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胡琴艺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群众性”特征

2020-03-23李佩轩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群众性群众文化

李佩轩

摘要: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大推动力。从中央各级政府到地方的社区、街道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建设都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自娱性、 倾向性、承传性的特征,而群众性是其最显著特征。胡琴艺术作为一门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进程几乎同步而进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胡琴这一门类的拉弦乐器伴随着群众文化的发展一直到今天,其群众性的特征越发重要。

关键词:胡琴艺术;群众文化;文化发展;群众性

一、胡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胡琴最早起源于唐宋时期,唐朝时称为奚琴,据说是传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因为匈奴族简称为“胡”,后世就称为“胡琴”。胡琴即是拉弦、又是弹奏乐器。唐诗中,可以找到有关胡琴的记录。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说的就是胡琴。宋代时期的胡琴称为稽琴,宋代科学家沈括的《凯歌词》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说明在宋代胡琴已经发展为马尾拉弦乐器出现。

根据史料记载,胡琴类乐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演变后,胡琴已经由单一乐器种类分化为几十种,常见的有,二胡、京胡、板胡、坠胡等等,它们都是胡琴流传到各地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乐器。但是胡琴真正的发扬光大是在20世纪,近代的刘天华改良了二胡,并借鉴了西方的作曲理论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对二胡的演奏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了《病中吟》、《良宵》、《光明行》等十首独奏曲。瞎子阿炳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等名曲。从此二胡成为了可以与西方小提琴相媲美的专业独奏乐曲。到了后世,不仅二胡,京胡、板胡、坠琴等也逐渐登上了独奏的舞台,比如京胡独奏《夜深沉》、板胡独奏《秦腔牌子曲》等等,胡琴早已经跨越了草根与高雅的门槛,成为了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

二、胡琴艺术“群众性”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分析

(一)地位分析

胡琴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扎根于中华文化肥沃的土壤,具有底蕴丰厚的文化特色。它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俗的底层草根的民间艺术到雅的高层次的音乐艺术的延伸和发展,说明了胡琴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在历史的发展中,胡琴曾经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以一种俗文化的的姿态流传在民间,主要用于戏曲和说唱表演的伴奏,极少以独奏的形式出现。

(二)作用分析

胡琴出身草根,一直与百姓为伍,它是最有民间特色的乐器。它既能“大俗”也能“大雅”,俗的彻底,雅的精彩。它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胡琴特有的音色造就了它抒情的特质,它就像一位不离不弃的老朋友,倾听着百姓的苦,分享着百姓的乐,百姓的喜怒哀乐就是它的喜怒哀乐。同时胡琴又十分的合群,它什么样的文娱形式都能合到一起,独奏、伴奏、伴唱、客串都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到一块,胡琴陪伴着广大群众从各种时期一路走过来,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释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胡琴还经常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乐器出现在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上,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美国华盛顿国家音乐厅、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以及世界各国的音乐圣地都有胡琴的身影。

三、胡琴艺术“群众性”在群众文化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虽然胡琴艺术现在是百花争艳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刨除了专业的艺术机构和庞大的艺术人群,从基层的广大群众中的欣赏来看,胡琴的欣赏和传承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现在好多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对传统的艺术存在着偏见,对西方的艺术盲目的崇拜,就导致了胡琴艺术的欣赏接受比例越来越低。再加上胡琴作品的方面缺乏专业作曲家的关注,导致了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从而导致了人们对胡琴的偏见。没有了新的好作品问世,虽然胡琴有很多经典乐曲,但是欣赏的人以老年人居多,再加上胡琴以前卑微的出身,多重的因素让年轻一代觉得胡琴是老头或者乞丐才会拉的乐曲,难登大雅之堂。

其次,胡琴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胡琴教学就是采取的一对一的方式来教导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很专业很有针对性,但是这样就缺乏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毕竟基层群众文化是集体表演居多,不需要专业的演奏和技术,再者基层学习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更无法使学习者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建议胡琴的基层教学采取团体的模式。

最后,基层胡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是群众文化中胡琴的教学问题,也是基层传统艺术教学的普遍问题。群众文化需要热情的同时也需要专业,普遍的基层胡琴教授者都是非专业的,虽然投入了很多的责任和热情,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有很多演奏技术不具备,导致无法指导学生享受学习胡琴的乐趣,不能教授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内容。

四、胡琴艺术“群众性”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途径

胡琴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要在群众文化中继续弘扬、传播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硬件上说,首先,现在胡琴的基础教材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但是内容都不够具体,很多教材里面说的似是而非很容易误导初学者,所以说应该规范统一胡琴的基础教材,找专业的胡琴专家团队编写基础教材,让初学者看得懂,方法对。其次,定期请高水平的胡琴老师对基层的文化馆、文化站里的老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整体的业务教学水准,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丰富和完善,打造基层胡琴师资队伍建设。再次,争取专业的作曲家的关注。目前,很多专业的作曲家对于胡琴的创作处于一种怪圈的现象,要不就是一味的移植西方小提琴的曲目,曲目的难度一般都很大,技术要求也很高,对提高胡琴的技术确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一类的曲目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欣赏不了,更不用说美的享受了。要不就改编一些流行音乐或者影视金曲作为胡琴曲目。

参考文献:

[1]杨大鹏.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6(22)

[2]葉崇昌.试论二胡表演与流行音乐的融合(J).速读-中旬,2014(12)

[3]黄晓玲.浅谈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2)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群众性群众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引导工作
大力发展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