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毕业的就业市场情况调查
2020-03-23雷荧
雷荧
本文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总结经验,在教学反思中提升等多种手段,实现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中的自我完善。国家、社会的重视,用人单位的关怀也是促进其就业的关键,同时高校人才培养应以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为标准,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应以模拟、竞赛为主要形式,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希望以此为教育技术专业提供理论参考。
一、聘用条件不容乐观
毕业生的薪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性质等聘用条件是保证毕业生工作质量的基础。以近三年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来看,68.18%毕业生的年薪在20000元以下,也就是月薪不足两千元,而2018年辽宁省企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092.5元,这反映了幼教行业工资水平偏低。从工作时间上看,59.09%的毕业生每周工作35~45小时,平均每天8小时左右,而20.45%的毕业生每周工作45~55小时,甚至有10%的毕业生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即每天平均在9小时以上,每天有一个多小时的加班是工作中的常见现象。在调查中有些毕业生反映她们的加班工作大多是班级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午教研活动加班,如果赶上单位检查、评估等事情的时候,甚至周末也会加班。这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付出多收入少的现状反映出毕业生对工作环境并不满意。特别是在民办私立园中毕业生流动性大,很多毕业生忍受不了付出多而收入少的现实纷纷选择其他工作。从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上看,毕业生更多选择到公立学校工作,这与公立学校教师待遇较私立学校高、工作稳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即使不去公立学校,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到大型私立学校或民营机构工作,在大型私立学校或民营机构毕业生也能得到相对高的报酬、相对好的发展空间。
二、个人發展前景黯淡
对于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而言,要想在漫长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是十分困难的。很多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毕业生都曾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不满足但又充满了无奈,这其中也包含很多认真工作积极向上的优秀教师,但由于多种原因也无法获得更好的职业成就。调查结果表明,47.73%在学校工作的毕业生每年接受1~3次职工培训,18%的毕业生甚至没有任何培训机会。56%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工作3~5年后的年薪为三万元左右,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则更低,达不到辽宁省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些毕业生的晋升机会只有60%,[ 曹彤.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9年07期 58页]严重影响毕业生将来的职业专业化发展。且当前的学期教育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对于教育技术从业者进行培训和保护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没有完善的晋升体系和加薪标准,因此对于从业者个人发展情况来说十分不利。
三、劳动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完善的带薪休假制度、适度的劳动强度、合理的劳动合同是保证劳动者经济、社会权益的重要途径。[ 罗津.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3]调查中发现,50%的单位没有完善的带薪休假和加班薪酬支付制度;40%的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从未与工作单位签订合同;50%的单位没有工会组织,出现劳动纠纷的时候没有有效的平等协商机制;38%的单位没有给毕业生上任何社会保险。由此看出,毕业生的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令人担忧。上面也提到了很多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所以也就无法得到劳动法的正常保护,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为了方便与这些毕业生谈条件的重要筹码。因为无法获得劳动法的正常保护,所以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受到不平等对待或者自身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但为了继续工作也只能默默忍受。
四、结语
本文从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中发现了当前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未来信息技术教学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清新、流畅的审美愉悦中获得真实、及时的科学知识。而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我们尽快探索一条中国式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之路,是既迫切又重要的课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