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肯锡报告揭示价值链的全球化变革

2020-03-24袁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技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链贸易服务

■文/袁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2019年发布报告《变革中的全球化:贸易与价值链的未来图景》,对六类全球价值链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商品生产价值链的贸易强度都在下降,而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表现日益突出,所有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都在增强,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也在增强。这是由于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更多本国商品;这些国家的本土供应链日趋成熟;新技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某些情况下会削弱商品贸易,刺激服务贸易。

目前,贸易摩擦问题占据全球媒体头条,但未引起重视的是全球化正经历深刻变革。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了全球43个国家的23个行业价值链,希望理解1995—2017年间全球贸易与生产格局的变迁,以及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的变化。

一、六类全球价值链各具独特的贸易模式

全球价值链反映了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关的千百万项决策,这些决策决定了全球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向和流量。麦肯锡根据贸易强度、进口强度、国家参与度把全球价值链分为六大类,以便揭示发展动力方面的重要差异。

(一)全球创新价值链

汽车、计算机和电子、机械等行业催生了价值最大、贸易强度最高、知识最密集的商品贸易价值链。这些行业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出的13%,但贸易占比高达35%,一半以上的贸易都与中间产品有关;其1/3的劳动力具备较高技能;研发和无形资产的平均支出占营收的30%,是其他价值链的2~3倍。只有少数发达经济体参与此类价值链,12个国家就占据了此类价值链75%的出口量,不过中国的影响在加大。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价值链

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玩具、鞋履和家具制造业。此类产品贸易属性强,发展中国家占其全球贸易的62%,此类价值链的产出只占全球总产出的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随着制造技术和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未来各国的价值链参与情况很可能出现显著变化。

(三)区域生产价值链

主要包括金属制成品、橡胶和塑料、玻璃、水泥和陶瓷、食品和饮料等行业。除食品和饮料业外,超过2/3的产出以中间品形式再度投入到其他类价值链。此类价值链的主要特点是贸易属性较弱,其生产分散于世界各地,贸易增速比全球创新价值链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价值链高,其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9%,劳动力相当于全球劳动力总量的5%。

(四)资源密集型产品价值链

主要包括农业、采矿、能源和基础金属等行业,年均总产出达20万亿美元,与全球创新价值链相当。许多产出作为中间产品进入其他价值链。这类价值链的全球参与度较高,排名前五国家的出口量占比仅为29%。

(五)劳动密集型服务价值链

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和存储以及医疗保健业。这些行业构成了全球第二大就业来源(仅次于农业),劳动力超过7.4亿人(相当于全球劳动力的23%)。这类价值链的人均附加值与劳动密集型生产价值链不相上下(约2.5万美元),劳动力数量却是后者的7倍之多。

(六)知识密集型服务价值链

主要包括专业服务、金融中介、IT服务等高价值行业,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具有学士或以上学位。这些行业的贸易强度低于制造业。参与该价值链的大多是发达经济体;只有21%的出口来自发展中经济体,是所有价值链中比例最低的。这也表明,如果一国想在这些价值链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大力培养高技能劳动力,对无形资产进行长期投资。

二、全球价值链的五大结构性变革

(一)跨境商品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减少

全球商品产量和贸易量的绝对值都在继续增长,但跨境贸易在全球商品产出中的占比却在下降。2007—2017年,出口总额在商品生产价值链总产出中的占比从28.1%降至22.5%。

(二)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表现日益突出

过去十年,服务贸易增速比商品贸易快60%,在电信和IT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中甚至是商品贸易的2~3倍。但一些服务贸易因其特殊性无法纳入统计:(1)产成品贸易中约1/3的价值归功于服务业,研发、工程、营销、金融和人力资源等行业对商品上市起重要推动作用;(2)跨国企业向子公司提供的品牌、设计、运营流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蕴含巨大价值,无法纳入贸易统计;(3)YouTube、Facebook、微信等免费数字服务的跨境流动迅猛增长,也无法通过贸易统计追踪。如果将这三个渠道的经济价值纳入进来,服务业在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会从23%升至超过50%。

(三)劳动成本套利型贸易逐渐减少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全球价值链逐步扩张,劳动力成本成为企业选择生产地的重要因素,但仅有18%的商品贸易属于劳动成本套利型贸易。如今,除了工资成本,决策者还要考虑劳动力素质、自然资源、消费市场、基础设施等因素。未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加剧这一趋势,将劳动密集型制造变为资本密集型制造。这种转变将对低收入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

(四)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不断升高

在所有价值链中,研发和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支出在营收中的占比与日俱增。2000—2016年,无形资产在全球总营收中的占比从5.4%增至13.1%,这一趋势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表现最突出。机械和设备制造企业36%的营收投入到研发和无形资产,医药和医疗设备企业的平均投入比例更是高达80%。随着知识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受重视,拥有大量高技能劳动力,具备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到位的国家将获益良多。

(五)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增强,全球化属性减弱

2013年以来,区域内贸易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比例增长2.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长,其中亚洲和欧盟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该趋势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表现最明显,因为这类价值链需密切整合许多供应商才能展开“准时生产”(JIT)排序。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选择生产基地时更重视产品上市速度,其他价值链中也会加速体现这一趋势。

三、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因素

(一)全球需求的地理格局发生变化是重塑价值链的力量之一

发达经济体曾是全球需求地图中的绝对主导,但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预计到2025年,新兴市场将消耗全世界近2/3的产成品;到203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消费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最大的增长浪潮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是全球主力消费力量之一。随着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自产自销”,削弱了贸易强度。随着各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释放出新的购买力。

(二)新兴经济体的国内供应链成熟,降低了全球贸易强度

在纺织和服装、电力机械、玻璃、水泥和陶瓷等行业,全球近一半产量来自中国。过去十多年中,中国发展出较完善的本地价值链和垂直整合的行业格局,本土企业有能力不断进军新的细分市场。中国在新建先进工业产能的同时,稳步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淘汰老旧工厂,建设具有先进技术的新工厂。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开展本土供应链的研发。这种新的中国效应解释了最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放缓。2007—2017年,由于中国的“自产自销”,全球中间品贸易下降了5.1个百分点。

(三)新技术改变全球价值链的成本

研究表明,跨境数据流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基于数字技术的低成本即时沟通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促成贸易流动。数字平台、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进步将进一步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技术可能导致生产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地点发生变更,或让实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阻碍贸易流动。在某些情境下,下一轮技术发展浪潮很可能削弱全球商品贸易,增强服务流动。例如,欧洲消费者选择购买电动汽车,这类产品对进口零部件的需求较低,并减少石油进口。

(四)数字平台、物流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促进所有类型的流动

以下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减轻物流环节的损耗。数字平台可汇聚价值链中的远距离参与方,提高跨境搜索和协调效率,让小企业参与其中。电子商务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让商品定价和对比更透明,从而产生大量跨境流动。物联网可通过实时追踪物流信息提高配送效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后还可根据当前路况规划卡车驾驶路线。自动化文档处理有助于加速商品通关。自动驾驶车辆可更快、更高效地完成集装箱的卸箱、堆箱、重新装箱。区块链物流解决方案可缩短过境时间并提高支付速度。麦肯锡预计,新一代物流技术可将运送和报关处理时间缩短16%~28%。通过消除当前存在的种种阻碍,到2030年这些技术有望将全球贸易总额提升6%~11%。

(五)自动化和增材制造改变生产流程及生产要素的重要性

通过人工智能和虚拟代理,可实现服务流程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嵌入虚拟助手后可完成更多任务。发达国家企业的部分客户支持服务已实现自动化,取代了以往的离岸外包,使得全球商业流程外包市场规模缩小1600亿美元。增材制造也将影响未来的贸易流动。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增材制造最多会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额较基准情况减少10%。

(六)技术发展催生的新商品和新服务同样影响贸易流动

技术发展也将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演变,并在此过程中改变贸易流动。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17%,远高于2017年的1%。这将导致汽车零配件贸易量最高减少10%(因为电动汽车的配件远少于传统汽车),并将影响石油进口。

四、各国的未来之路

未来有望从新时代中获益的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深刻理解这种变革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迎接全球化的新时代。

(一)不同的国家和劳动者群体面临的未来将会分化

为更好地理解全球价值链变迁带来的深远影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把全球各国分为九大类。每一组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有不同,但发展重点相同。无论各国目前擅长哪一方面,增加服务和服务能力都是未来的关键发展方向。如果想在知识密集度越来越高的全球经济中脱颖而出,大力投资研发领域就变得至关重要。所有国家都应该为推广自动化技术做好准备。全球很多地区都可通过深化区域贸易关系释放大量潜力。最后,由于服务、知识产权和数据的流动对全球经济越发关键,如果能够精简海关运作并实现贸易协议的现代化,那么必将惠及全球所有国家。

(二)全球价值链变革可能更有利于某些发达经济体

报告认为,很多发达经济体已熬过了价值链全球化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转变更有利于那些具备熟练劳动力、服务能力、创新生态系统、消费市场利润丰厚的国家——而发达经济体在这些方面占据优势。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充分发掘出口需求,也能从发展中市场日益崛起的消费者群体中获得收益。

(三)邻近大型消费市场或者具备贸易型服务专长的发展中国家也将获益

来几年内,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制造业劳动者可能面临颠覆性冲击。提高生产率和技能水平是发展中经济体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元素。例如,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此向更高价值的全球创新者群体稳步迈进。培养专业能力有助于发展中经济体在具体的行业价值链中开拓一席之地。区域加工价值链作为一条多元化路径,也许颇具前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地理位置邻近发达经济体的大型消费市场将成为一项重要优势。随着自动化技术改变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很多跨国企业都考虑在邻终端消费市场附近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以加强供应链的协调能力,缩短运输时间。

猜你喜欢

价值链贸易服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贸易统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