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藁城宫灯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路径分析

2020-03-23邓小羊白玉帅

歌海 2020年1期

邓小羊 白玉帅

[摘    要]为实现藁城宫灯从资源到资本的跨越,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打造“文化藁城”名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出宫灯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没有成套的产业振兴规划;缺少龙头企业,企业的融资比较困难;传承人人文美学素养较低;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空间遭到破坏。未来一段时间,区政府应加快出台振兴宫灯艺术政策,加大财政支持;行业合力打造示范性龙头企业,形成集聚、辐射效应;传承人吸收新时代元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共同促进藁城宫灯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藁城宫灯;资源资本;文化藁城

传统手工工艺是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藁城宫灯作为地方传统手工工艺的“非遗”代表之一,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藁城宫灯应抓住机遇,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地方宫灯发展经验,形成政府、企业、传承人三者之间的合力,实现其从资源到资本的良性蜕变。

一、藁城宫灯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

(一)藁城宫灯的流变

相传,藁城宫灯产生于汉朝,盛于隋唐、明清之时,现已成功入选第二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藁城县志》所载:“藁城的紗灯扎做工艺始于东汉,盛于隋唐,是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①另据《河北村镇词典》记载:“相传,清雍正年间,屯头村一李姓老汉有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便做几对灯笼挂在自家门口,以增添节日气氛。有一年,他做了几对精致的灯笼到藁城集市上去卖,恰被县太爷看见,并全部买下,挂在县府整日观赏。这一年又到了进贡日期,县太爷为取悦皇上,将自己心爱的灯笼献进宫内,果然被雍正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便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到处挂上了大红灯笼,由于是皇宫专用,于是人们将贡灯称作宫灯。”②藁城宫灯分为红纱灯(纱罩灯)、仿古木雕宫灯、走马灯、大型电动彩灯、工艺纸雕彩灯等,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多次作为艺术品进行海内外展销。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现在,其在大场合使用十余次,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悬挂在天安门和奥运赛场,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2014年作为“南京青奥会特许商品”。在传承人方面,藁城宫灯不同时期的优秀传承人有李老硕、张廷柱、张风军等。其中,张风军在继承传统宫灯生产技艺时,借鉴传统六方宫灯的造型,融入蔚县剪纸图案,开发了特色“工艺纸雕彩灯”系列。

(二)藁城宫灯的艺术特征

藁城宫灯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题材多变、造型多样。题材在图案上以龙凤为主,诸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随着工艺制作的成熟,引入了民间文化的吉祥图案双喜鸳鸯、连中三元、马上封侯、太平有象、花开富贵、吉庆有余、龟鹤齐龄等,另外还增加了新时代元素,比如奥运福娃、世博吉庆,还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绣到宫灯面上,既有利于彰显时代特色,又有利于丰富宫灯题材。藁城宫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独特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上盖下托、镂空装饰、寓意穗坠。藁城宫灯的“非遗”传承人张风军在继承传统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造性地生产出吉祥工艺纸雕彩灯,颜色为中国红,材料为玻璃卡纸、人造丝、仿景泰蓝珠,重量为0.07kg左右,由上灯架、灯帽、灯体、下灯架四部分组成,制作工艺为印刷雕刻。吉祥工艺纸雕彩灯沿用了上盖下托的传统造型,也受到了六方宫灯的影响,但“一改六方宫灯的连接方式,其灯帽以上部位连为一体,造型连绵起伏,不再是水平直线。工艺纸雕宫灯只采用穿插的方法,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六方宫灯造型和木雕宫灯的榫卯工艺”①,充分体现出藁城宫灯的创新意识。另外,藁城宫灯还吸收了蔚县剪纸工艺,将其融入宫灯创作之中,为其增添了活力。

(三)藁城宫灯的文化价值

中国灯笼的造型、种类,在世界上是别具一格的,这与民族特征、文化空间有很大关联。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和合、天圆地方,反映到灯笼即“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寓意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显示社会身份,象征社会秩序。古代社会,富商巨贾、达官显贵往往在门前挂灯笼,手书“赵府”“周府”“李府”“相府”“将军府”“尚书府”等,以显示其社会地位。第二,烘托节日氛围,营造喜庆色彩。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彩灯,以庆祝节日的到来。婚嫁时分灯笼也是少不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嫁娶之时,无论男方或者女方,家家都要悬挂连串的灯笼,以示福寿连绵、红红火火之意。第三,隐喻人品,激发斗志。中国古人喜欢寓意于物,苏轼在《宝绘堂记》记载:“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古代社会,灯笼都是镂空的,因此多形容人正直、表里如一、看事物比较通透。徐矩在《事物原始》载:“灯笼,一名篝烛、燃烛,于内光映于外,以引人步,始于夏时。”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都在说明灯笼的光能够催人奋进。第四,寓意佛偈,祈祷太平。民间的盂兰盆会“照冥荷花灯”,即让鬼魂拖着河灯,早日超度,古代每逢战乱之后,受佛教“目连救母”的影响,政府及民间都会组织放河灯活动,为死者超度,为生者祈福。

二、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困境

(一)政府扶持力度较小,没有形成成套的产业振兴规划

查阅藁城区政府官方网站发现,近十几年藁城区政府都没有制定过相关的融资、行业管理、知识产权等产业促进政策。可见,藁城区政府在保护、促进宫灯产业发展方面,稍显滞后。事实上,如果政府缺少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打造品牌的观念,会间接影响宫灯发展轨道。“由于缺乏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艺术品难以与市场接轨,艺术品就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市场。”②所以,区政府应该尽快建立经纪人制度的行业规范,打造行业的专业经纪人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明确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藁城区应该尽快制定产业政策,包括资金金融支持、行业标准制定、产品交易平台等务实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宫灯产业的发展。

(二)品牌竞争力不明显,企业实力偏弱

藁城宫灯作为地区性的传统手工工艺,包括政府、行业内部似乎都缺少打造其品牌竞争力的意识,在田野调查中,随机询问了几家宫灯生产作坊关于品牌竞争力的了解程度,超过半数的人不甚了解。《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关于竞争力的定义:“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面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竞争力正是上述竞争主体争夺某种东西或资源时的能力。”季六祥指出:“品牌竞争力广义上涵盖企业、产业、区域、国家或国际诸层面竞争力关于品牌形象的整合与统一,狭义上则指品牌在竞争性市场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品牌更有效地获得市场认同与支持的整体形象特质。”①目前,市面上存在藁城宫灯、洛阳宫灯、北京宫灯等不同种类的宫灯,其品牌影响力大多及于当地,并没有产生溢出效果。另外,藁城宫灯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龙头企业在行业生产中可以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宫灯市场的拓展、技术的更新换代、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藁城地区经济发展。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面临着竞争力弱、安全系数低、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由家庭生产转入现代企业性的生产无疑是必然道路。因此,政府、行业应该合力培育龙头企业、保护小微企业、淘汰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从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才能加快藁城宫灯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传承人素质较低,缺乏工匠精神和现代美学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② 藁城宫灯传承人又可以分为“一般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但是实际上,无论“一般传承人”还是“代表性传承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工匠精神和美学素养。《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藁城宫灯传承人、从业者都缺乏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将“传承人、器物、精神”合三为一。不可否认,传统的宫灯从设计到成品,都蕴含着从业人员的审美,其能够流传下来,也必然有其道理。但是,经历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西学东渐”过程的中国,其“西化”色彩已经很浓厚,反映到工艺美术上,即已经习惯于用西方的审美来看待传统的手工工艺作品。藁城宫灯的传承人在生产创造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关系,传承人设计宫灯不应该仅仅囿于传统的“天圆地方” “拙朴”观念,也应该借鉴西方的设计元素。调研中,曾委婉建议藁城宫灯生产者借鉴现代的设计理念,部分人的反应是“那就不叫宫灯,叫洋灯”,部分人说“没有这个条件”,可见,传承人是缺少现代设计美学素养的。

(四)融资能力弱,缺少现代信息交易平台

“资本和金融是文化产业领域的基本生产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的资源构成要素,吸引外部投资或者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即上市融资,可以有效整合资本资源。”③区政府投融资政策不健全、从业者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造成藁城宫灯生产面临巨大资本和金融压力,未能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藁城宫灯作为“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开发的。然而,藁城却没有建立起宫灯现代交易平台。屯头村的一位宫灯生产者表示“各家生产各家的,谁都不知道谁家的情况,也不知道具体的行情”,这就是典型的缺少现代交易平台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宫灯具有典型的节日性,具体而言,在过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喜庆节日时,宫灯需求比较大,家庭作坊的生产者便一拥而上大量生产,形成供过于求、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的恶性循环,即出现“由于商品生产和销售呈现单一的供求关系,所以供需信息变得比较紧张,造成了半年忙碌半年闲的经营状况”{4}。因此,上至区政府,下至宫灯从业者,都应该积极建设现代信息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共享宫灯交流信息,而且从长远上看,这对宫灯的转型升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有裨益。

(五)人文包装能力不足,没有发挥新媒体营销能力

生产性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人文性包装更强调的是产品独特的设计、产品蕴藏的文化、产品包含的故事。藁城宫灯的人文性包装有待加强。首先,宫灯的设计缺少创新性和时代性,“上盖下托、镂空、穗坠”的确是藁城宫灯的标识,但是在与同类型的自贡宫灯、洛阳宫灯等产品竞争中,仅仅依靠这些设计又是绝对不够的。其次,宫灯蕴藏的文化开发不足,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喜庆的文化上,靠喜庆而活是宫灯行业很大的写照。再者,藁城宫灯缺乏故事,使宫灯内涵单薄。“我卖的是灯笼,又不是故事”,调研中,经常听到这句话。诚然,灯笼是产品,但灯笼也是故事,这二者不是矛盾的,“产品+故事”的组合拳难道不比“产品”本身更具有竞争力吗?传统的老一辈手工艺者大多秉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则,但是,社会的急剧发展已经变成“酒香也怕巷子深”。宫灯应该借助新媒体营销,“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开展的营销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1}。藁城宮灯的微信公众号从2015年4月开始运营,截止到2019年7月,只有19条推送,而且这19条推送还不完全是关于宫灯的,有将近一半是关于采摘、垂钓、农家乐的推送。藁城宫灯也没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在当今新媒体的两大主要阵地上,藁城宫灯一个也没有把握住。藁城宫灯博物馆号称“国内唯一的博物馆”,这表明宫灯的生产者意识到文化营销的力量,也在积极努力地打造藁城宫灯的品牌。但是仅仅建成一个私人性而非公益性的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保证微信公众号推送、维护宫灯博物馆运营,其实就是在维护藁城宫灯的形象,微信公众号的长时间不更新,博物馆的低质量运营,反而影响了藁城宫灯的品牌形象。

(六)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空间遭到破坏,市场需求下降

近代中国经过所谓的“西学东渐”后,传统的文化基因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藁城宫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也未能幸免。1974年法国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文化空间”理论,“凡是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古老习惯确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举行的大型综合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形式,遍布在我国各地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庙会、集市等等,都是最典型的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2}。显然,中国经过社会转型以后,“非遗”生存的人文环境遭到了破坏。具体到藁城宫灯而言,一是传统的汉民族建筑转型到现代的楼房建筑,缺少了门墙的建筑,对宫灯的需求减少,二是受西方节日的冲击,部分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削弱,造成宫灯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当然,宫灯市场趋向饱和、竞争激烈也造成藁城宫灯需求减少。首先,宫灯市场上存在自贡宫灯、洛阳宫灯、北京宫灯等不同的品牌,而且这些牌子比藁城宫灯更具竞争力。其次,藁城宫灯没有自己的灯会。众所周知,灯会能产生极大的带货能力,不仅如此,灯会的举办和展览,也是宫灯推陈出新、提高质量的重要契机。很是遗憾,藁城宫灯并没有这样的平台。

三、从资源到资本的可行性转化路径

(一)政府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实施“文化藁城”战略

藁城宫灯作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地方的文化记忆,属于共同的文化遗产,政府、社会都应该支持其发展。具体到政府,在宫灯的生产运营中,应发挥合理作用。第一,注入生产研发资金,提供专项贷款。201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到“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①。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再贴现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小微企业500万元及以下小额票据贴现”②。藁城区政府应给予藁城宫灯财政支持,这样不仅会加速宫灯的推陈出新,对其旅游也会产生促进作用。第二,围绕宫灯生产加工,加快现代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宫灯交易信息平台,共享宫灯交易信息,了解最新行业发展脉络。第三,建立健全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奖励制度。苑利谈到“尽管我们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全民性(春节、端午),但即或在这些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传统文化活动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也仍然是那些知识渊博、才能出众、技艺超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体的保护和奖励,一是可以减免税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是免费培训非遗传承人,提高传承人的专业和设计素养,三是表彰、命名、授牌优秀的宫灯传承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四是免费提供传承人之间交流、切磋的场地,以创新驱动发展。第四,实施“文化藁城”战略,依托“撤市建区”的便利,开发以藁城宫灯、藁城宫面、藁城宫酒为组合的“三宫”文化资源,宣传以岗上镇为首的特色村镇文化和以台西商代遗址为首的古韵文化,这是惠及百万人口的伟大战略。

(二)注重品牌维护,打造宫灯龙头企业

藁城宫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品牌包括产品的名称、包装、价钱、属性、名声、广告。藁城宫灯的着力点可以放在品牌质量的提高和名声的打造上。首先,健全内部品牌保护规章制度,合理使用品牌。藁城宫灯品牌并不是一家一户在使用,难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这就急迫要求行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其次,积极申报行业专利,维护行业利益,如工艺纸雕彩灯的造型设计、制造工艺等,都需要及早申报专利,避免“哑巴吃黄连”事件的发生。龙头企业在行业内外都发挥着示范效应,打造龙头企业需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形成“销售宫灯—产生利润—投入资金—产生利润”的良性循环,壮大企业的实力。另外应和其他种类宫灯开展合作交流,重点放在题材、造型、营销理念、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定期开展“宫灯论坛”,挖掘宫灯深层次文化,赋予宫灯时代内涵,促进宫灯生产性保护,进而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三)发扬“工匠精神”,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墨家协会会长黄焦风认为工匠精神来源于“班墨精神”,班墨精神可以概括为“崇德尚技,述而且作,尚巧达善”。当代的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德艺双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具体到宫灯生产者和传承人,第一,既要有过硬的生产技能,也要有崇高的风尚,宫灯代表性传承人应该通过协商积极探讨、教授宫灯制造技艺,不能仅仅当做“独门秘方”。第二,制作生产过程不能讨巧降低质量要求。宫灯的生产本身比较繁琐,一些生产者为了加快市场投放速度而降低宫灯质量要求,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长远上看,这对藁城宫灯的生产将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关于市场营销,第一,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运营需要专业人士,定期进行资讯更新,及时报道宫灯的最新情况。第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淘宝上冠以“藁城宫灯”的店铺有十余家,这很容易让消费者买到假货,进而失去对宫灯的信心。藁城宫灯应该打造由宫灯行会认可的旗舰店,而不是出现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另外,京东上并没有藁城宫灯的旗舰店铺,可见,藁城宫灯的电子商务开展不容乐观。第三,应由政府、从业者联合投放广告,加大地域性的宣传力度。在地方性的机场、地铁站、高铁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投放广告,以增加知名度,拓展市场,挖掘潜在客户。

(四)提高宫灯企业融资能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就是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① 藁城宫灯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且大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宫灯企业可以通过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营业收入等内部资金转化为多种形式投资的过程。”② 具体而言,企业应将营业收入的10%到20%投向宫灯生产领域,这不仅能加大宫灯研发投入,也能间接促进制造业发展,内源融资是藁城宫灯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一种不依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活动,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的方式”③。在区一级的地方,直接融资比较困难,因为通过中介的融资不仅利率较高,同时也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问题。间接融资相对比较适合藁城宫灯,企业可以通过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担保方式向政府、银行、社会贷款,且贷款利率也比较低。解决藁城宫灯融资难问题是其打造品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

(五)定期举办藁城灯会,提高宫灯知名度和竞争力

自贡灯会、秦淮灯会作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灯会,不仅对自贡、南京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宫灯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藁城曾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举行庙会,庙会期间,周围的村民都会赶来欣赏花灯,于是形成特定的民俗“十五十六看花灯”。近年来,政府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再支持庙会的发展,灯会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政府和社会应当支持灯会的组织和发展,不应该以安全为由,将灯会扼杀。宫灯的良性运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办灯会提前报政府审批,政府提供场地,组织专门人力以保证安全。有作为的政府,不应当因噎废食,阻碍宫灯的发展。第二,探索灯会的运营模式,释放灯会的活力。黄波指出自贡灯会的运营模式为:第一种模式在2000年以前,为“政府组织,企业参与”;第二种模式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为“政府主辦,业主承办”。④因此,藁城灯会的运营模式是“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还是“政府主办、企业承办”,或者是第三种方式,这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第三,明确藁城宫灯的发展方向,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王小军指出秦淮灯会的发展方向为“灯市灯彩的大众化路线、旅游产品的精品化路线、大型灯展的产业化路线”⑤,藁城作为区级城市,灯会的潜在客源为周围村落的村民和部分隐藏的市民,更适合走大众化路线。

四、结语

藁城宫灯作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藁城而言,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藁城政府、社会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政府只是简单地将其申遗成功,并没有配套的保护和发展规划,从业者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宫灯从资源到资本,或者说是将其产业化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如何处理好资源与资本的关系,并不是藁城宫灯独自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这个复杂的难题。藁城宫灯作为传统手工工艺的“非遗”,是可以进行资本转化的,或者说,是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未来一段时间,希望各方合力促进其发展,构建藁城宫灯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