娑成麦田里一株株粗壮的小麦树。

每一株麦苗都是麦田的日月星辰,都是农户人家最美好的光景。当落叶散尽,大地一片静谧,偎在一地麦绿的田坎边,总能听见渐行渐近的脚步,春天正在走近,丰收正在走近,麦穗和老农正在走近。批注8:结合前文,“每一粒籽种都有一个丰收的面孔”“每一粒泥土都是一座粮仓”“每一株麦苗都是麦田的日月星辰”,我们会发现,这里运用了“每一……都是……”的句式,强调了无一例外。无论是籽种到泥土到麦苗,还是一个面孔到一座粮仓到麦田的日月星辰,都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麦种成熟的过程,也是庄稼人执着信念、奔向未来的过程,他们紧密联系,相互依存。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3日15版)

文章通过不断渲染“落麦种”仪式感的隆重与神圣,突出土地、麦种、农民之间“相依相存”“亲密无间”“无法割裂”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养育万物的土地心存虔诚的敬重,对靠土地、庄稼生活的农民的质朴期望的赞美。

(荐评人: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 梁洁、江搏淳、马天,指导老师:林昭敏)

猜你喜欢

庄稼人老农麦田
论《创业史》中基层干部的“庄稼人”形象
麦垛
庄稼人和熊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老农答记者
老农答记者问
不关我的事
庄稼人与熊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