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穗腐病药剂防治试验
2020-03-24蒋兴方周成王艳秋计天岑吴三妹田小青
蒋兴方,周成,王艳秋,计天岑,吴三妹,田小青*
(1.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海 201604; 2.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613)
水稻穗腐病是水稻抽穗灌浆期穗部的真菌性病害,发生初期会在水稻颖壳上形成铁锈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发生严重时会降低水稻结实率与产量。层出镰刀菌 (Fusarium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孺孢菌(Bipolaris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 (Curvularialunata)和细交链孢菌 (Alternariatenuis)均能使水稻感病[1]。刘恩勇[2]的研究指出,引起水稻穗腐病的主要病原物为层出镰刀菌,但目前各病原物的侵染顺序与致病原理尚未确定。在国外,穗腐病称为稻谷霉斑病、谷粒斑点病、混合感染病害或脏穗[2],认为造成穗腐病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稻蝽象取食引起的谷粒变色,或者蝽象取食后,其口针带入病原真菌或直接有真菌通过伤口侵染造成[3];二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的真菌引起[4-5];三是由细菌颖壳伯克氏菌引起[6-7]。
2007年起,上海市松江区开始发展规模化经营的粮食家庭农场[8-9],至今家庭农场经营比例已占全区总面积的95%。近年来松江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 1 万 hm2左右,水稻品种主要为两大类 4 个品种:以生产加工大米主打“松江大米”品牌的优质品种松早香 1 号、松香粳 1018;卖粮入库的常规品种秀水 114、秀水 134。以往水稻穗腐病只是零星发生,误认为是穗期药剂防治机械损伤,或者气候因素等引起的水稻生理性变化,而未受重视。2017 年以来水稻穗腐病发生区域趋普遍、发病程度加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2017 年水稻收获后,松江区农技中心植保科将感病水稻样品委托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送至中国水稻研究所检测。经检测,送检的样品均不同程度地感染了水稻穗腐病,且分离出的真菌种类多而复杂。在秀水 114 品种中分离出镰刀菌、交链孢菌;秀水 134品种中分离出镰刀菌、弯孢菌、平脐孺孢菌;松香粳 1018 品种中分离出镰刀菌、弯孢菌。为探索防治措施及药剂,在 2018 年穗期开展药剂防效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松江区的3个点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34、松香粳1018。佘山点松香粳1018、秀水134田块面积分别为1 580和1 594 m2,叶榭点松香粳1018、秀水134田块面积分别为1 540和1 553 m2,泖港点秀水134田块面积为1 133 m2。泖港点和佘山点5月25日播种,叶榭点5月22日播种,均为机直播。
参试药剂共7种: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先正达),芸乐收(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性液剂20 mL+增产助剂15 g+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 mL,上海绿泽),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美国世科姆)。施药器械为中本3WB-16/18背负式电动喷雾机。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共8个处理,667 m2的施药剂量分别为:处理1,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 mL;处理2,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50 mL;处理3,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 mL;处理4,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L;处理5,芸乐收1袋;处理6,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 g;处理7,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 g;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泖港点、叶榭点、佘山点进行秀水134的田间试验;在叶榭点、佘山点进行松香粳1018的田间试验。每个试点的试验田块均平均分为8个小区。
试验各处理分1次、2次用药,第2次与第1次用药量相同,第2次施药为各小区的东半部分。第1次施药在8月30日,水稻处于破口前3 d左右;第2次施药在9月7日,水稻处于齐穗期。试验期间水稻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
施药当天667 m2另施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
2018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穗期平均气温25.4 ℃(常年23.6 ℃),雨日累计14 d(常年19 d),雨量累计118.8 mm(常年207.1 mm),日照317.8 h(常年268.2 h)。
1.3 调查项目
10月10日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穴稻,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分级标准:0级,全穗没有谷粒变褐、变黑;1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以下,每穗1~5粒;2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1%~5.0%,每穗6~10粒;3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 5.1%~10.0%,每穗11~20粒;4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10.1%~25.0%,每穗21~35粒;5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5.1%以上,每穗36粒以上。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松香粳1018的防效
表1所示,吡唑醚菌酯、醚菌·氟环唑、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芸乐收、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用药1次的,叶榭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3.7%、69.4%、26.6%、64.6%、64.5%、65.6%和63.5%,病指防效分别为60.9%、67.0%、47.8%、61.2%、64.6%、63.3%和57.0%;佘山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6.6%、57.0%、58.5%、61.4%、58.2%、58.9%和55.4%,病指防效分别为67.0%、53.0%、46.9%、59.0%、59.7%、59.1%和55.0%。
表1 7种药剂处理对水稻松香粳1018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表现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英文字母者,其差异达显著水平。表2同。
用药2次的,叶榭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7.4%、71.4%、73.1%、56.9%、65.8%、62.7%和50.3%,病指防效分别为73.4%、67.9%、75.5%、59.6%、66.4%、62.8%和38.9%;佘山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1.4%、63.8%、68.3%、54.0%、68.4%、64.9%和61.7%,病指防效分别为62.7%、63.3%、69.0%、51.9%、68.4%、67.0%和59.2%。
2.2 对秀水134 的防效
表2所示,吡唑醚菌酯、醚菌·氟环唑、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芸乐收、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用药 1 次的,叶榭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2.7%、64.4%、68.1%、67.8%、66.4%、71.7%和74.3%,病指防效分别为58.3%、49.2%、69.5%、69.3%、69.8%、73.7%和77.0%;佘山点病穗防效分别为43.9%、54.0%、60.2%、64.1%、51.8%、55.0%和42.4%,病指防效分别为39.6%、55.3%、59.8%、65.1%、53.2%、56.2%和42.5%;泖港点病穗防效分别为61.7%、58.0%、51.4%、42.5%、50.6%、50.4%和57.2%,病指防效分别为63.2%、63.9%、48.1%、36.8%、52.2%、52.7%和59.9%。
表2 7 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秀水134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表现
用药2次的,榭点病穗防效分别为55.9%、52.2%、66.8%、63.2%、70.6%、67.5%和66.4%,病指防效分别为58.6%、55.4%、68.3%、67.1%、70.7%、70.9%和68.8%;佘山点病穗防效分别为53.4%、45.2%、55.8%、55.0%、50.9%、54.0%和54.5%,病指防效分别为53.3%、42.5%、52.6%、54.7%、45.0%、52.4%和53.0%;泖港点病穗防效分别为75.4%、76.8%、71.0%、72.2%、63.8%、63.8%和64.6%,病指防效分别为78.8%、78.9%、73.9%、75.7%、65.6%、64.4%和64.5%。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7种不同药剂在不同地点、不同水稻品种上防治水稻穗腐病的效果为50%~70%,在实际生产上可应用于水稻穗腐病的防治。除个别点外,一般防治2次比1次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平均高5~10百分点。
本次试验中叶榭、佘山点松香粳1018的空白对照病穗率分别为62.2%、45.3%,病情指数分别为15.75%、9.62%;叶榭、佘山、泖港点秀水134上的空白对照病穗率分别为40.1%、31.0%、56.8%,病情指数分别为8.86%、6.37%、15.19%。这说明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受品种、地域环境、播栽期、农事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8年水稻收获时,松江区农技中心又采集试验点叶榭镇部分水稻样品,委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分析检测,分离鉴定出:层出镰刀菌、垣孢镰刀霉、稻黑孢霉、青霉属、颍壳伯克氏菌等,有真菌有细菌。后期较多田快出现了稻绿蝽等水稻蝽象,稻蝽象可能因刺吸谷粒而导致穗腐病。因此,病因复杂,要做到针对性防治难度大。
面上水稻生产,农户对防治适期较难掌握,难以做到有效防治,本次试验用药也是偏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治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叶
枕平”(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前1~3 d,或田间1/3~1/2的植株达到“叶枕平”时打第1次药,7 d后打第2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