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二号”沉船事件后的一次大论战

2020-03-23何建明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石油部渤海外国

何建明

“渤海二号”事件的冲击

1978年初,中央决定重新打开国门,批准石油部“在指定的海域,购买外国设备,雇用外国技术人员,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和所采石油偿还其投资,来进行我国的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决策。然而,就在这个重要时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渤海二号”沉船事故。

1979年11月25日,用巨额外汇从国外购进的设备先进的“渤海二号”钻井船被台风刮翻后沉没,72名石油工人丧生。事件发生时,正值中国海洋石油全面向国际招标并已准备较大规模地进行国际开发。到底对外开放、引进先进设备好不好、要不要,成为当时一个严峻的问题。

“渤海二号”事件给当时的石油部和中国石油人带来的冲击之大,几乎是毁灭性的。才上任不到两年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被免去部长职务,主管石油工作的国务 院副总理康世恩被记大过处分。此后,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开展对外合作工作时不再雷厉风行,而是等待和观望。

“魏宗国”声讨“卖国行径”

就在国务院作出对“渤海二号”事件的处理意见的同时,一场更大考验已经逼近。

导火线是美国纽约的一份中文报纸——《华侨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这篇署名“魏宗国”的文章发表于1980年1月25日,距“渤海二号”沉船事件公布一个多月。文章一上来就充满着火药味,“魏宗国”出于对“卖国主义者的强烈义愤”,对石油部主持签订的中日石油合作合同进行“剖析”后认为:“中日合作勘探开发渤海石油的协议中,中方和日方的报酬比例为1∶1.35,而国外的合同资源国和外国投资者的分成比例一般是4∶1。”显然,这么大的反差,说明了中国石油部和一些官员在与长期敌对中国的日本人“做着不可见人的勾当”。文章还以“事实”说明:“合同签订不到几十天,日本人已将其投资的7亿美元,连本带利赚回来了!”“魏宗国”据此预言,中国与日本的合作,将使中国“在15年的合同期内,损失1000亿美元”。

中科院情报所有位姓孟的女士读到了“魏宗国”的文章后,以“万言书 ”的形式向中央领导反映石油部的“卖国主义行径 ”和“铁的事实”。

阵营豪华的论证会

孟女士的“万言书”一路过关地走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沉思许久,邓小平在信的上端重重写下一行批示:“秋里、谷牧同志:请你们约集一批专家,好好论证一下。”

1981年3月23日,“渤海论证会”如期举行。此次论证会的阵营之豪华是空前的。24个国家部委及主流媒体单位,近百名国内顶级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民、杨波主持。

秦文彩(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代表石油部作了一个整体发言,他就中方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海上石油吃不吃亏、合同主要内容和具体操作等问题,一一作了详实的阐述。然后,秦文彩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对“魏宗国”的文章一一进行了批驳。秦文彩讲话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

“谁对秦文彩同志的发言有异议或问题,可以自由提出来。”会议主持人清了清嗓门,示意会场安静。他把目光移到以孟女士为代表的“原告”一方。

“我想问,石油部在不同地质部商量的情况下,便同外国公司签订了协议,这样做是否超过了石油部管理的范围?”早已耐不住的孟女士站了起来,对着秦文彩责问道。

“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石油部只是在工作范围内行使部门职能。再说,地质部的孙大光部长是知道我们的工作的。”秦文彩站起来回答道。

“你们是不是在搞租让制?”另有人提问。

“不是。”秦文彩回答得干脆,“我们搞的是风险合同。它是一种中外双方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而且,即使在合作区块内,我們中方也保留着打井的权利。”

这次论证会是中国对外开放初期一次规模最大、内容广泛的大论战。它涉及主权问题、经济问题、外交问题、军事问题和劳资问题等等,几乎涵盖了与外国企业合作经营的所有内容,是一次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作先导的理论与实践的大辩论、大交锋和大总结。

中央对这次论证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次论证会对我国海上石油的开发起了推动作用。

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当时,新华社报道后,国外有媒体评说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举动”。路透社等西方媒体则认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好比中国开启国门后,驶出的第一艘面向世界的巨轮,它的意义不可估量。

(摘自《党员文摘》 )

猜你喜欢

石油部渤海外国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渤海国文化浅析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伊政府称不延长美军撤军表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