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变革与城市“变脸”
2020-03-23王秋蓉
王秋蓉
自2018年2月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示范区建设成果成为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一批示范区作为中国经验的代表在国际上亮相,还被写入《中国落實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中国方案备受期待,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也更受关注。
两年来,太原市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多次在国际平台上分享实践经验,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1月5日-6日,本刊记者参加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的调研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活动,跟随调研组现场参观了太原市重点工程,从汾河治理到西山修复,通过眼之所见的变化及耳之所闻的故事,一窥可持续发展在太原的生动实践。
汾河从污水到清水:
综合治理融入城市新规划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汾河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这里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目前已达到70余种,除了常见的白鹭、苍鹭、野鸭,还有翠鸟、黑鹳等。”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郭凡一路上向大家自豪地介绍道。曾经一度消失的鸟类、昆虫如今都回到了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来这里欣赏的人们也多了。
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却一度出现“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局面,令太原人民心痛。2015年以前,由于河渠周边路网和排水管网历史欠账多,周边村庄、小区、厂矿污水大多直排河渠,水环境污染严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做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的重要指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太原市委市政府以“源头治理、根本治理”为原则,提出了修复水生态的目标,这也为太原市入围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埋下了伏笔。
国务院于2016年12月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探索以科技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解决方案。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着力突破水和大气污染瓶颈问题。
自2018年以来,太原市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坚持项目化攻坚,针对性破题,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任务,聚焦水、大气污染瓶颈,推进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重构、生产生活用能方式绿色改造两大行动52项工程项目实施,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介绍,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太原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两手发力,重点实施以晋阳湖、汾河及其支流为重点的“一湖一水九河”综合治理,环晋阳湖建设文化、休闲体验项目,使之成为太原城市会客厅;汾河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已延展35公里;累计治理九河河道面积313.6万平方米,建设快速交通156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与东西山地区的快速通达,水清岸绿、山水一体、河湖连通的水韵龙城新格局初步形成。
从过去的图片到眼前的画面,变化确实惊人。一度污水横流、鱼绝鸟去的汾河如今重现美丽风光,晋阳湖从曾经太原一电厂的蓄水池如今摇身变成最美公园、“龙城明珠”……太原市美丽城市的新形象日益清晰,重新吸引了各方的目光,社会效益不断凸显,并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进步。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28.51亿元,增长6.6%,连续20个季度保持中高速增长,非传统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5.7%。
“这两年,太原市变化太大了!通过示范区建设这一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城市的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今太原市生态环境好了,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老百姓幸福指数也上升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坚持走下去。”太原市科技局局长庞虹一直深入参与示范区建设,对此感受颇深。
西山从废弃到重生:
用创新思维和市场优势化解治理难题
太原市是我国最早进行煤炭开采和利用的地区之一,作为一个因煤而兴的能源重化工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却成为了因煤而困的城市,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生态修复成为必经之路,而其探索的解决方案——“西山模式”,也成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
西山是太原城市污染的重灾区,曾经由于过度采掘、开山取石等超强度开发,水体污染、废物倾倒、地面开裂、植被稀少等问题突出,形成了约10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几近衰竭。为此 ,太原市政府决定下大力气整治。然而,要修复西山并不容易,综合治理的难度太大,涉及资金、人力、技术、施工等多方面,单靠政府之力难以突破。针对这些难点,太原市以创新的思维推出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方式,经过实践的检验,提炼成为如今成熟的“西山模式”。据悉,该模式经过优化已经在东山、北山复制,并向农村地区拓展。
“西山模式”是如何带来改变的?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此行调研的重要目的。调研组一行驱车到了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这是太原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多个城郊森林公园之一,由山西晋峰供热有限公司投资承建,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供热公司,承担太原市区域供热工作。
据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建强介绍,玉泉山森林公园负责人张俊平带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同事,自2009年开始自主创业,并将盈利所得的10多亿元投入到改造废旧矿山、绿化美化荒山的艰巨任务中,先后栽树550万棵(株),修建山区道路105公里,整治山体破坏面100余万平方米,用10年时间将被垃圾覆盖的玉泉山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2019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其“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建设,2018年玉泉山公园被评为AAA级景区,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几年来,已有500多万人来山上赏花、休闲、散步、观光,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50余次;2019年5月为太原国际自行车公路赛提供15公里赛道,受到了组委会、国内外运动员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如今玉泉山森林公园成为了“西山模式”实施的成功典范。
实践证明,“西山模式”响应度高、落地快、综合效益好,主要原因在于太原市采取了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市场化,生态治理社会化、制度化的方式。太原市政府在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规划了20多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城郊森林公园,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投入修复治理。目前,已有16家企业对约140平方公里开展了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绿化4万余亩,修复山体230万平方米,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这次实地走访发现,无论是汾河治理还是西山修复,太原市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政策先行先试、科技攻坚克难、各部门协同配合等。这些有益的经验将为下一步太原市示范区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特色标杆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