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东芝
2020-03-23居然
居然
创立距今145年的东芝,曾研发出日本第一台国产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在日本制造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近年跌宕起伏的命运,是日本综合性机电企业凋敝的缩影。
2015年东芝巨大财务丑闻曝光之前,日本已出现过三洋退市、索尼“断臂求生”、夏普“卖股自救”等事件。
经历了核电战略转型失败的危机,东芝以財务造假、三代社长道歉辞职的结局蒙羞离场,不得不卖掉家电和医疗设备等一连串的业务部门。为了弥补花大力气收购而来、已经破产的子公司西屋电气的巨额亏损,东芝也只能将断臂之剑砍向了核心资产—芯片业务。
东芝出售的芯片业务,是整个东芝唯一盈利的部门,在世界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地位仅次于三星。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财季,以存储业务为主的存储及电子设备板块,给东芝带来了营收额的41.6%。
无论哪家外资竞购成功,日本政府都希望竞购财团内部越分散越好。
有肉的地方,必会引来猛兽。在东芝倒下的地方,产业链上下游的大小公司,正眼睛血红地抓紧一切机会,期待着从其身上分得一杯羹。
四路兵进
2017年2月,深陷财务危机的东芝向市场放出剥离闪存业务的信号,成立了子公司东芝存储公司,希望出售其多数股权。一石激起千层浪,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公司蜂拥而至。
东芝存储公司的首轮招标,吸引了大约十家公司参与。不过其中并没有日企的踪影。一直以来积极呼吁日本企业参加投标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对此十分不安。
事实上,早在2016年年底,日本经济产业省便派遣高官走访日本国内企业,探寻援助东芝的可能性。其中包括2016年收购东芝半导体大分县工厂的索尼、日立制作所,以及其他关联的材料产业。
2015年7月,东芝巨大财务丑闻曝光,当时的总裁田中久雄及其他高管公开道歉
东芝的半导体技术很重要,但面对半导体业务每年需要的巨额投资时,没有人挺身而出。当时一名日本经济产业省高官表示,这似乎体现出“日本制造业的现状”令人失望。
日本制造业辉煌难再。20世纪80年代,世界前十的半导体企业有六家都是日本企业,而且包揽前三。但近些年来,日本综合性机电企业,包括索尼、松下、NEC、夏普等,在新业务的选择上屡屡“跑偏”,前景并不乐观。它们当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则处境艰难。
东芝半导体是硕果仅存的日本公司,日本之外的企业不免怀有问鼎之意。
多轮博弈之后,11家公司和私募基金分成了4个财团参与其中。这场竞购,俨然升级为多国企业角力的舞台。
四方竞购者分别为:日美韩联合财团,包括日本官民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贝恩资本和韩国芯片公司SK海士力;美国存储巨头西部数据和私募基金KKR资本组成的联合财团;美国芯片公司博通和私募股权基金银湖资本组成的联合财团;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牵头的财团,包括苹果、戴尔和金士顿,这几家都是对存储有需求的下游制造商。
四路兵进,对每一方而言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不过,无论哪家外资竞购成功,日本政府都希望竞购财团内部越分散越好,确保日方日后还能掌握东芝绝对股权。
鸿海冲锋
鸿海集团是买家当中出价最高的一位,对东芝闪存芯片业务的报价达270亿美元。据悉,东芝的芯片业务板块,合理估值在140亿至180亿美元之间。而鸿海祭出了一个让竞争对手们望而生畏的价格,超过了当时所有意向企业的最高报价。
相比其他竞购者,鸿海集团的创办人郭台铭收购东芝的意图似乎更为迫切。鸿海旗下的富士康,代工出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制造能力,但是向自主品牌迈进的路上,还缺少很多技术和组件,收购将是其最方便的“法门”。
2016年收购夏普之后,鸿海集团已经完成了面板业务从低端到高端的布局,基本掌握了家电产品的自主设计生产能力。如果能再拿下东芝,有望向上游拓宽产业链。郭台铭强烈看好8K显示在各个领域的价值,他曾称,“8K影像、大数据等应用产生海量数据,最后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设备”。
因此,郭台铭在不同场合都展现出对东芝势在必得的决心,还费心拉来苹果、戴尔、金士顿助阵。与私募基金相较,鸿海提出,自身的优势在于可以长时间用心经营东芝,而不是脱手卖掉套取利润。他对东芝下了保证,表示会像对待夏普一样,让日本经营管理层持续经营,使东芝半导体成为百年企业。
尽管鸿海集团的承诺看上去十分符合东芝的心理预期,还给出了比日美韩联合体高出50%的价格,但东芝最后依然没有“选择”鸿海。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鸿海集团主要工厂设在中国大陆,日方不愿意让半导体技术外流到中国;二是担心鸿海出尔反尔,价格跳水。此前鸿海收购夏普时,协定完成后,鸿海出资额较原先的方案大幅缩减,到谈判最后关头,夏普只能无奈接受鸿海“大砍价”。很难说郭台铭不会对东芝故伎重施。
郭台铭对鸿海的出局表示不服。在看到《工商时报》头版标题“竞标东芝半导体,鸿海出局”时,他愤怒地当场撕掉报纸,并宣称“鸿海竞标东芝并没有出局,我还有五成以上把握”。
消息传出,四路兵重新整合。鸿海集团牵头的财团机会不大,苹果、戴尔和金士顿临阵倒戈,加入了贝恩财团。
距离最终竞标的倒数前两周,郭台铭在台北家中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为自己鸣不平:“经济产业省为阻挠我们,甚至跟苹果说,鸿海已没机会了、不用合作了。”他批评日本政府介入竞标,处处给自己“穿小鞋”。
此外,日本要求投标的美国企业,确保防止东芝技术外流和维持就业。因而,原本被看好的美国芯片巨头博通,由于可能在收购后进行裁员,也不在日方的考虑范围内了。
“友军”狙击
西部数据在2016年以158亿美元收购闪迪后,成为东芝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拥有三个NAND闪存工厂。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合作伙伴,对东芝存储公司有优先购股权,其在第一轮竞标中的出价远低于博通和鸿海。
在看到《工商时报》头版标题“竞标东芝半导体,鸿海出局”时,他愤怒地当场撕掉报纸。
身为美国硬盘生产商的西部数据,由于刚刚完成了对闪迪的收购,已经没有充裕的资金再进行一次重大交易。但是拥有东芝旗下芯片企业,是迈入一流芯片制造者行列的绝佳机会。
为了防止这块“肥肉”落入竞争对手的手中,西部数据在参与竞购的同时,利用“合作伙伴”的身份向东芝施压。
西部数据CEO史蒂夫·米利根,通过一封信向东芝发出警告,称东芝未经允许出售合資公司股权,违反合资协议,要求以西部数据独占存储子公司股权为前提,开展实质性的独家谈判。
在信中,他还为自己的低价要约作出解释—2万亿到3万亿日元的报价,已经超出了东芝芯片业务的合理价值,并引用了自己的分析师对该部分业务估值1.5万亿日元的判断。
对东芝来说,“壮士断臂”已经够让人糟心了,如今还要面对合作伙伴的“背后一刀”。东芝方面当即否认了西部数据要求东芝优先与其进行谈判的主张,并坚称有权销售其半导体合资公司的股权。
两不相让,争端继续升级。在其他努力均未获成功的情况下,西部数据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试图确保在东芝出售存储芯片业务时的话语权,同时还向其他竞购者发送起诉信。
身为美国硬盘生产商的西部数据,认为自己作为合作伙伴,对东芝存储公司有优先购股权
东芝立刻反击:如果西部数据不同意东芝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将采取责令相关员工离开工厂等对抗措施。
但东芝也有所顾虑,西部数据的反对,可能拖慢东芝出售芯片业务部门的进程。东芝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它需要在次年3月底前完成出售芯片业务的交易,弥补核电业务的亏空,否则会面临股票摘牌的风险。
贝恩胜利
最后,四路兵只剩下两路:贝恩财团和西部数据。
西部数据仍在威胁利用仲裁来阻止交易的完成,但贝恩资本并没有坐以待毙。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低调而不失侵略性,曾在多个有争议的案件中竞购成功。
贝恩资本为首的财团,提出了约190亿美元报价的收购要约,被作为优先竞购方。重要的是,他们中的成员包括来自日本政府背景的银行。
鸿海失去竞购成功的可能性后,苹果在贝恩资本的说服下选择了“倒戈”。从苹果的角度来看,东芝是全球第二大NAND芯片生产商,而苹果是全球最大的NAND买主。如果西部数据竞购东芝成功,那么苹果对芯片产品的议价能力也会随之丧失。
有传言称,苹果对西部数据发出过威胁:如果西部数据收购了东芝芯片业务,那么苹果未来就不再购买该公司的芯片。不过,苹果一直拒绝就此事置评。
2017年年末,贝恩资本出面和西部数据进行了最后的谈判。西部数据提出了一个要求—在东芝存储公司上市之后,获得部分股权。此前,贝恩资本表示,东芝存储公司在独立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将在日本上市,时间期限大约为3年。
最终,西部数据与东芝达成和解。双方相互撤销了在国内外法院提起的诉讼,继续展开合作,还确认将共同投资日本岩手县北上市的新建工厂。此外,东芝会对贝恩财团的韩国芯片巨头SK海力士设置一定限制,以避免影响到其与西部数据的合作。
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东芝终于把芯片业务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由贝恩资本牵头的日美韩财团联盟。交易后,东芝集团持有东芝存储公司40.2%的股权,加上另一家日本股东豪雅掌握的9.9%,日方最终持有东芝存储公司过半的股权—正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
这一交易,后续还需要通过反垄断监管部门的审查。为了获得中国这个存储器的庞大市场,该交易也要通过中国反垄断部门的审查,最终耗时6个月。
存储业务的出售,强势拉动了东芝当期的季度利润增长,然而“瘦身续命”并非长久之计。卖来卖去,东芝曾经引以为豪的重要事业和部门都不复存在,可以再拿来交易的业务也所剩无几。目前,东芝最大的营收来源为基础设施板块,新的增长点并不明朗。
2019年7月,东芝存储器公司提出将推迟在东京证交所的IPO计划。他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智能手机销量不佳,这导致半导体市场特别是存储市场的前景恶化,业绩可能陷于低迷。东芝半导体的上市计划可能将推迟到2020年上半年。
曾经代表日本科技实力的东芝,免不了被后来居上者瓜分的命运。它能否再次站起,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