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2020-03-24熊小月
熊小月
古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真切地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美好,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怀,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注入+谈话+单项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背诵忽略理解,注重知识的训练忽略意境的领悟,以致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的古诗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抑扬顿挫、合乎韵律的诗句被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代替,使古诗教学变得缺乏意境,无法呈现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古诗丰富的意境。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并进一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底蕴。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古诗
准确把握古诗中的字词含义是理解赏析一首古诗的基础。古诗中存在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是“听”的意思。古代文字是现代文字的基础,很多字词的古今词义是一样的或者变化并不大。对于浅显直白的古诗,学生理解起来并不费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诗句,学生往往结合旧知,联系实际生活,稍加思考便能说出大意。这时候,教师便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以故事讲述历史背景,增强古诗教学趣味性
文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古诗也不例外。如果脱离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去教学古诗无疑是非常片面的,也无法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古诗时要向学生讲述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甚至当时的社会法规及人物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李白的《静夜思》自古以来都是思乡名篇。这首诗诗意非常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并不难。但是,如果不对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加以解说,不告诉学生李白一生的经历,学生就不能感同身受,无法深刻理解这首诗是如何深切地表达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更无法体会这首诗的妙处。如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不对当时的朝代变迁进行讲解,学生也无法理解陆游拳拳的爱国之情。
同时,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单纯对诗的创作背景进行枯燥的解说,肯定是很乏味的,也无法长久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讲述历史环境和作者境遇时最好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让古诗教学趣味十足。
三、引导主体多方感悟,让学生体会古诗情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意境需要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多方感悟,进而在脑海中创设一种真实情境去体味。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就用生动可感的句子,创设了雄奇瑰丽、大气磅礴的艺术情境。全诗气势宏大,情景交融,既展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又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大脑中勾画出的生动画面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不仅如此,诗的后两句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寻常的瀑布美景写得如此不同凡响,这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
又如卢纶的《塞下曲》用质朴的诗句勾勒出一位月夜外出打猎的英勇将军,全诗不着一字着意刻画将军的形象,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去勾勒将军形象,在具体情境中去感悟古诗的内蕴之美。
四、引入可视化教学手段,多方面形象展示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很多词语现在已经不常用或者弃用,小学生无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还有一些风土人情和景观,因其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这时就需要借助可视化教学手段直观再现历史场景。如在教学《登颧雀楼》时出示颧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了解此楼的精美模样和周围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登颧雀楼时的所思所想,对诗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视化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诗中的难懂字词。如两汉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素书”“長跪”等都是古代的事物名称及礼仪行为,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运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帮助他们快速理解词语及诗意。
不过,古诗毕竟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形式,因此不能一味依靠可视化工具,如果过于依赖图片、视频而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有害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