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党课之二十九

2020-03-2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博士生胡超

党课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博士生 胡超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领会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的独特优势,把握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

一、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的独特优势

加强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性质及其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一)理论优势

没有先进理论的武装,就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政治上的成熟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但都能一往无前、战胜困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每一个重要决定的背后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内在规律无情地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和社会所运行的普遍规律进行了揭示,并为消灭剥削、解放全人类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处何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旧能够对我们的实践有效地进行指导。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优势,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时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与信仰。理论上越清醒,政治上就越坚定,行动上就越正确,越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二)政治优势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助于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使今天的事业与明天的事业相衔接,当前的利益同长远的利益相结合,局部的利益同整体的利益相一致。这在那些“走马灯”式地更换执政党的国家是根本做不到的。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分不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连续出台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正是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立足实际的“五年规划(计划)”,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优秀领导者,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领导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保持了40 多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内部环境与和平的外部环境,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与连续性,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政治优势。相较于中国政治的稳定与连续,积累了数百年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西方世界,却在全球化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乱象频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给世界上希望加快发展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种政治上的优势,无疑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和完善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提供相对稳定和持续的政治支持。

(三)组织优势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工作,从革命时期的“三湾改编”,到目前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全国不断地扩大覆盖范围,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完备的党组织生活,有力地保证了我们党各项事业的发展。由于党的组织体系实现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全方位覆盖,有效地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而某些国家的政党由于管理松散,没有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党员从入党到脱党随意性较大,也没有规范的组织生活,且时常受到财团的左右。其执政党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也要经过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并伴随着冗长的程序,很难作出中立而理性的决定。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有着严格的组织生活,集中了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先进分子,具有任何其他党派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持续增强,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确保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到位。

(四)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上,也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主的核心意涵是人民的利益能否在政治上得到足够体现。这种利益的体现,并不是空口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说得天花乱坠,却无法体现民意,照样会招致不满。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党在根本的组织原则上必然是民主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又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党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只有依靠民主集中制,我们才可以把党建设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与当今世界一些照搬西方政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对照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各个政党或集团之间为了局部利益或是短期利益不断进行着过度竞争,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也导致了其决策迟缓、效率低下、执行力缺乏等不良后果。而中国共产党所采用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不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同时也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志得到有效集中,有利于全党上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团结一致。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了党内民主的优势,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自由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为保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订的部分重要党内法规制度

(五)群众优势

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把群众工作路线视作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系,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对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由衷爱戴,从而战胜各种风险和危机的考验,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干革命、搞改革,亦或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201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立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谁”这个问题,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之路不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同时也确保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始终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进行。

二、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的途径和方法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练好内功并且具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进而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从党的领导体系的完善、自我净化的加强、制度自信的坚定和文化根基的坚守四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从全方位取得这场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一)完善领导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就是要不断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加强制度自信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支持各类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推进制度创新。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领导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党的权力必须实现与国家制度合理衔接,进而通过具有形式合法性的程序将党的权力意志转换为国家的制度理性。党的领导体系是由党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系统、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之间权力关系的结构化排列而总成的,存在两种层次:在表层的制度安排上,遵循议行合一原则组织起来,以上下同构的形式存在于国家各个层级的政治结构中;在深层的权力关系上,党的权力贯穿于由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系统、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形成的制度联系之中。因此,深化党的领导体系改革,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通过优化党的组织机构,从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从主体上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政军群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领导体系的权力规则是由全党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以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与工作制度相统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涵盖党的权力运行原则、权力清单制度、具体工作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旨在规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铁律。2013 年1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化党的领导体系改革,必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并使之凝聚为一整套行之有效、严肃整齐的制度规范和正式程序,使党的领导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才能保证党的组织性纪律性,才能赋予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制度层面健全党的领导体系的权力规则,确保党的全面领导长效化、常态化、稳定化,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依据党内法规特别是党章管党治党,依据法律法规特别是宪法治国理政,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构建和制度创新,完善党的领导体系的实现过程、实现结构和实现制度,最终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加强自我净化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明显优势,就是能够自我净化,即自我纠正错误、自我调整路线和方针政策、自我健全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确保了党的自我净化。在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也应当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有效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古人云:“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犹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生病了就得吃药,不仅要吃药还得吃对药。要在自我净化上下功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监督机制,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要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准思想觉悟、能力素质、作风形象、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差距,该强化的强化,该补缺的补缺,该整改的整改,实事求是、精准发力,坚决防止一锅烩、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自我革新上求突破,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要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继续强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确保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利实施。

(三)坚定制度自信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2014 年9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的伟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坚持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更不应该是路径依赖,而应该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需更加成熟定型,但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是改弦更张。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成熟而持久。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势必要求制度与时俱进。特别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至关紧要的经验、办法、举措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备,让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方面制度体系都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更好地坚持并且不断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制度基础。

(四)坚守文化根基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守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根基。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发展,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相结合的产物。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等高度契合,从而使其在中国落地生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等因素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华文化沃土的滋养,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勃勃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了文化之根。也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拥有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必须汲取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智慧,并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排斥,相反,它必须立足于本国自身的历史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而且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艰难困苦而屹立不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复兴提供内在动力。正如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指出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既要满足现实要求,又不能脱离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经验,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国家治理更是如此。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变既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依靠“拿来主义”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体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党的领导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科技看百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