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嘉墀:灼灼星辉照九州

2020-03-23幻棠

太空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光谱仪姿态研制

文 / 幻棠

▲ 杨嘉墀(1919.7~2006.6)

2001年,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杨嘉墀星”。这是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种肯定。

杨嘉墀,1919年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年少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留学美国。

其实很早,他就显露了实干家的天赋。本科毕业在中央电工器材厂做助理工程师时,杨嘉墀便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还制成了扬声电话。在美国读博士后,他有了更大的成就,制造出了自动光谱仪等生物电子仪器,获得了多项美国专利。1949年6月,杨嘉墀顺利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精通仪器仪表,具备出色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使得杨嘉墀格外抢手。他先后获得麻省光电公司工程师、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系副研究员和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等职位。

然而,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水阻挡不了杨嘉墀放弃一切,报效祖国的炽热之心。195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之际,杨嘉墀和夫人变卖了当时所有的家产,并购买了祖国急需的各种新式仪器,如振荡器、真空管等,登上了归国的轮船。

▲ 杨嘉墀和航天员在一起

▲ 1953年杨嘉墀与他在美国研制的自动快速记录吸收光谱仪的合影

▲ 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杨嘉墀

▲ 杨嘉墀手里拿着飞船搭载回的种子种出的蔬菜新品种

新中国求贤若渴,杨嘉墀才华横溢,两者一拍即合。事实证明,杨嘉墀的确是一块到哪里都发光的金子。

1958年,杨嘉墀参加以钱学森为组长的卫星小组,被任命为特殊仪表研究室主任,不仅要负责研究卫星自动控制,而且还需要负责筹建工厂,以承担控制系统元件的加工和总装任务。

20世纪60年代,杨嘉墀主持了许多与原子弹爆炸试验相关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研究人员一起完成了火箭发动机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导弹热应力试验工程和加热、加载、测量系统设备的研制工作。测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温度的火球测量仪,应用于我国首枚氢弹试验的火球光电光谱仪,应用于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的地下核试验火球超高温测量仪,都是杨嘉墀带队研究出来的。

1965年,杨嘉墀又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规划的制订,并且主导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控制和测量分系统。

我们知道,卫星种类有很多,每颗卫星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为了让卫星在失重的太空中圆满完成任务,必须对它的飞行姿态进行控制,因为如果不进行控制,它就会乱翻跟头,导致任务失败。对于返回式卫星来说,控制卫星姿态的系统更是重要。可以说,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决定了卫星是否能成功返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嘉墀带队研究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提出采用轨道陀螺罗盘解决偏航姿态测量问题,还创造性地提出在红外地平仪信息处理电路中增加自动增益控制线路,这在当时国际上尚属首次。1975年到1987年间,我国成功发射了10颗返回式卫星,卫星上全部用的是杨嘉墀主持研制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如今,先进的卫星大都采用三轴姿态稳定方式来控制。

20世纪80年代,作为我国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实践”系列卫星的总设计师,杨嘉墀成功领导完成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

杨嘉墀不仅是杰出的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而且还是位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1986年,他与三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联名向中央提出了国家发展高技术计划,导致《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的产生,促进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提出了开展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的建议。

如同祖国苍穹上一颗明亮的星,杨嘉墀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熠熠生辉的一生。★

▲ “863”计划四位倡导人合影:左起陈芳允、王淦昌、杨嘉墀、王大珩

猜你喜欢

光谱仪姿态研制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攀爬的姿态
科学DIY制作光谱仪,看到光线中的秘密
低成本光谱仪的研制
光谱仪告诉你苹果熟不熟
另一种姿态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以文青的姿态回归主流——对《后悔无期》的两重解读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