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

2020-03-23主持人尤丁平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差生成就境界

○主持人 尤丁平

20世纪末,杭州一位叫周武的小学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经媒体报道后,此现象引发了一场关于分数与成才关系的大讨论。“第十名现象”相当普遍,其实早有人注意到类似的现象:在历时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何其多,但是从政者中少有留下丰功伟绩的,从文者中也少有建树卓著的。在如今的高考中,有许许多多以优异成绩考入顶尖学府的尖子,其中也不乏日后走向平庸的人。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考得好的,不一定就是有成就的;有成就的,不一定就是考得好的。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争当第一的观点为大众所推崇。这两种有关教育的冲突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特别感谢江西省临川二中实验学校学生的积极参与!

优越的“第十名”

“第十名现象”好比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潜藏在佼佼者身后的“第十名”谦逊而不气馁,既没有尖子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自卑的心理,处在一个恰到好处的高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第十名”登高望远,俯察路径,明确目标后便为之不懈奋斗,朝乾夕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经过漫长的沉淀,“第十名”厚积薄发,蜕变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收获了鲜花与掌声,并且在缤纷繁华的世界里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王 艳)

心态“第一”

似乎自小萦绕在我们耳畔的教育理念便是“勇争第一”,光环之下的荣誉更引人蜂拥而至,竭力争夺这一桂冠。可是,一时的成绩“第一”真的能代表灿烂的人生吗?教育界中的“第十名现象”发人深思,打破“第一”即“优秀”的刻板认识,让片面的“唯分数论”再难立足。“第一”的光环的确会带来荣耀,但其下也隐藏着万众瞩目的压力。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学生心态难免失衡,过度注重成绩的心理负担所带来的隐患不容小觑。反观中游学生,他们一路心态平稳,目光不必局限于纸上数字,以平和的态度迎接挑战,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分数,能于乱云飞渡中且歌且从容,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应有的心态!(黄梓欣)

青春,就得有一颗争当第一的心

要考就考最好的大学,2012年,她考上了中国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要唱歌就要当领唱、拿冠军,2014年,她作为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领唱,出战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为中国赢得两枚金牌。要当就当最好的兵,2013年,她提出当兵的想法,但父母认为她太小,不同意。两年后,她仍毅然踏进军营。此后,她瞄准心中最具挑战性的海军陆战队,每天坚持高负荷训练,最终如愿成为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里唯一的女特战队员。她,就是宋玺。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轻时,人要敢于向顶峰攀登,有一颗争当第一的心。(黄思琦)

“唯分数论”已成过去式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一下子热闹起来,因为屠呦呦前后在这两所中学就读时成绩并不突出。实际上,诺贝尔奖得主小时候学习一般的现象很多,有科研机构发现,近年来几十名诺贝尔奖得主中,上学期间很少有考前几名的,不少人的表现都很普通。但成绩一般的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兴趣广泛,没有“保住前三”的心理压力也是他们成才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学生步入社会后,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往往是其情商、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变通性及宏观战略思考能力等。“第十名现象”虽不是必然的,但也足以证明如今不再是一个“唯分数论”的时代了。(钟亚廷)

做一个将军

没有人能永久地立于高台。每次看到这种以成绩优劣作为评判对象的话题时,我总会报以无奈的一笑。我们身边时常有所谓的“差生”,当他的成就超越很多公认的优等生时,他的事迹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些人求证学习无用的例证。殊不知,学校的评价机制仅仅是对某些方面的局部反映。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也不能因为成绩优异的学生日后成就不如差生,就完全否定前者付出的努力。所谓的“唯分数论”和“学习无用论”看似相互对立、水火不容,实际上它们都是人们功利之心和社会浮躁气息的表现。我们应该知道的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世界是变化的,结果是未知的,而努力进取之道才是永恒的。我们还是要争做将军,但不必在每个领域、每个阶段都是将军。(甘雨晨)

猜你喜欢

差生成就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了不起的成就
品“境界”
失恋“成就”的CEO
慎独的境界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