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24葛晓霞杜海霞
葛晓霞,杜海霞
(甘肃省敦煌市医院消化肿瘤科,甘肃 敦煌 736200)
近几年医疗水平在经济和科技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其是一种提升患者信心,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其核心理念便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鼓励人性的发展,要求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与自身的随意自由。尊重人的独立主体,尊重其思想语言理性思考等。人文关怀护理,便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符合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思想上的关怀,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关心人的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从而激发人的主动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将2018 年9 月~2019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对恶性肿瘤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8 年9 月~2019 年11 月,在此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 组,分组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6 例和24 例,年龄最大的77 岁,最小的35 岁,平均(46.28±7.77)岁,食管癌患者3 例,乳腺癌患者9 例,胃癌患者18 例,肝癌患者12 例,宫颈癌患者8 例。观察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7 例和23 例,年龄最大的78 岁,最小的34 岁,平均(46.78±7.96)岁,食管癌患者6 例,乳腺癌患者7 例,胃癌患者22例,肝癌患者10 例,宫颈癌患者5 例。所有癌症患者都符合临床中癌症的诊断标准,且血常规、细胞学检查、CT、MRI、细胞病理学检查都具有着明显的病变特征。所以患者TNM 分期系统中处于Tis 原位癌,N3 淋巴结转移严重,M1 已远端转移。排除转移癌患者、多发癌患者、合并严重病变的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语言表达有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参加实验且患者家属具有知情同意权。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定期对患者的治疗环境进行改善,保证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根据医生嘱咐合理用药,加强日常护理工作的实施。
在以上基础上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到观察组中,具体方法如下:在护理前,要明确人文关怀的内涵:①要明白患者不仅仅只是一个物质个体的存在,也是精神体、文化体的存在;②人作为主体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会实现自身的需要;③要承认人价值的自由与意义,要追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追求人的完善与发展;④尊重人的主体,物质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基础,更要创造条件在满足基础需要的同时注重人作为社会个体对社会的作用,改善人生活质量,提高人生活品质;⑤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要满足物质需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要不断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自由的、个性的、独特的、积极的,不应该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是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高,要在个人差异的基础上来进行差异性、特殊性、个性化护理,形成个人的独特发展。在患者入住前,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通风、干净整洁的病房,每日做到定点消毒灭菌,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做到患者的早、晚查房与病情观测。不在病房内讨论患者病情、不在患者身边打击患者自信心,禁止大声喧哗。在患者治疗时,可适当调整光线与体感温度,减轻设备的噪音干扰。治疗后依据患者自身喜好可播放音乐、电影或朗读书籍报纸等,消除患者的治疗压力。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患者生病后,其心理压力会随之增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应用和蔼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亲切感,同时在交流中发现导致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使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以患者充分的鼓励,提高其治疗的信心[1]。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常接触、最易接触的便是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的形象与精神面貌不仅是对医院的展示,也是潜移默化在影响着病患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在上班前要调整衣着,举止优雅,乐观大方,以笑待人。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忧虑、抑郁等心理情况,使患者能够具有一定的信心与积极性来让患者更好的治疗。要在细节处做好,通过微笑、问候、轻言细语等都会给患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患者得到了尊重与安全。其次,恶性肿瘤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详细的降价疼痛的相关机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的使用止痛药物,并交给患者正确的呼吸和咳嗽方法,嘱咐其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提升。再次,患者生病期间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饮食计划,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以此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取量。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上的支持,更要给予患者积极的社会支持,让患者有更大的信念来战胜癌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合理安排患者的亲属与朋友进行探访,多鼓励陪伴患者。同时定期开展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治愈患者为他们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自己的治疗心得,让患者有更好的选择来面对病情。在社会支持下能够强化患者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患者感受到爱的力量,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生理面貌来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4w~5w 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量表(SAS)、匹茨堡睡眠质量评估表(PSQI)、视觉疼痛评分(VAS)、自杀态度问卷、护理满意度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抑郁自评量表包含20 个项目,分为4 级评分的自评量表,通过表格问答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对20 个项目评定时依据的等级标准为:①没有或很少时间②少部分时间③相当多时间④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为1~4,负向评分为4~1。SDS 以53 分作为具有抑郁表现的分值,其中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焦虑自量表也分为4 个等级,20 个小题。正向计分题A、B、C、D 按1、2、3、4 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 分,其中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匹茨堡睡眠质量评估表进行24 个问题评测,包括19 个自评与5 个他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进行打分评测。PSQI 总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G。视觉疼痛评分是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白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自杀态度问卷中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受试者在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作出一个选择。题目分为正向题与负向题,评分也是从正向的1-5 和负向的5-1 来互相打分。所有题目加起来的总分除于总题数,在此基础上,最后分值在1-5 之间。在分析结果时,以2.5 和3.5 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三种情况,≤2.5 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 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 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态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使用SPSS 22.0 软件完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数据比较时分别使用t 检验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2 匹茨堡睡眠质量评估表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睡眠治疗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表比较(例)
2.3 视觉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表中可以看出,患者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疼痛感受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表对比(例)
2.4 自杀态度问卷
两组患者在对自杀的态度上,观察组患者更加积极向上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自杀态度问卷调查
2.5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8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将癌症称之为恶性肿瘤,该病的主要表明是癌细胞异常且数量增多。当前,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在此背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较大,一旦患有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2]。传统的护理模式在针对肿瘤的治疗中往往会忽略患者作为主体的治疗,以相同的治疗模式来治疗并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不依据患者病情来制定合理的系统化护理。同时,由于人们习惯于将恶性肿瘤归为绝症,所有,患者患有此类疾病时,心理状态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会加剧病情的恶化程度,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放化疗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大,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久而久之患者就会失去治疗信心。同时,患者还会产生恐惧、焦虑、多疑、不安、怀疑心强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与家人的相处。人文关怀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人性化的照顾,在病情的基础上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与精神等方面的关怀与照顾,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让患者拥有更好的生理心理基础。同时,在日常看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尊重病患的基本需求,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社会的知识不断融合提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患者理解、关爱,让患者对生命有渴望,才能体现护理的意义。“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更是说明了我国的医护事业要尊重病人、重视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强调病人主体地位,要在满足病患的基本需求之上进行治疗。病人是行医之本,在恶性肿瘤的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得到身心的安宁,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让患者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内在价值。从本实验中可以看出,正是基于人文关怀下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了更好的康复效果,患者不在焦虑抑郁,开始重新对生命渴望。睡眠得到改善,疼痛下降,不再以死亡为终点。对患者进行的人文关怀得到了患者的支持与理解。综上,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