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宏杰:朱元璋适合当村长,而不是皇帝

2020-03-23曾勋

廉政瞭望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氓朱元璋皇帝

曾勋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本书是知名历史学者、本刊专栏作家张宏杰的新作。作者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朱元璋的得失成败,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朱元璋。明朝与唐宋相比,为什么有迥然不同的朝代“性格”?唐宋变革论所指认的中国近世“现代性”转变为何在明朝出现反转?这些问题,都在作者对朱元璋的性格和他所处文化的细致剖析中得到解答。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句话是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精妙地概括了矛盾而复杂的朱元璋。元末时期,朱元璋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极佳、有决断力,这些不同于豪强的“圣贤”的特质,助他登上大位。

公元1368年,40歲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然而,当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却以残酷恐怖的屠杀手段,推翻八百年来的传统政治制度,将专制政治发挥到极致。他废丞相,屠功臣,设立锦衣卫,贱视文臣,推行严密的里甲制度,强制民众迁徙,干预民众从业自由,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张宏杰一开始并未以宏大叙事的视角入手,关注这样的变化,而是从朱元璋本人的经历和性格,解释明代这一系列制度与文化的嬗变。有人说,从文化的角度看,张宏杰迄今只写了三个人:朱元璋、乾隆、曾国藩。在这个书写过程中,张宏杰对文化和人性的关注始终没有改变,这种坚持在《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中尤为明显。

对于朱元璋前半生最深刻的感知,张宏杰没有筛选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这样的词语,而选择了“饥饿”这样的主题词,这是朱元璋在25岁之前最深刻的感受。从小到大,朱元璋经常做的一个梦是一桌大鱼大肉摆在面前,可是当他伸手去抓时,却被各种各样的意外打断:饭桌突然消失,大鱼大肉忽然变成一堆土坷垃,或者是,他突然被一只大人的手拎起来扔到屋外。“从梦中惊醒,他会听到自己肚子里不断的肠鸣,饥饿感像一把刀子一遍遍地刮着他的肠胃。”

当和尚、当乞丐,朱元璋始终没有解决饥饿这个一直困扰他的难题,直到当兵,才发现了人生难题其实并不难解决。随后,他以凤阳为起点,在定远郭子兴军中白手起家,凭借过人的天资和勇气,以狂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平定了元末乱世,从社会最底层一路走上社会最顶层。

朱元璋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在皇帝这个工作岗位上表现怎么样?张宏杰认为,朱元璋的成功与后来治理朝政的失败都离不开“中国”这一文化土壤。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皇帝。他和刘邦完全不同,刘邦是农民化的流氓,本质是个流氓;朱元璋是流氓化的农民,本质还是个农民。

相比于其他皇帝,朱元璋的优势在于,他事前曾游历江湖多年,饱尝人世艰辛,深知底层苦难,为了生存,他也学会了各种流氓手段,却从未放下内心作为农民的那份谨慎与持重。同时,他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直接影响大明王朝的政治决策。正因为如此,黄仁宇才说朱元璋不是在建设一个帝国,而是在建设一个巨大的农村。张宏杰因此认为,朱元璋最适合的职位其实是村长,而不是皇帝。

朱元璋的农民本色在王朝的早期实践中尤为突出,他制定的许多政策都带有鲜明的农民视角——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堪称明朝农民的终极代言人。实物纳税政策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的治理方式,最终导致唐宋变革论在明朝失效。朱元璋统治的原则就是全面的社会控制,把每个社会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严格控制在政府权力之内,以杜绝任何不安定因素。朱元璋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大村庄,由官僚包办一切事情。张宏杰指出:“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社会变成了一个大监狱,各级官员都是狱卒,所有百姓都是囚犯。百姓稍有逾越狱规,则惩罚立刻劈头而来:‘充军‘斩首‘乱棍打死……”

朱元璋自己也宣称他的奋斗目标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然而明朝和宋朝的基本走向,却恰恰相反。

猜你喜欢

流氓朱元璋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朱元璋与叫花鸡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
整治“专利流氓”对技术进步有利
打出球场流氓的超高清监控摄像设备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