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200万的钟点工阿姨
2020-03-24兰新
兰新
勤勞节俭不声张
初春换季的时候,我让母亲在老家用新棉花给我做了新被子,旧被子用了近10年,准备直接扔掉,不过棉花还都是好的。母亲就让我问问钟点工阿姨,看她要不要。
我哑然失笑:“妈,人家阿姨有200万呢,肯定不要。”
阿姨其实是极节俭的。我有件半新的羽绒服,因和药草包挂在一起,生了絮虫。门后同挂的几件冬衣,我也不敢再穿,想扔了。阿姨却絮叨着舍不得,便都留下来自己穿,因为衣服是浅色的,干活时还总不舍得穿。
阿姨能攒下那么多钱,一方面源于她的节俭。她的主业是在交大食堂做早点,学校一日三餐都管饭,租的是狭窄的民房,房租也低。上下班骑的电瓶车,常常在我们小区停车库里免费充电。这样一来,日常开销便少得惊人。除了节俭成了习惯,主要也是因她聪明能干。
她是南通人,父母走得早,几乎没怎么读过书,但兄妹几个,她是日子过得最好的一个。其实她做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不论是插秧还是收豆,和大家一起干活,她总能甩开别人一截,自己领先一步。别人一次播三行,她就能种五行。
农闲的时候,她就去卖海鱼。清晨起来,独自骑着自行车去批发市场拿货,拿个100多斤回来,径直在邻村地头叫卖。
正是忙季,农人忙着做活,无暇去集市买鲜鱼,货担既已在地头田间,便都会买上几斤,主顾自然是不缺的。出门一上午,镇上进货、邻村叫卖,两小时便一售而空。
卖完把装鱼的箱子放在婆家,只留几条带回娘家。人家问起,她只说去集市上转了转,买了些鲜货——不愿声张、闷声聚财,也是古老的“守拙智慧”。
陪读致富两不误
阿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和老公来上海打工,老公做装修,她做零工。先是在小餐馆帮厨,后来在大同路上卖茶叶。
后来,阿姨的女儿考上了镇里的重点中学,学业紧张,她便回去陪读照顾。陪读的日子,她也依旧闲不住。除了给女儿做好饭菜,租来的小小厨房依旧有施展之地——索性摊开面板做麻球,面团劲道、油锅热滚,趁热推到街市上叫卖。
饥肠辘辘的傍晚,人对淀粉和油脂食物的渴望是掩藏不住的,这黄澄澄的点心也就不愁卖。1块钱1个,一天300个,每天净赚两百多。就这样,她陪读的日子,不仅把女儿照顾得妥帖,还小赚了一笔。
阿姨的女儿很出息,考上了南京的大学。闲不住的她又收拾行装,去了上海打工。打工的积蓄早在老家县城买了套一百多平的房子,听她说,房子宽敞明亮,还带停车库——“反正以后要回去养老,早买早安心。”
活脱脱“田螺阿姨”
阿姨干起活来也无可挑剔。
她在交大食堂做事,说起来虽是合同工,但经理把钥匙都交给她管,节假日双倍工资的时候叫她来加班,奖金也比别人的多,甚至她要跳槽去华师大的食堂,领导都不肯放她走。
勤快肯干、麻利机灵,说来容易,却实在是难得的品质。
阿姨在交大做早餐——每天早上三四点去,上午10点半就下班了,正好腾出时间做钟点工。
说来也算有缘,那时阿姨在邻居家做钟点工,我们每每在电梯间碰见,她虽总是奔忙,看上去人却清爽。
去年有一阵子我实在忙不开,一时灵光乍现,想起电梯间里她拎着垃圾却干净清爽的样子,试着拨通了电话。
阿姨第二天就敲开了我的家门。我总是习惯用抹布蹲在地上擦地板,但无法要求旁人做到这个程度,为此我专门买了个新拖布,让她用来拖地。谁知阿姨主动提出拖布难清洁,让我找抹布给她。阿姨做事不偷奸耍滑,除了看得见的地板,床底、沙发下、柜子缝,也必是定期清理的。
每每全家出去旅行,我一进家门,一切都收拾得妥帖,趁家中没人,她甚至把厨房擦得焕然一新,家里像有了“田螺姑娘”。
阿姨的骄傲是她的独生女,1990年出生,成绩优秀、白净恬静,还考上了研究生。她有时候着急女儿的婚恋,总问我,在上海准备40万嫁妆到底少不少。阿姨说,自己另外还存了100多万,就是希望女儿不必背上养老重负。
每当月底我给阿姨结工钱的时候,她总是推辞着说:“小姑娘,你要是不够用先拿着花,阿姨不着急。”——真是活脱脱的“田螺阿姨”了。
在上海这个巨大的都市,她径自生活、做事、立足,坚韧而忙碌。这街市的耀眼华光,似乎也都不曾让她却步。如此想来,我们这些擅长自怜自艾、总是怯意丛生的年轻人也就没有什么借口,轻易在生活面前溃逃。
(晓勇摘自《中国青年》2019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