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儿”的白岩松他不只是央视主播
2020-03-23
爱摇滚:被时事节目“耽误”的乐评人
1985年,白岩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了《一无所有》。高亢强烈的音乐节奏,近似北方民歌的曲子和口语化的歌词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令众多年轻人热血沸腾,白岩松也不例外。
1989年,白岩松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报社,成了一名记者。因为喜欢音乐,他被报社指定负责文娱栏目版块。对白岩松来说,这等于有了自己“笔耕”的阵地。那时正值中国摇滚的黄金时期,白岩松觉得自己不能只停留在欣赏上,他有责任對摇滚乐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爱好者领略摇滚的独特魅力。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开始撰写音乐评论,黑豹、唐朝、滚石、黄家驹他都写过,那种笔下生花的状态让白岩松甚至有了“摇滚圈中人”的感觉。
白岩松不仅写乐评,而且还呼吁整个社会都要善待摇滚乐。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后,白岩松从幕后走上了台前,成为央视新闻主持人的他仍心系摇滚。2004年“两会”期间,他曾就北京文化建设上交了一份名为《北京要包容摇滚乐乐人和所有北漂文艺战士》的提案。2011年4月,美国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首次前来中国演出,当时摇滚圈在国内风评很不好,有很多负面新闻。白岩松再次为中国摇滚发声,他认为不应该在任何类型的音乐上附加更多的东西,对多种文化形式的自信和包容,也是中国形象的一部分。
在白岩松看来,摇滚精神已经深入他和很多同龄人的骨髓,虽然他们不会拿起贝司和吉他,可大家正在各自的舞台上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摇滚”着。
爱看球:调侃奥运会的“段子手”
作为时事新闻主播,白岩松需要在镜头前严肃、严谨。但只要稍有机会,白岩松性格里的幽默就会跳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央视段子主播”。
白岩松“段子手”的称号最早起源于他在各大体育赛事上的解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面对全国观众,他一本正经地坐在镜头前,说的却是:“球王贝利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席开幕式,但是一个月前,他刚和他的日本后裔女友完婚,很多人想知道,一个月之后,他的身体为什么变得这么糟糕……他毕竟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我们祝愿他早点恢复健康。”
讲段子的最高境界是既幽默又不尖酸刻薄,白岩松自己解释道他也许是天生的段子手。他的俏皮话,语言简洁,信手拈来,看似随意间蕴含着深意。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中国球迷、赞助商、小龙虾一股脑地跑到俄罗斯狂欢,对此白岩松说:“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的都去俄罗斯世界杯了。”乍一听想笑,但仔细琢磨却让人笑不出来。
白岩松时刻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应有的态度和清醒,如果白岩松的“说”体现了他的幽默,那么他的“不说”则更体现了他的深刻。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仪式上,当日本代表团入场时,白岩松并没有配上解说,而是选择沉默。当日本代表团走出镜头时,白岩松的解说词随之而来:“1948年的奥运会有两个国家是不被允许参加的,一个是德国,另一个就是日本。”
几十年丰富的主持经验,让白岩松能在节目中举重若轻,各种风格随意转换。《乐队的夏天》现场,白岩松游刃有余地调侃主持人马东:“我想看一个完全不懂乐队的马东,能把这个节目做成什么样。”随后,又将几位嘉宾按颜值比作情歌、后摇、民谣、说唱、重金属,说自己长得很朋克:“我听说在这儿,有人说朋克很土,对,我就代表比较土的那个。”将摇滚元素融合到个人气质中去,既是幽默的调侃,又低调地引出自己,恰如其分的段子让白岩松一下子跳出央视主播的形象,成了观众心中的摇滚“老炮”。
爱嘻哈:做个有态度的“玩咖”
爱听摇滚音乐、在工作中直播单口相声,这么会玩儿的白岩松,生活里怎么会是一个无趣的人呢?早在2002年的中央电视新闻评论部年会上,他就改编过崔健的歌曲《不是我不明白》,并用说唱的形式和崔永元疯狂比拼,甚至还来了一段手舞足蹈的“央视有嘻哈”,可比现在网上大火的综艺节目早了十几年。
可是,当你看到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便以为他私下里很“垮”,那就大错特错了。白岩松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朋友们都知道他三次在足球场上踢断腿,是球场上的“拼命三郎”。连前《天下足球》的主持人也说他:“平时看白岩松在镜头前端着,但其实他踢球喜欢玩命。”“要不就不玩,要玩就玩好”是白岩松对待“玩”的态度。
如今,年过50的白岩松依然在足球场上飞奔,并经常与专业球员切磋,他在场上拼命的那股劲头,比年轻人还足。
已过天命之年的白岩松,内心丰富得让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对未来的生活,白岩松依然乐观豁达,他希望自己60岁的时候体型还不错,做一个可爱的老头,还幽默地劝诫天下老人:“多穿点好看的,别很多东西不舍得扔,别成为孩子眼中讨厌的父母。”
据《恋爱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