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产品迭代开发模式研究

2020-03-24高锡荣王兴蓉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众协同产品

高锡荣,王兴蓉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协同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5)

在数字产品生产中,包含着迭代创新思想,即通过用户体验得到用户反馈,再对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修正产品的问题和增添新的功能和产品属性。产品不断升级使得用户满意度上升,进而需求上升,提高了厂商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竞争激烈残酷且有市场巨头控制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产品用户数量和用户满意度,产品运营商往往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有限的研发、生产能力、上升中且高昂的成本以及既是要求高又次数异常繁多的更新任务的比较和平衡中疲于奔命。

与此同时,在网络技术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众多新技术,不仅能在数据计算和储存、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即时监控和自动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使得整个社会在资源规划、资源整合、新价值创造以及盈余留存上进行升华。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文提出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上述的信息快速传递加强产品生产团队的团队协作性,以及通过分布式信息传递、资源整合和资源合理规划来辅助产品生产和产品创新。

1 文献回顾

迭代创新是将持续不断的靠近最优解的递进运动方式——迭代与创新相结合,所诞生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迭代式创新。黄艳等[1]提出以加快创新速度为目标,以持续创新为导向,通过构建充分授权的小型创新团队,以最小成本和最低风险,采用多次迭代方式进行创新的创新行为模式。孙黎等[2]认为迭代式创新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高,需求在未被完整确认之前,开发出第一代不完美的产品,然后将未成熟的产品交于领先用户,不断获取用户需求,完善产品。

关于迭代创新的特征方面,惠怀海等[3]认为迭代创新的特征具有开放性、持续性、加速性和双重性。席涛等[4]认为微创新和快速更迭是迭代创新的特点。张腾等[5]认为迭代创新的关键维度是创新源范畴中的交互性、创新演化过程范畴中的超前性,并提出迭代创新的关键机制是用户交互、快速响应和跨界融合。林挺[6]提出迭代创新思想的软件开发具有开放性计算、多地域软件协作开发、社区驱动开发、还有模块化。

关于迭代创新的流程研究,马力辉等[7]通过产品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进化分析建立整个产品的设计目标,通过进化障碍确定对应理想解元素IFRM的冲突,并且根据冲突类型选择TRIZ中相应解决工具得到问题的类比解, 由设计人员根据经验及特定的产品最后确定领域解,建立了冲突网络驱动的反向迭代设计模型。徐昕[8]通过编码分析进而构建了迭代创新机制模型,对迭代创新的主要范畴中副范畴通过挑选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建立,并且分析了各个主范畴之间的联系。

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刘晓云等[9]从系统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合作信任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张展等[10]总结协同创新基础模式分为分类,并归纳衍生模式根据不同分类原则深化衍生的一系列如参与主体间关系强度及协同创新网络密度不同的衍生模式等。张保仓等[11]在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是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一种路径。

2 研究框架

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残酷且有市场巨头控制的市场,为了保持产品用户数量和用户满意度,以协同创新为核心思想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为:搭建协同创新云平台,组建协同创新团队,通过协同创新云平台进行新产品迭代开发。由此,新产品开发的模式可主要总结为协同创新云平台的搭建、协同创新团队组建和新产品迭代开发3个环节(如图1所示)。其中,协同创新云平台作为新产品迭代开发的媒介,协同创新团队是迭代开发的主力军,新产品的迭代开发是制定策略,实现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目标过程。本文以提升产品创新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协同创新云平台的搭建、协同创新团队的组建以及迭代流程的设计,以达到对产品进行快速有效的迭代和创新。

图1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

2.1 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搭建

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的搭建是设计网络团队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基础,通过搭建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实现网间互联、信息共享、大众任务发布和大众参与任务完成等功能。参考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的设计原则,借鉴现有部分先进网络技术,完成平台技术构架的设计。

2.2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的组建是以现代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其应用为基础结合多种相关的管理类理论来构建能够形成网络间协同创新的团队组建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创新任务。

2.3 产品迭代开发模式设计

产品迭代开发模式设计,是在已经组建了具备网络间协同创新的团队进一步以何种方式来开展具体任务,设计出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具体路径,其中包括实施快速响应的实现路径。

3 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搭建

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是关于能够实现网间互联、信息共享、大众任务发布和大众参与任务完成的一个网络平台。其能够实现的功能有网络间信息沟通、信息传递,在平台内部进行信息共享和散布等。该平台的设计原则为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兼容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智能合约层和应用层6个层级。如图2所示。

图2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1)物理层。平台的物理主机和硬件设施环境,是整个平台建设最基础的一个层面。

(2)数据层。在物理层所提供的可靠的硬件设施环境之上,是软件中的一切的基础。主要实现两个功能:存储相关数据以及账户和交易的实现与安全。数据存储主要基于Merkle树,通过区块的方式和链式结构实现。账号和交易的实现基于数字签名、哈希函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等多种密码学算法和技术,保证交易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进行。

(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实现网络节点的连接和通讯。与有中心服务器的中央网络系统不同,对等网络的每个用户端既是一个节点,也有服务器的功能,其具有去中心化与健壮性等特点。网络层的存在使得信息能够在平台上互联互通,使得生成内部知识整合平台成为可能。两点形成了网络协同的特征,提高网络协同创新的效率。

(4)共识层。共识层主要实现全网所有节点对交易和数据达成一致,防范拜占庭攻击、女巫攻击等共识攻击。在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中,在共识层中本文采用区块链技术中最典型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在整个平台上通过共识,既能实现数据安全和不被篡改,还能够符合后文所介绍的通过标准和奖励分配方式的应用。

(5)智能合约层。智能合约赋予账本可编程的特性,区块链2.0通过虚拟机的方式运行代码实现智能合约的功能。这一层通过在智能合约上添加能够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形成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智能合约层是平台中真正能使得用户在参与创新时,能够直接实现数字资产的交易和根据其工作结果进行奖励分配的重要功能。

(6)应用层。应用层类似于电脑中的各种软件程序,是普通人可以真正直接使用的产品。这个层面的应用,目前几乎是空白。市场亟待出现这样的应用,引爆市场,形成扩张之势,让区块链技术快速服务于大众。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应用和网络协同创新团队模式的应用是网络协同创新平台在应用层上的具体内容和整个平台的关键功能所在。

(7)公有链。网络协同创新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结合了区块链的、用于实现网络协同创新的应用。公有链是指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区块链。为了符合平台开放性、大众参与大众创新的要求,使用公有链是必然选择。

4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4.1 组织结构

众包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多元或者混合角色以任务为向心的组织结构,其以大众参与、只对任务的需求目标负责、巨大参与者节点量构成为特点。但在众包结构组织形势下,缺乏节点之间的联系。

为了激发出任务参与者更多、更好的创意,通过学习发挥更大的效率,应当加强节点之间的交流,构建结构内的知识共享机制、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本文提出了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组织结构。其结构图应当为圆锥立体形状,底面圆面环绕无数节点,节点与其余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进行连线。同时由于区块链的工作证明机制带来的信用机制,使得节点之间可以相互信任,从而紧密联系起来。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组织结构

4.2 组织模式设计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依托具备多样化信息传递快速的网络构建的。为了让组织能够充分处理创新型任务,借鉴吴霁虹女士[12]在《众创时代》中对于异客部落4个典型中的创新社区的要求以及迭代创新的组织特征。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组织形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跨界融合,职能混合/模糊;信息完全,集体协作;路径自由选择,聚焦目标;组织柔性化,模块灵活化;开放边界,大众参与;关系平等信任,自我发挥最大化。

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成分是由其所存在的生态圈模式所决定,这样的一个生态圈既是将专业知识和其余多样化知识的融合,也是对任务委托到任务解决这一整个链条的涵盖。通过对生态圈定位的思考,本文给出如图4所示的生态圈模式。

图4 网络协同创新生态圈模式

网络协同创新生态圈模式主要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的专业机构和大众对内部输入其委托任务,由内部对这些委托任务进行处理,再将解决方案输出到外部进行反馈。在内部之中,拥有无数个节点自由组合,这些组合由拥有专业知识的个人、组织以及拥有多样化知识的个人、组织按照不同的配比、不同的聚合松散程度所组成,这些组合都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和长尾理论的说法[13],当外部对内部输入委托任务的时候,通过组织之间的竞争和选取最优、发挥自我优势的行为,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处理任务委托,最终包含以专业化知识为主的混合知识解决方案或者是包含多样化的混合知识的解决方案进行对外输出,满足外部的需求。

4.3 激励机制

参与者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了解参与者的参与动机,才能够正确地订立激励策略,激发参与者对于参与任务的欲望。此外,创新任务应该采取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来设计激励机制。

(1)相关研究表示,众包中任务参与者的主要动机有金钱、满足自己好奇心和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能力等,可以从这些方面设计激励机制。

(2)作为存在于虚拟社区的网络协同创新团队,虚拟社区的众多社交特性也能够促进网络协同创新团队中的成员积极参与任务的完成。徐光等[14]认为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关系维度社会资本、认知维度社会资本、以虚拟社区感知为中介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影响。由此可见,帮助团队提高凝聚力、信任机制以及交流平台还有工作流程的设置、团队精神的塑造以此满足是激励团队成员参与的重要方式。

(3)按照管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能够激发人积极工作,而且在充满着信息的网络空间中,更能实现这些需求[15]。

(4)社交圈是开放性的、基于爱好和话题结成的,并且在其中成员之间拥有高互动性。根据网络特性——梅卡夫法则,节点数的增长带来网络价值的增长[16]。像社区这种节点爆发式增长的社交网络,价值的增长会给予参与者更大的激励。

(5)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性以及以智能合约所带来的可编程经济以及节点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来自于工作结果的公正证明、真实信誉评价和相应的分配制度。由于节点之间的信任,使得生产链的上下环节可以相互信任,唯有上下游的充分信任,让生产者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所可能得到的回报不会被剥夺而会充分归于自己所有,激励其努力生产。

4.4 分配制度设计

对于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的分配制度设计,应当具备这些原则:多样化的奖励品;工作绩效通过议价竞分;多路径并存,最优至上;有才者俱有得等。根据设计原则,对分配制度的设计如下:

(1)议价制。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的应用,使得数字资产可以交易,即工作成果所有权具有证明,又由于项目中工作成员众多,本文采取分数值来统计成果的价值。因而可以让其将工作成果公开,等待其他工作者协商对自己的工作量给予分数,并允许其他工作者进行下一步工作,同时给出此轮的报告。在众多参与者加入项目工作并生成多轮报告后,最终所有的工作者在完成整个项目后提交最终报告,根据分数予以奖励。

(2)分叉链的应用。分叉链将分叉之前的工作成果和证据转移并保存下来,通过分叉将新一簇人聚集起来,在分叉之前的基础上生成新的工作成果报告并独立于主链的报告。如在A的工作后,B和C都愿意对A的工作进行后一步的跟进,并且愿意接受A所设定的报价,因此在B与C完成此轮各自的工作后将分别给出两个独立的报告,以此来记录自己工作成果的分数。这样可以使得参与者在参与任务时,对任务完成方案衍生多条新路径,以成果统计来进行最终的奖励分配。

(3)多重评选和奖励机制。为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表达对参与者辛勤劳动的肯定,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选和奖励。对于评选方式而言,采用双重评选机制,一是本身任务发布者自身以自身需求来评选,二是众多第三方加入即大众民主评选。

在奖励机制设计上,一方面是按照任务发布者预定的方案给予奖励,按照参与者个人得分/获选方案总分数来分配其获得的奖励,在这类奖励中往往是以金钱、物质类奖励为主;另一方面是个人价值实现、展现个人能力、个人知识产权变现和保护以及进一步增值。

5 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设计

5.1 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设计原则

基于网络团队协同创新的迭代开发模式应该是这样一种的模式: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以任务为导向,从最小可行性产品测试起步,以碎片式模块化工作方式进行在线化的产品迭代开发工作。此外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要以在线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完成整个产品开发工作的环节与环节、碎片化模块与碎片化模块的衔接。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原则。

(1)大众参与、大众创新。网络协同创新模式有完全开放、高参与度和高互动性的特性。对此的解决方法便是开放化,将不同层面和广度的大众引进来,实现大规模协作和跨界融合,实现产品创新。

(2)碎片式模块化接龙的工作方式。模块化是产品创新的趋势之一。独立化的模块能够在产品迭代中让工作者快速地修改、调整产品的不足点,快速添加新的产品公平和属性。大众在参与产品创新开发工作中以碎片式的模块作单位来进行,最终将众多的碎片模块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衔接,完成整个产品。

(3)自定义设计和以标准达成共识。在大规模协同作业、大众参与下的产品创新中,为了便于管理以及通过自我发挥来提升作业效率,在采用碎片式模块化开展作业的同时,每个碎片和模块也应当以参与者自身的想法和意愿来进行自定义设计。同时,任务参与者和他们各自所担负开发的模块相互之间可以以是否跟随标准、构建标准来自由地组合,形成接龙式的产品创新。

(4)迭代式产品创新。在大众参与、大众创新之中,通过大众不仅仅可以促进产品的属性更能符合大众欢迎,也会让产品创新的用户反馈更真实、快速。无数的创新方案和大量的碎片式模块的重新再组合,让创新中的迭代速度和响应速度加快,创新质量得到提升。

(5)以任务为导向,以任务规定的产品功能为MVP的功能。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工作、达成所需功能目标,不仅可以提升参与者的自主度,也可以形成自主管理来减少开发工作中的集中管理难度,提升合作水平(消除等级制度可使合作关系更加融洽),最终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5.2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流程设计

5.2.1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总体流程设计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总体流程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迭代创新流程设计

首先是构建商业模式。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拟定产品所应对的市场需求、价值体现和产品功能、产品基本属性、价值如何传递等问题。

第二步是对于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开发。最小化可行产品——MVP要求其能够完成最小化成本、最基本完成产品核心功能、产品构架简单明了便于更新和修改。

第三步是进行用户测试。以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体验作为对产品的评价,根据用户体验五原则中最基本的两个——有用性和易用性——先做出评判,同时开放性地允许其提出个人见解和对问题的抱怨。

第四步和第五步是对于用户反馈的分析和整理,进而选择最优迭代改进点。

第六步为判断能否对产品再做进一步改进,如果有则提出对于改进方案的设计,进而以快速响应的形式对产品给予增量的修正并立即投放市场,回到第三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如果不能对产品做出改进,则选择转型——对于产品的功能、属性和方式进行重新设计,重新转回第一步对于商业模式的拟构,以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制作MVP投放市场进行迭代。

5.2.2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快速响应流程设计

快速响应是迭代创新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在于产品能够快速迭代、快速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实施生产,从而快速生成更新版本的产品。

通过网络协同创新进行快速响应的机制分别是:信息高度交互实现动态化作业、碎片式模块化作业、大规模协同、跟随或者自定义工程标准进行接龙式作业。考虑到这些机制,本文设计如图6所示的网络协同创新下的快速响应流程。

图6 快速响应流程设计

本文将快速响应流程的设计分为3个板块来介绍:一是模块和碎片式工作;二是内部知识平台的构建;三是前两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以接龙的方式完成最终产品。

(1)模块和碎片式工作——网络协同工作的形式。可以从图6看出,A与B在进行任务时往往从分解任务需求开始,继而逐渐细分,通过解决单个需求设立功能项目,再以实现功能而订立模块;然后以进度来自定义其将要完成的碎片,在完成各自工作后将成果上传到网络中;最终将众多的碎片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产品。

(2)内部知识平台的构建——网络协同的关键机制。搭构起内部知识平台对于网络协同创新十分重要,只有让信息通过内部知识平台流通起来,才能做到协同。在图6中,内部知识平台是由网络中交流圈和交流群的信息交流,A在创作自己的碎片中所形成的技术标准以及B重构的技术标准,作业情况状态的即时汇总和上报这3个方面构成。大量的信息交汇于内部知识平台,在其中知识形成了从整合到学习到创新再整合再学习再创新的一个循环。最终内部知识平台会不断地向外输出新的知识,并应用于A与B各自的作业的改进和开展中,形成推动和影响作用。保证了碎片与碎片、模块与模块之间可以协同作业,最终保证在一定效率下通过衔接完成产品的创新工作。

(3)相互联接作用及接龙式——大众参与网络协同创新的方式。相互联接作用指的是图6中关于内部知识平台、碎片式模块化作业两者之间相互联接共同发挥作用,在网络中完成协同创新。接龙式指碎片通过衔接、通过后者对于前者的工作进行添加和补充来完成最终产品。在图6的最后尾处便是这样的流程,通过对最终奖励分配等是否达成共识的形式来确定是否将两块碎片进行合并。

6 结论

本文基于网络团队协同创新的思想,以帮助企业提升迭代创新中迭代速度和迭代质量为目标,提出了网络团队协同创新下的迭代开发模式。

(1)结合区块链技术,搭建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用于实现信息共享、大众任务发布和大众参与任务完成等功能。

(2)借鉴众包模式,提出网络协同创新团队组织结构,让网络中的大众参与创新任务,节省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弥补其短缺。

(3)提出网络团队协同创新下的快速响应流程,帮助企业在内部人力资源有限、知识储量等有限的条件下尽快提出迭代方案,提升产品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大众协同产品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