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2020-03-24
◆ 辽宁非遗传承人首秀“网红直播”
2020年“五一”来临之际,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推出了“非遗+直播”线上非遗公开课创新模式,该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邀请非遗传承人作客“辽宁文化遗产”直播间,让非遗传承人化身网红主播传授非遗技艺,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5月“惠民月”活动期间,满族民间刺绣、辽西绳结等“非遗公开课”纷纷在“辽宁文化遗产”微博、抖音和快手官方平台同步直播,还特别推出了以琥珀雕刻、本溪松花石砚、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大讲堂”直播节目,受到广大网民的普遍欢迎。
◆ 首批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串珠成链”
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在韶关丹霞山举行。
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布,具体包括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和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五大主题共27段实体游径。
这些游径涵盖了珠三角9市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将承载着大湾区共同记忆和文化情感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将文化、文物资源与自然资源景观、旅游景区通过主题游径有效串联,展示了岭南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据介绍,未来,相关单位还将深入挖掘更多粤港澳三地共有的主题元素,
计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形成系列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活动现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广播电视台还举行了《追寻红色足迹》系列纪录片启播仪式。广州、东莞、韶关等地41项非遗项目也在现场展示展销。
此外,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东还整合各大电商平台资源,重点打造“两个线上购物馆”(广东美好生活非遗馆、非遗美食馆),举办了“两场线上宣传推销活动”(淘宝手艺人——广东非遗购物节好店推荐专场、非遗精品拍卖专场),开通了“一个现场带货总直播间”,推动更多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非遗大集结
6月13日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于6月集中开展。
此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重点围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开展非遗传播传承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 6月13日-14日,“我在故宫看非遗”活动,以“辽宁四宝”——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琥珀雕刻、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为代表的10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沈阳故宫,展示辽宁工匠风采,讲述非遗故事。现场游客在感受国宝魅力的同时,还能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手工乐趣,广大网友则通过直播一边领略故宫美景,一边享受“云购物”。
此外,作为辽宁首次举办的非遗“云端”购物活动——“我在云上购非遗”开启了辽宁非遗销售的新模式。医巫闾山
满族剪纸、辽西绳结、马家烧麦制作技艺、海城牛庄馅饼制作技艺等30多个非遗项目,近1000件非遗作品及产品齐聚直播间,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化身网络主播“出圈”带货,共同助力非遗购物节,促进辽宁非遗全面迈进电商领域,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 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召开
2020年9月20日—22日,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召开。本次大会以“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与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强强联合,实现纺织非遗活化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此次大会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纺联非遗办、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沈阳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文创企业非遗工作者、院校师生以及媒体记者
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为期三天的非遗大会内容丰富,首日的开幕式包括年度中国纺织非遗大使揭晓、2020首届(中国·沈阳)旗袍设计大赛颁奖及艺术大赏;系列展览沈阳故宫展、中国工业博物馆精品展、辽宁大厦非遗手作闪售。21日,《2019/2020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在大会上发布,大会主旨报告、主题演讲、非遗访谈、合作签约、揭牌仪式等环节相继亮相。
◆ 粤港澳青年周传播广府非遗文化
10月1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正式启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引来市民与游客争相体验。据统计,10月1日至6日期间,青年周已吸引超过8万人前来打卡,线上直播也有逾百万的点击观看量。
10月4日,在青年周系列活动——广府非遗文化论坛上,中国戏剧“梅花奖”及“白玉兰”奖获得者粤剧非遗传承人吴非凡演唱了一曲经典粤剧唱段《卖荔枝》,以创新的唱法展现了传统粤剧的新魅力,观众们纷纷拍手叫好。论坛现场,各位嘉宾还围绕“节庆里的非遗元素”展开讨论,共同分享非遗文化传承故事,并展示非遗作品及制作技巧。其中,吴非凡讲述了自己与粤剧结缘的故事,将粤剧知识以通俗易懂而又新鲜有趣的方式与现场观众分享。
此外,广州市非遗传承人张梓康还向大家讲解了“麒麟舞”的来源,并现场为大家展示“麒麟舞”片段,动作敏捷而有力,风格俏皮而喜庆,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在体验活动中,大湾区青年们向“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了解佛山传统狮头的制作教程,并动手体验狮头扎作。
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到这些传统广府非遗作品的制作,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想要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传承中国非遗文化。
◆ 辽宁省推出非遗旅游全攻略
10月23日—2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沈阳故宫,联合举办了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并正式发布了“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非遗旅游攻略”。
辽宁,作为全国工业生产制造大省被人们所熟知,而在其“硬核”工业形象之下,更有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在沈阳,游故宫、大帅府,读半部近代史;参观国家AAAA级景区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了解机器人和人类完美协作的未来世界;在盘锦,游览红海滩风景区,探访二界沟排船技艺,听渔家号子气势跌宕、古渔雁民间故事传奇;在朝阳,体验喀左紫砂传统技艺,去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访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源的红山文化;在阜新,寻访玛瑙雕刻技艺,漫步海棠山摩崖造像、瑞应寺,感受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和禅境幽远……
此篇攻略将深入介绍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自然风光,带大家了解东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回溯千年的文化之旅!
◆ 广东文旅活化非遗资源惊艳“非博会”
盘锦二界沟排船
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开幕,广东选派了粤剧、玉雕、广彩、广绣、木雕5个项目参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单元,观众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足迹,体验粤剧的艺曲华裳与欣赏广彩的釉上巧技,从中领略非遗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广东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充分践行非遗资源活化,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不少可喜成果。截至2020年6月,广东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粤剧、古琴艺术、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7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37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45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43个,研究基地24个。
此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是广东非遗活化利用的一个缩影。除“广州老城新活力
文化遗产深度游”外,还推荐了以潮汕文化为主题的“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以商贸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两条线路。
据悉,广东下一步将认真谋划非遗传承发展“十四五”时期的工作,着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认定新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评测和保护绩效评估,加大对急需保护项目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快全省的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非遗及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实行整体性保护。重点打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策划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游、可玩”的非遗体验新玩法,进一步提升广东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影响力。
◆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曲艺月”系列活动
为响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的号召,推动辽宁曲艺的艺术实践与文化传承,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2020年11月开展“曲艺月”宣传展演系列活动,通过传统文化大讲堂、曲艺专场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辽宁曲艺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及辽宁曲艺事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11月3日-27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陆续推出了四场传统文化大讲堂,特别邀请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崔凯,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连元,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快板书传承人王印权,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四位名家,轮番做客“辽宁文化遗产”直播间,通过微博、快手等平台直播与精华版视频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辽宁作为曲艺大省的独特魅力,也为广大观众与四位曲艺界名家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以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助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据统计,四场直播累计在线点击量近31万人次。
11月28日,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曲艺专场展演在文馨苑隆重上演,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主题,汇集多种曲艺形式,名家弟子同台献艺,彰显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生代薪火接续的艺术风采。其中,刘兰芳先生弟子张娃佳表演鼓歌《中华曲苑》,弟子王福玲表演岫岩东北大鼓《打登州》;王印权再传弟子胡曌斌、穆澳、杨建表演了精彩的群口快板和山东快书;西河大鼓传承人郝艳芳的女儿邱智慧也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节目《偷年糕》说唱俱佳。展演当晚手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4.7万,收获一致好评。本次展演以传统之姿彰显曲艺振兴的丰硕成果,充分宣传展示了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充分展现了辽宁曲艺事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 羊城粤剧节乘风破浪上“云”端
第八届羊城粤剧节于2020年11月17日至25日在广州举办。本届粤剧节包含优秀剧目展演、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粤剧电影展映、粤剧研讨会以及粤剧名师讲座、艺术沙龙等多个活动板块。
据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海外粤剧爱好者无法如往年一样来到现场观看演出。今年的粤剧节新增“云上”直播渠道,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演出。组委会还挑选部分优秀剧目进行云上展播,让全球粤剧迷足不出户也能参与此次盛会。
优秀剧目展演在广州大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江南大戏院等多个会场展演来自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5个专业院团的21台精品剧目。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由来自粤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38个社团,组成21台华人华侨粤剧粤曲晚会进行展演。粤剧节期间,广州多个电影院展映《刑场上的婚礼》《花月影》《南越宫词》《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等20部粤剧电影。
羊城粤剧节自1990年开始举办,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粤剧文化交流品牌。
◆ 广东推出首批三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为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践行非遗资源活化,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2020年启动开展“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策划工作。2020年12月初,经过精心策划,首批三条广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面向社会发布。
首批三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涵盖广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阳江、茂名、湛江8个地级市,线路策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分别策划了“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主题线路,其中“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成为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范本。全省首批三条线路涵盖了多个旅游景区,展现了以粤剧、广绣、广彩、潮绣、潮雕等为代表的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游、可玩”的非遗体验新玩法,有效扩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通过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展示、推介,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可以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居世界首位
2019年5月19日,2019大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胜利召开,开幕式现场,大连市杨澄甫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金玲表演了杨式传统太极拳,并在大会上启动了“弘扬中国太极,助力世界申遗,传播健康,造福人类”的行动,共同助力太极拳世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知道“太极拳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珍贵礼物”。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五届常会于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是中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履约能力,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