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水影响下的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研究

2020-03-22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街巷风水人居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进程,“千篇一城”不再是城市的专属现象。曾经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村落风光也日渐消失,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变得破败不堪。在此背景下,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而传统的风水文化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实用的传统生态观,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的。风水注重自然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利用与改造自然环境来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讲究阴阳五行相协调,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是值得去深入探究的。

二、对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认知

(一)湖南省自然地理条件

湖南是一个民族与地域文化十分丰富的地区,有着大量的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截止到 2018 年底,我国前五批传统村落就有将近7000多个,湖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已有600多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位。湖南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三面环山,呈现三面(东南西)高,中间低,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东面有山脉与江西相隔,西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山势雄伟,跨地辽阔,北面是湖南省地势最低、最平坦的洞庭湖平原。

(二)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观的概述

人居环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出发点,来考虑“人类聚居”的需求。吴良镛先生曾写道:“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目前学术界也没有明确指出其相关概念。但是从已有的学术成果基本可以得出,主要包括传统村落的整体山水环境、村落内部公共空间、民居内外空间等方面。

(三)理想风水模式

传统的风水理论主要有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主要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观山川形势,择聚居外部外部环境。理气派则更注重建筑的建筑的布局、朝向与方位等,讲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两者各有侧重,共同架构起风水理论体系。而风水理想格局基本模式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这种格局易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式的环境,调节村落局部气候环境,有利于迎接夏季风带来的湿润空气,抵挡冬季风带来的寒冷气流[2]。

(四)湖南传统村落的理想人居环境模式

其实,早在不少的文学作品与山水绘画中就能寻觅到理想人居环境的原型。如《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再到山水绘画中所表现的“意境”美,都表现出对村落空间艺术的探索与自然山水的依恋[3]。而“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正好符合理想的人居环境。本文研究范围内的湖南传统村落大都位于丘陵地带,处于山环水绕的大环境中,借助风水理论,总结出湖南人居环境模式基本为“依山傍水、枕山面屏”。

三、风水影响下湖南村落整体人居环境的经营布局

(一)选址与布局

就整个湖南的地理环境而言,是符合风水理论里“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格局的。风水理论中对于自然大环境的选择,通常强调“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注重自然环境在村落选址方面的影响,这也正是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调研湖南传统村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传统村落的选址都符合这样的风水之说。如岩排溪村三面环山,前景开阔,山水相依,具有刚柔相济之势,符合风水学说中的最佳选址。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的岩排溪村,是个边远的山寨。全寨座北朝南,背枕观音山,面朝团山,二边为金冈咀、刀背山两山环绕,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寨前三株古枫高高耸立,喻为三柱香,蕴涵古风水之学。更有那层层楼田,将村寨环抱其中,九条水渠犹如九龙从天而降,灌溉着绿油油的稻田,田里鲤鱼自由自在地游乐,好一幅山乡风情画。清朝进士翰林周崇傅诗云:“左边青石挂板,右边双凤朝阳,前面两龙相会,后面锯齿朝天”,就是用来描述干岩头这种独特的村庄风水格局的。永州市的干岩头村选址讲究贴近自然,讲究以山为脉,水为血。干岩头南、东、西三面环山(锯齿岭、青石岭、打鸟岭-鹰嘴岭),群峰矗立,山峦起伏,宛如天然屏风,增强了村落的隐蔽性;进、贤二水流水粼粼于高山大谷之中,村前汇流后,向北流注潇湘。

对于传统村落的选址与布局而言,早在文学作品中就有提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山为水,血为脉”等相关言论。风水文化中对山、水等环境要素的选择与利用,同样也是营造湖南传统村落整体人居环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六合村正好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六合村山环挡风,气不散。有水为界,气止住。六合因东、南两面靠山,西临捞车河,宛如一条水流而下的“鱼”,为典型的依山傍水的古居民村落。山岚叠翠奇秀,形成顾盼多姿的天然屏障,正如风水书云:“东方来龙朝朱雀,内气包藏万垂绿”。

(二)气候环境

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选择,不仅仅考虑在山与水景观要素的选择,更是处于对村落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深入考虑。前文理想的风水格局中,鲜明的突出了“枕山、环水、面屏”这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都十分有利。从地理环境的方面来说,枕山可以阻挡冬季风,避免淹涝之灾,同时也可避免将村落至于山顶及风口处;环水使村落临近水源地,调节村落局部小气候,增加湿气,方便生活、灌溉及水流运输等多种功能需求,也能发展水产养殖业;面屏增加村落景观空间的层次感,是村落内外有所隔断,使村落空间环境变得相对独立。并且种植的瓜果树木,也能提供燃料和木材,创造经济效益。这些都足以说明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的生态理念对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营造值得去研究与借鉴的。湖南小江村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村落建筑群依山而建,东高西低,坐北朝南,呈片状分布,具有“朱雀玄武地,毓秀小江口”的特征。这样的风水格局使村落位于高山与山谷之间,小气候俱佳。由于小江村东高西低的地形,冬季盛行偏北风,村落西北方向的高山阻挡了寒流入侵;夏季盛行偏南风,村落南侧的深谷有助于暖湿气流的导入,同时山体对暖湿气流的阻滞和抬升作用,增加了该地区的降雨量[4]。

四、风水影响下湖南传统村落内部空间的人居环境

在村落漫长发展的过程中,风水常被作为一种趋吉避凶的手段,但它更是一门关于人与环境的学问,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风水文化历经千年,一直备受青睐,所蕴含的精神早已渗透到中国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通常我们把那些或天然、或人为建设的形似太极八卦的地方,常常被人称之为“风水宝地”。

(一)水口空间与公共园林空间

水口,风水中的专业术语,在传统村落中,通常指流进村落地域范围内的进出口的区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水口作为村落水流进出口,易形成村落的交通要塞,同时也是村落聚财纳福之处。而水口所形成的口水空间也是传统村落内部公共空间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口空间的建设,除了有改善风水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村落生态环境与宗族文化相协调发展的空间环境,提供一个让村民交流、娱乐、休憩的公共景观空间。而对于湖南传统村落而言,完全理想的风水格局可能并不多见。因此,在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营造中,会选择营造局部环境,来改善风水环境。用种大量的花草树木或者筑建亭、台、楼、阁、桥、堤坝以及书院等相关手法,来改善水口环境。最后形成传统村落特有的公共景观空间的重要景观节点,形成水口景观。如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依据“水来去开敞,水去处封闭”的传统风水观念,以担水溪入村处以开敞空间形成村落入口门户,溪上先后修建了八条桥来镇锁水口,留住财气。将建筑群落以溪流为界分隔,形成龙卧虎踞、趋吉避凶、开源守财的村落格局形态。

公共性园林空间是传统村落景观系统的核心部分,与前文的水口空间是一种包含关系。传统村落中公共园林的建设通常结合开阔水面,比较常见的有与人工风水塘或者自然湖面相结合。湖南的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自有古堰塘,堰塘形似“砚”池。村民则巧妙的将“砚”池与两株古松融合在一起,形成村落的公共开敞空间。远观村落,两株古老的松柏形似笔锋,周围层层群山环抱,形成砚前笔架,有主文昌风水格局。而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更是担水塘为出发点,让水顺应地势引入到村落的街巷空间,形成放射状布局形态。从整个景观格局而言,以担水溪为对景,从中心向两侧的山体纵深方向延伸,形成景观视廊;再将街巷与河道相连通,使村落拥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浪石村巧妙的利用水灵动的特点,以水系为载体,将河道景观引入到村落的内部居住空间,又将静态的街巷与动态的水系景观营造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建筑与景观完美的融合。

(二)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场所,是传统村落风貌的主要载体,村落内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巷空间包括街、巷以及街巷的立面。

在实地调研湖南传统村落中发现,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上有较多都遵循了《易经》的八卦理论。如邵阳市的李熙村将窑子屋按八卦太极布局图布置,巧阴取阳,设计周密,形成四纵八横的格局,错落有致的坐落在北边的卧牛山坡下。其风格也是青砖黛瓦、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而高椅村古居民,是依据来龙去脉,以五通庙为中心,形成西部老街屋,北部坎脚,东部大屋巷,南部田段、上下寨五处成无瓣梅花形状四位建筑群落巷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八卦阵格局,让人如入迷宫。

在《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分析》曾指出:“在街巷形成之初并不是先“规划”好道路再在两边建造建筑,建筑与街巷的形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风水中关于建筑和道路的禁忌颇多,其中建筑周围出现“十”交叉口均被认定为“凶”,因此街巷交叉口都会避免出现“十”字形。”丰富而富有辨识性的街巷交叉空间正式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魅力所在[5]。坦田村以水渠与桥来丰富街巷交叉空间,形成重要的街巷景观节点。其以一条成“之”字形蜿蜒曲折的石渠在这两条中心街巷之间穿梭,山泉流淌,终年不枯;用“三拱搭一桥”与中心街巷相通。每一南北向梯级平台上建筑一排栋数房屋,其间形成小巷道,南北向与中心街巷相连通。每栋房屋的平面布局基本相同,主体建筑大都坐西朝东,一是地势使然,二谓取“紫气东来”之意[6]。

(三)宗祠空间

在湖南传统村落中,宗族制度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宗族制度多以祠堂为象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等级森严的宗族组织。宗祠空间一般以总祠堂为核心,其它宅院空间围绕布置,各房再不断分支,支系的宅院围绕本支的支祠布置,依此类推,不断扩大,寓意人丁兴旺。从而形成了以宗祠为整个传统村落的中心公共活动空间。以这种公共类型的建筑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在湖南传统村落中是比较常见的。

在宗祠公共空间的布置上,风水学讲究:“五位四灵”。五位四灵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常采用的手法,讲究藏风聚气的特点,具体指的是四方守护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它们与中心结合起来,就形成五个方位。如(湖南)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全村100多栋古民居以朱氏宗祠为中心,按照中国传统风水“五位四灵”的模式,围绕朱氏宗祠及主巷道整齐排列,100多栋全村古民居的房子按照“前栋不能高于后栋,最高不能超过祠堂的旧习”进行布局。从整体布局来看,祠堂等公共建设成为村落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和精神中心。

祠堂是供奉祖先,庄重严肃的场所。宗祠空间受风水的影响是通常是传统村落的重心。因此,在景观营造方面也会着重刻画,其特点一般是选择在风景秀美、视野开阔的地方。通常会修建风水塘来改善风水,锁住财气,美化环境;或修建宗祠前广场、戏台等,来增加宗祠空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给村民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四)宅院空间

传统民居建筑是传统村落建筑群的一个基本单元。宅院空间包括建筑和宅周环境。对于建筑空间布局而言,更多的是体现在建筑整体平面布局的处理上。干岩头村的周家大院六院落,从整体布局呈北斗形状分布。六大院子六座门楼六座正屋之主体建筑一律坐南朝北、南高北低,依山临水,在平面布局和规模大小上,都呈现出“中轴对称布局”和“向中呼应”的基本特点,反映了明清民居建筑的构筑理念,以及受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所谓“正中”、“中和”、“天人合一”的哲理。此外,建筑的朝向、方位和出入口等方面也深受风水的影响。在调研凤凰县都里乡拉豪村时发现:拉豪村的传统民居通常做成敞院的形式,宽敞的场地用于晒谷物和室外活动。居民主入口会处理成凹口,称为“虎口”。为避免影响堂屋风水的影响,会用低矮的围墙围合,设置一个门楼,称为“朝门”,朝向风水好的方位,不与堂屋正对应。

而对于宅周环境而言,湖南衡阳市中田村古居民前的半环形水塘月光塘就是典型例子。相传以前,中田村与周围邻村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关系十分紧张。后经高人指导,因势利导,宜修建一弯弓形水塘,与对面村庄,形成“门当户对”的格局形态,使村民关系和顺。自月光塘修建以后,中田村与外村再也没有纷争,相处友善。风水的角度出发,宅周环境的绿化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通常会种植树木来因遭一个相对私密的宅院环境,且树木的种植也不宜过多过杂。否则会有影响阳气入内,妨碍阴气入内的说法。风水中住宅建筑对树种的选择一般有梅树、槐树、枣树、桃树、柳树等,主要是取其吉祥寓意、遮荫通风等功能需求。

五、结论

本文从理想的风水理论中追寻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为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营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再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的角度来探究风水对湖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具体影响,为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反观中国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探究,应更注重居民对环境的感受与体验,提供新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街巷风水人居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边走边唱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雨中的街巷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风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