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麦寺“普珠羌姆”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解读

2020-03-23扎西翁加

西藏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巴金刚仪式

扎西翁加

(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一、巴麦寺及其“普珠羌姆”的历史传承

(一)巴麦寺建寺缘起概说

(二)巴麦寺建筑及主要宗教活动

(三)巴麦寺“普珠羌姆”的历史传承

巴麦寺每年都有两次大规模的“羌姆”表演:一是藏历3月6日举行的长寿佛修供仪式上的羌姆表演;二是藏历4月8日在普巴珠钦修供仪式上的法舞表演。本文着重探讨普巴珠钦法会上的羌姆,文中称其为“普珠羌姆”。

1.“普珠羌姆”起源

关于藏传佛教寺院中盛行的羌姆的起源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期间,莲花生大师根据印度佛教金刚舞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祭祀舞以及大量的西藏民间舞蹈,创制出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必不可少的宗教舞蹈羌姆[5],也就是在桑耶寺的落成庆典时表演的《金刚橛修供》羌姆。《田野中的舞蹈人类学——以西藏萨迦寺普巴密宗金刚法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为例》一文明确指出:“从萨迦寺金刚舞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来看,每年藏历七月举行的《金刚橛修供》金刚舞蹈,则起源于藏传佛教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落成庆典时的金刚舞表演。”[6]同样作为《金刚橛修供》舞蹈的巴麦寺“普珠羌姆”,无疑也可追溯到莲花生大师时期。

2.口头传说中的“普巴珠钦”

二、“普珠羌姆”上传《修习菩提》仪式解析

羌姆是严肃的宗教仪式,不是为了观赏而随意舞动,是要在严格的坛城中,结合旋律,做规定的姿势,使人通过对众神的模拟,达到心性的最高境界。

(一)羌姆仪式准备过程()

(二)《修习菩提》仪轨

以上为上午的仪式内容,下午的仪式内容主要是坛城内部的构造。

1.坛城内部主尊构造描述:首先将自己观想成普巴金刚,之后便是对主尊普巴金刚形象的具体描述。根据文献描述:他是一尊具有三面、六臂、四腿,左上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持有火焰、三叉戟、金刚橛、五股金刚和九股金刚,脚踩大神父母尊,头戴骷髅装饰帽、金刚头颅,身戴骨珠、上身披着大象皮、腰戴人皮、下身着虎皮裙,额头饰以三道骨灰,脸上抹有血滴,胸前饰以半月物,威慑三界金刚大鹏翅,恐有倾覆天空之兆。空性佛母显现青色形态,右手持花、左手持有红色海螺。

8.结尾部分:迎请众神,以求加持;敬献诸神,以求清除所有魔障、灾难,分享资粮食物,护持普巴事业,并将朵玛置予各位眷属使者,以最终达到所见皆为佛之身、所闻皆为心咒声、所思皆是法身相。

三、“普珠羌姆”下传《驱逐魔障》仪式

(一)仪式准备过程

(二)《驱逐魔障》仪轨

1.黑帽鼓舞

2.扎佐法舞

第二场法舞仅有一位舞者,便是扎佐本神,其实就是普巴金刚主神,与先前一样在藏香、乐器演奏等的协助下,领舞者也即上师率先出场,行至舞场中间的法座前,边舞蹈边敬献诸佛、菩萨,同时邀请普巴众眷属护持佛法、调伏魔众,普巴金刚诸神祗受到邀请,皆准备行持调伏事业。

3.骷髅法舞

4.四守门母法舞

5.猫头鹰和鸽子法舞

6.鹿神法舞

经过骷髅法舞搭建调伏器皿,四守门母将四方妖魔召回灵伽体内,以及猫头鹰和鸽子将元神与妖魔分离,之后便是两名鹿神出场,他们是二十一位圣子的化身。二十一位圣子围坐在舞场外围,舞场中间则开始表演鹿神法舞,彻底将载体内的妖魔斩杀。

7.二十一位圣子法舞

此处的二十一位圣子被认为是扎佐上师的意之化身,作为主要的调伏者,是主神普巴金刚的身、语、意的化身,主要行持调伏事业。普巴坛城内环三角边上,每边各有七位圣子,均为三面、四臂,其中正面分别是七位红色、七位青色、七位绿色。这一场法舞的主要任务是将调伏后的妖魔转化为甘露,敬献普巴诸神,彻底将其超度,之后上师起身,对灵伽钉金刚橛,彻底调伏,同时四位骷髅再次登场,将超度后的灵伽抬走。

8.普巴羌姆

普巴羌姆是整个普巴羌姆表演中的主神,由天龙八部持唢呐、海螺等乐器,阿砸热手持藏香,长寿人拿着宝幢,金刚上师手持铃杵依次出场,这一场法舞中普巴金刚众神将全部登场亮相,包括二十一位圣子、二十位叉明叉塔、十位忿怒神、四位守门母等。

9.普珠守护神法舞

众舞者手持钺刀和颅碗,在领舞者的带领下依次出场,出场人员共有十二名,他们是普巴金刚坛城中的护法神,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彻底斩杀后的灵伽转化为甘露,敬献普巴诸神。

10.普珠守护神便装法舞

这场法舞的内容和人物、目的与前一场基本一样,表演的是普巴金刚坛城中的护法神,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将彻底斩杀后的灵伽转化为甘露,敬献普巴诸神,唯一的区别是这场表演不戴任何面具,也不穿任何表演服饰,由一群僧人着便装进行表演。

11.觉郭舞

这场法舞表演与下传阶段的第一场法舞黑帽鼓舞一样,依然是舞者手持长柄鼓围绕场地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与黑帽鼓舞和砸羌姆一样有三十三人,与此同时,经堂内普巴金刚坛城边缘安放着一个灵伽,在进行觉郭法舞表演时,将这个灵伽进行火供,而后用水将供火浇灭,意指让所有邪魔灰飞烟灭。

12.五位护法神舞

13.拉玛法舞

14.结舞

在日落时分进行的法舞表演,是普巴珠钦修供会上的最后一场法舞,这场法舞与先前的砸羌姆、黑帽鼓舞和觉郭法舞一样,仍然是由三十三人进行表演,仍然是头戴饰以彩绸的黑色宽沿法帽,黑帽正中为黑绒球、骷髅、金刚、金云等,身穿绣有各色图案的宽袖彩袍,腰系各色围裙,意思是将整个下传阶段的调伏任务进行到底,将所有邪魔彻底调伏。

结舞结束后,巴麦寺普巴珠钦修供会期间的法舞表演全部结束,4月9日将进行普巴金刚灌顶,4月10日冲刷掉绘制的坛城,并举行供灯祈愿法会等。“普珠羌姆”前后历时19天。

综上所述,巴麦寺普巴珠钦法会上表演的法舞流程主要包括上传《修习菩提》和下传《驱逐魔障》两种宗教仪轨和金刚舞蹈。其中,上传《修习菩提》和普巴珠钦法会上的开场仪式舞蹈,“砸羌姆”表演主要为了迎请众神,以求加持并敬献诸神,清除所有魔障、灾难,护持普巴事业,最终达到所见皆为佛之身、所闻皆为心咒声、所思皆是法身相,以上舞蹈均要符合上传《修习菩提》经文和仪轨。而在下传《驱除魔障》仪式准备阶段也进行4场羌姆表演,分别是平整土地法舞;长寿人、和尚、印度勇士以及具能猿人法舞;狮子舞和汉地神祗法舞,以及具能王母法舞,这些表演与普巴金刚坛城中的神祗没有太大的关系,是为表示缘起的各种表演。在正式表演下传《驱逐魔障》阶段仪轨时的金刚舞与上传法舞有差别,其最大的特征是动作刚劲勇猛、造型威严狰狞,以处置灵伽为主要任务。而处置灵伽,具有多重意义,具体包括修行、驱邪卫道、灵魂救度等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的意义[10],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作细述。

四、巴麦寺“普珠羌姆”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巴麦寺“普珠羌姆”的系统研究发现:“普珠羌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其整套仪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上传法舞表演是下传的基础,下传的法舞内容是上传的延伸,因此,整段”普珠羌姆“的象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普珠羌姆”展演具有一套完整的《金刚橛修供》仪轨的意义

《金刚橛修供》仪轨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文本记载,而且还形成了法舞展演的形式。“普珠羌姆”主要表现的是普巴金刚诸神祗。上传《修习菩提》仪轨的主要目的是逐步形成金刚界,也即普巴金刚诸神汇聚的坛城,同时观想清楚坛城诸神;下传《驱除魔障》仪轨的意义则在于祈请诸神斩杀代表魔障和邪恶的灵伽,其舞蹈的象征意义在于护持佛法、降魔收妖、调伏内外之敌,以期达到世界和平、众生平等、和谐相处的宗教理想。

普巴金刚作为密宗修持的本尊神灵,在表演“普珠羌姆”时,要严格按照密宗仪轨的要求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对舞者本人也要求在身口意三方面对应本尊的要求,要达到技巧上的熟练和精神上的专注,以此来完成金刚舞表演中的所有规定动作和仪轨要求,巴麦寺的“普珠羌姆”表演在其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程式、套路、要求、动作和手势等,并用特定的动作和完美的编排表现《金刚橛修供》仪轨中的诸神祗,以及祈请和斩杀妖魔邪障等任务,因此巴麦寺的羌姆表演是一场完整的金刚乘修供仪轨。

(二)“普珠羌姆”具有修行、调伏、灵魂救度的意义

巴麦寺普珠金刚节上表演的法舞流程主要包括上传《修习菩提》和下传《驱逐魔障》两个阶段的宗教仪轨,上传仪轨虽然仅有一场法舞表演,但在整个普巴珠钦羌姆表演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展现下一阶段任务的基础,这一阶段通过砸羌表演完成了普巴金刚外器坛城的建造,以及坛城内部诸神的描绘,同时进行平整场地表演即做好了场地清理工作,当然以上这些内容均是通过伴奏经文、乐器、韵律、以及表演者的手印、法器、服饰和动作来表现,而不是进行实质性的场景表演。

而在正式表演下传《驱逐魔障》阶段仪轨时,金刚舞与上传法舞最大的差别是其动作刚劲勇猛、造型威严狰狞,以处置灵伽为主要任务,期间表演的是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内容。首先通过黑帽鼓舞表示准备出征调伏魔障,类似一场誓师大会;其次进行扎佐法舞表演,表现的是普巴金刚诸神、主神通过表演敬献诸佛菩萨,同时邀请诸眷属开展调伏事业;而后通过骷髅法舞表演搭建好调伏器皿以及主要载体灵伽,并通过四位守门母法舞表演将各类邪魔、鬼魅召回载体内;然后通过猫头鹰和鸽子法舞表演,使邪灵的助手即元神与其分开,让它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之后便由鹿神法舞进行斩杀调伏,被斩杀后的邪魔由二十一位圣子法舞表演进行转化,将调伏后的邪魔转化为甘露;最后进行的普珠守护神法舞表演,则是象征着将转化成甘露后的邪魔敬献给普巴诸神,意为超度。

(三)“普珠羌姆”具有舞蹈艺术展演传达教义的象征功能

黑格尔认为“象征是通过外表形状,暗示表达思想内容的一种符号,它让人意识到的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目的不是说明本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表达暗示着一个隐含、普遍的意义”[11]。从这一层面分析,“普珠羌姆”表演也正是借助象征性的表演行为来阐释和展现宗教奥义[12]。首先,巴麦寺的“普珠羌姆”是严格按照《砸羌姆文集》《驱魔文集》以及《法舞实践文集》等掘藏法本进行表演的。巴麦寺在每年的普巴珠钦修供会上表演的羌姆内容和形式始终遵循这些掘藏品所开示的内容,同时巴麦寺历代引经师也对舞蹈脚本进行了注释和补充,而这些掘藏法品所展现的内容无疑是某一种法门的修供方法,寺院僧侣在举行这一法门的修供仪轨时,法舞作为一种技巧,或者以表演形式登上了表演舞台,实修者可通过表演过程进行实践,获得修证上的领悟和提升,“普珠羌姆”仪式从编排、动作、面具、服装、道具、音乐上,既体现了角色的身份,又传达着宗教信息。如面具,“普珠羌姆”的面具丰富多样,其中人物(如阿匝惹)面具有真实、朴素的特点,因为大部分时间需要负责维持仪式现场的秩序,所以也略带严肃性;护法神(如普珠护法)的形象大多凶猛威严,因护法需具备摧伏邪魔的力量,给人以威慑、震撼,所以在面具造像上多以怒相为主;动物(如猫头鹰、鸽子)的面具做工精致、色彩细腻,不仅使“普珠羌姆”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给羌姆仪式增加了神圣的意义。这些造像各异、色彩多样的面具有着多元化的功能与意义。又如音乐,“普珠羌姆”展演过程中,作为背景的宗教音乐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东嘎”(白海螺)声音浑厚缭绕,极具穿透力,是藏传佛教弘扬教义的象征物,在“普珠羌姆”展演过程中有着宣扬佛法力量的象征意义;“岗东”音色偏高,传统上是用人胫骨制成的一种号角,形状呈弧形,在“普珠羌姆”仪式展演中,通常在表演高潮阶段使用,有着恫吓邪灵魔怪,驱逐邪魔之作用;大鼓又被称为法鼓,鼓声浑厚缭绕,在“普巴金刚的坛城”仪式过程中寓有法轮常转,佛法传遍“三界”之意等。

另外,“普珠羌姆”的剧本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义理,而将这种义理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示出来并体现其独特的功能[13],如斩杀灵伽、焚化朵玛,主要是为了使罪恶的灵魂解脱恶缘,归于善趣,是无尚功德的体现,对教义没有深入学习的信众至少也能明白弃恶扬善的道理。

巴麦寺的“普珠羌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由苯教祭祀巫舞、藏族民间舞蹈和印度金刚舞相融合而生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表演为外在形式,以金刚乘修供为核心内容,随藏传佛教传播而兴起的一种仪式舞蹈。“普珠羌姆”既有文献的记载,也有口口相传的传统,是一个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仪式展演。“普珠羌姆”通过仪式展演的形式来宣扬藏传佛教教义。解读“普珠羌姆”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科学、辩证地认识其所呈现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宗教仪式。

猜你喜欢

普巴金刚仪式
追影记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