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调查
——以某中医药院校为例
2020-03-22江西中医药大学余小亮董林杰谢茂文叶雅静杨运龙俞双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余小亮 董林杰 谢茂文 叶雅静 杨运龙 俞双燕
一、某中医药院校2020 届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基本情况
该中医药院校2020 届毕业的经管类专业涵盖保险学(健康保险)、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药学(医药营销方向)、药品经营与管理(高职)等7 个专业(如图1),共455 人,其中药学(医药营销方向)专业毕业人数占比最高,占毕业总人数的20.66%,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专业毕业人数占比最低,占毕业总人数的7.91%,在本届毕业生中男生人数182 人,女生273 人,男女性别比例为2:3(如图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将某中医药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455 名2020 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对象涵盖92 名在校生及363 名校外实习生。本次研究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行进,对在校生进行线下问卷调研,在班级组织填写问卷,共发放纸质问卷92 份,收回问卷92 份,其中有效问卷91 份,整理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在外实习专业的学生,因无法线下填写问卷,则依托网络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63 份,收回有效问卷318 份,无效问卷45 份;两个步骤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89%(409/455)。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创业意愿调查研究
课题组共发放455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9 份、无效问卷46 份,在409 份有效样本中,无创业意愿的为118 人,占总数的28.85%;有创业想法的研究对象有291 人,占总数的71.15%。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创业意愿。
1.创业意愿与性别的关系
设置肯定、否定两个选项,分别对不同性别学生实施创业意愿调查,有关调查数据见表1。在409 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共170 人,其中有创业意愿的133 人,占比78.24%;不愿意创业的37 人,占比21.76%。女性共239 人,其中有创业想法的是158 人,占比66.11%;不选择创业的是81 人,占比33.89%。数据表明,男同学的创业动机大于女同学,并且超过半数的男女同学都有创业意愿。
表1 男生女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结果
2.创业意愿与专业的关系
设置“保险学(健康保险)”“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市场营销(医药营销)”“市场营销(中外合作)”“药学(医药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七个选项,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愿调查,具体结果见表2。在409 份有效问卷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高,占比85.87%;市场营销(医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创业意愿排到了第二位,占比77.97%。只有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在50%以下(44.4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所学专业与创业意愿呈现正相关,所学专业与市场、管理相关的学生,创业意愿普遍大于其他专业学生。
表2 不同专业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结果
3.愿意创业的原因调查
在愿意创业的291 人中进行调查,愿意创业的毕业生普遍认为他们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创造财富机会,其次是实现自我价值,有63.57%的毕业生是为了解决失业而选择创业,46.39%的毕业生将创业作为自我的兴趣爱好。
表3 愿意创业的原因分析
4.不愿意创业的原因调查
由表4 可知,资金和经验是不愿创业的最主要原因,考虑到创业资金困难,从而不愿意创业的人数为86 人,占比72.88%;70.34%因为缺乏创业相关的经验,从而不愿意去创业,他们认为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20.34%的人则因为家长反对而放弃创业念头,是除其他因素外所占比例最小的一个因素;另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社会关系、缺乏人才和技术、希望深造、创业前景不好等原因,分别占44.07%、42.37%、31.36%和22.88%。
表4 不愿意创业的原因分析
(二)创业经历的调查
在问卷中,针对是否有过创业经历做了调查,从问卷来看,13 人在进入大学前有过创业经历,占比3.17%;37 人在大学就读期间就进行创业,占比9.05%;其余359 人从未有过创业经历,占比87.78%。从统计结果可得出结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毕业前都没有进行过创业活动。
表5 创业经历的调查分析
表6 创业成功与否的理解调查分析
(三)创业成功与否的理解调查
不同的人对创业成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对创业成功与否的理解这一部分问卷中,选择将创造了财富作为创业成功评判依据的人数最多,有279 人占比68.22%,61.61%的人觉得创业成功指的是个人的梦想转化为了具体行动,53.55%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展现自身实力,实现了个人抱负即创业成功,同时也有38.88%的人认为拥有自己的公司(企业)就是创业成功。
四、提高毕业生创业意愿的建议
(一)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新体系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创业成功率低于10%。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大学生仅有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不足,资金实力和心态等方面有明显的短板。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使得大学毕业生能有一个健全开朗的性格,同时能够培养积极的创业精神。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极大改变目前大学生创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肤浅、盲从、自暴自弃等不足,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大学是高校毕业生接受知识、锻造能力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不仅要做好培养毕业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方面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给大学生营造有益于创业的氛围,在体制机制上给大学生创业创造提供便利条件。不过,现在我国创业教育系统完善的大学还是凤毛麟角,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实施主体、内容选择等方面不统一,与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南辕北辙。所以,在提高大学生创业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当然,高校毕业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改善,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
(二)加强统筹推进,构建创业帮扶新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创业基地,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实战机遇和挑战的帮扶新模式。创业基地不仅使大学生熟悉掌握创业的基本程序,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营销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系统地提高创业意识、扎实创业知识、加强创业能力。基于此,广大高校还需再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实施弹性学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给那些确有天赋适合创业的学生提供休学创业的机会,允许这部分学生推迟毕业或在修够学分后提前毕业,以抢抓有利机遇实施创业。在这一方面,清华大学为全国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该校推出了“休学创业”规定,为一些在某段时间里对特定项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允许他们离校创业。这样的制度规定可以帮助大学生灵活应对创业与学业两者的必然冲突,让大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创业活动。在创业氛围的营造上,高校需要对选修创业课程的学生加强鼓励引导,对潜在创业学生进行发掘,比如提高学分、加强宣传或者物质资助,激励这部分学生提高特长、施展才华,树立大学生创业的标杆,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创业空间、创业氛围。
其次,政府方面。刚刚踏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没有相应知识、经验的积累,所以,做好对大学生的创业帮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贴心精准地服务,应该是各级政府帮扶创业的发力点。
(三)完善融资政策,开拓创业融资新渠道
要落实好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让大学生创业迎风启航。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额贷款政策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要不断提高扶持力度;二是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间;三是加强资金用途监管,确保其达到预想的效果。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还不完全成熟,创业活动不确定性高,民间资本明显缺乏热情,对很多创业企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建立的企业,很难得到风险投资的认同。所以,政府要出台精准有效的措施,调动民间风险资本参与创业活动(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要构建起政府、大学生创业基金、市场资本三方参与的、完备的大学生创业资本帮扶体系。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可加速各类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流通,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改善创业环境,打造适宜创业新文化
当今社会,创业已不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作为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存在,随时可能实现落地。文化科技、创意设计、艺术制作等产业的发展,其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提升,能拉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国外有研究专家强调,个人创业决策来源于两方面背景:一个是创业意识,另一个是创业潜能,后者依靠创业教育激活,而前者则受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我们在进一步抓好创业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软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教育、新闻媒体塑造尊崇创业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国民都认识到为创业服务是一项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
五、总结
总体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呈积极态势,在国家、高校的双重关注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我们必须全面且辩证地看待其中的不足之处。对此,国家与高校应该进一步改进不足,努力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优良的环境,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否强烈、创业环境是否完善、创新思维是否成熟都深刻影响着毕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激情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