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不改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

2020-03-24

中国电子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复产疫情

本报评论员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中国经济社会多方面受到了一定影响,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阻力,于是唱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论调又开始甚嚣尘上。事实上,中国各地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条不紊地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稳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当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正在稳步提高,部分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不仅达产甚至增能扩产。数据显示,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从重点行业看,钢铁企业复工率为67.4%,有色金属企业复工率为86.3%。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企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相关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1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惠企政策,比如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为防控物资重点企业提供低利率资金,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职工医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对部分行业和个人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等,这些政策有力有效地对冲了风险,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对于以外贸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随着地方政府采取主动上门、现场办公、驻点服务等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解决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一些企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按时完成出口订单。

在金融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等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普华永道等多家国外权威调研机构分析报告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暂的。当疫情结束后,经济增长将很快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正常轨道上来。中国政府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为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本次疫情同样改变不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向好的势头。

一方面,本次疫情期间,电子信息技术为全社会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部分行业逆势增长。基于云计算、AI技术的CT设备在湖北方舱医院已投入使用,AI算法只需数秒即可助力医生识别新冠肺炎,大幅提升筛查效率;权威医学专家利用SG远程为重症患者会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助力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无人车将医药品按时送到医院指定位置……由于疫情期间“宅经济”发展,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和智能制造等行业逆势加快成长,更是带动了协同办公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与信息技术天然的联系,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本身复工率高企。赛迪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南京、济南、广州、深圳、上海5个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福州、武汉、厦门、苏州、青岛5个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无锡、沈阳、宁波、大连4个创建试点城市,纳统企业共计15910家,复工率高达81.79%另外,全国半导体行业复工率已超八成。通信主设备、光通信、云视讯远程办公、印制电路板等细分行业复工情况向好,产能逐步恢复。

展望后疫情时代,此次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催生的新应用领域将会在疫情结束后,成为驱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引发更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人工智能、區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速应用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向好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复产疫情
疫情中的我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政策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