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地区效果凸显
2020-03-21
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 省(区),垂直高差大,气温差异显著,形成了垂直气候带与相应的森林植被带。区域内大江大河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27.89%,森林面积6562.92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7.18%;森林蓄积量为67.15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39.36%。因此,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在西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尤为重要。
四川省乡村绿化
四川:多措并举 促进生态资源生态价值转化
四川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乡村振兴大会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扎实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
彭州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拥有“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风光旖旎、气候温润,是成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彭州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大规模绿化全川彭州全域增绿行动为契机,全力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彭州市通过科学规划、全局统筹、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并举、完善管理和保障制度等多项措施,盘活了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与2012年底相比,森林覆盖率由41.44%提高到42.28%,林业总产值从23.54亿元增加至49.97亿元,城镇绿地率由27.63%提高到31.87%,城镇绿化覆盖率从35.55%提高到38.16%,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1.7 平方米增加至30.16 平方米。同时,彭州区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各具特色,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代表。其中,龙门山镇宝山村以发展集体经济为载体,引导村民参与乡村绿化美化,实现绿化质量和绿色产业“双提升”;葛仙山镇依托实施退耕还林等项目,整合特色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成功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化;磁峰镇以竹林资源为依托,结合文化提高乡村绿化质量,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重庆市:生态优先 绿化保护同步提升
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作为乡村绿化美化的内在动力,坚持全域范围应绿尽绿、宜绿皆绿,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实现全市村域绿化率超过40%,以乡村绿化美化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累计建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6个、森林公园85个,发展森林人家3300个,国家和市级森林康养基地20个,2018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收入307亿元。以乡村绿化美化推动脱贫攻坚,开展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试点19个,吸纳贫困户510户,对14个贫困区县补助资金1.89亿元,占全市国土绿化的比重超过60%,逐步“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梁平虽无水路但陆路交通便捷,是重庆市主城区深入三峡库区,平行于传统长江水路的陆路线上的枢纽,是启主城,经长寿,过垫江再深入万州、开州等三峡腹地的陆路要塞,也是目前正大力推广的新三峡陆路游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梁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以全域湿地、湿地区域乡村绿化美化为抓手,倾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依托退耕还林、四旁植树等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乡村绿化建设,生态绿量和绿化品质得到双提升。梁平区在绿化美化村庄、完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通过土地综合利用,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竹子、柚子等绿色生态产业,为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名胜古迹等保护工作,对景观林及古树名木等,建立村集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人员,加大对现有林地、林木和湿地资源的管理力度,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梁平区在绿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逐步树立了良好的生态观,形成了人人建设生态、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区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2个、获评“全国绿色示范村”6个、“重庆市绿色新村”2个、“重庆市绿色示范村”56个、“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全区村域绿化率达到46.8%。
梁平区绿化
贵州:因地制宜 乡村绿化融合产业发展
贵州省按照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求,以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创建为载体,在全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八项小康行动计划——“小康绿”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村寨绿化。贵州省林业局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贵州省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指导各地采用“增绿、添彩、造景”等方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是久负盛名的“茶城、酒乡、烟县、粮仓”。湄潭县有生态茶园60万亩,是贵州第一茶县,居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位。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10.16亿元,财政收入10.5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1 元。党的十八大后,湄潭县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推进,呈现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繁荣景象。
湄潭县自古以来就有植树护林的优良生态文化传承,历届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乡村绿化美化工作。自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湄潭县委、湄潭县人民政府关于百里湄江绿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实施方案、《湄潭县乡村绿化建设技术规程》《湄潭县重点区域绿化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做到了建设资金出处有依据、绿化占地有保障。
湄潭县在遵义市“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模式基础上开展了“美丽乡村·绿满家园”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森林村寨和森林人家创建活动。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利用农村 “四旁地”,大量栽种群众喜爱的乡土树种和花草,建成集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小公园。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9.8亿元,得到上级林业部门和遵义市政府补助绿化资金近1亿元,绿化美化乡村216个,绿化美化面积20086 亩,其中建成群众休闲绿地(小公园)216个、公路通道绿化852 公里、河岸绿化250 公里、街道绿化25 公里等。同时,号召企业单位自行投入绿化美化,建成公园式厂房;动员农户在庭院内栽花种果美化环境。
湄潭县坚持乡村绿化美化结合产业发展,既有景观效应,又创造经济和社会收益。茶产业是支撑湄潭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园整齐美观,观赏效应明显。湄潭县依托景观茶园为骨架规划布局乡村绿化美化,但凡耕地宜茶尽茶,然后在一定规模地域内,统一规划实施河流、公路绿化,再用其他“四旁地”建成绿化小景,在取得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土地收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做到了绿化一方地、富裕一方人、成就一方景。至此,湄潭县所有乡村基本绿化,家家庭院花果飘香、城镇街道绿树成荫、单位院落飞鸟蝉鸣。
湄潭县因此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云南腾冲县中和镇新岐社区
云南腾冲县固东镇江东银杏村
云南腾冲县界头镇大塘社区
云南腾冲县马站乡和睦村
云南:留住乡愁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在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定位下,腾冲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生态建设累计投入35177.8万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3%,绿化覆盖率达到44.96%。城乡新增绿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实施1330 公里道路绿化,绿化221个社区村庄,推进和顺古镇等4个特色小镇绿化提升,乡村呈现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的绿化景观。
林草植被、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是乡愁的重要载体。腾冲市坚持保护优先,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迹等保护,加强护村林、风水林、景观林保护,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保护乡情美景,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确定乡村绿化美化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标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绿化美化。
乡村绿化美化带动了村民观念转变,新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融入了绿化内容。乡村绿化美化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生态文明理念,乡村振兴政策,一起登上了各村的生态科普栏。
绿化美化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各村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草产业,珍贵树种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全市共发展林下种植16.5万亩,培育林下养殖2.2万户,林下经济规模165.86万亩,实现产值12.12亿元。各村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森林抚育和木本油料低质低效林改造也向景区景点、道路沿线倾斜。
目前,新岐社区、江东银杏村、和睦村、大塘社区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和顺镇位列“全国森林小镇”榜单。腾冲市提出,到2020年,把80%以上的乡村建成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或地方森林乡村。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绿化
西藏:乡村振兴 改善居民生态环境
西藏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决定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西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有机结合,立足现阶段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南木林县地处西藏中南部,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西邻谢通门县,北靠那曲地区申扎、班戈县,东接拉萨市尼木县,日喀则市仁布县,南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隔江相望藏语意为“全胜之地”。全县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总面积8848 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1.84万亩,草场面积790万亩,辖1 镇16 乡146个行政村,其中3个纯牧业乡,14个半农半牧乡(镇)。
南木林县自2014年启动雅江北岸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以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植树造林3.5万余亩,防沙治沙及封山育林6万余亩,建设绿色走廊林网50 公里,栽植新疆杨、榆树、柳树、藏川杨、小青杨、紫穗槐、沙棘等各类苗木192万余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达到99%以上。
南木林县多措并举,推进国土绿化。2017年以来,南木林县积极开展“五消除”相关准备工作,主动宣传并开展前期摸底调查,摸清了县镇无树村组、无树院落、无树农户和种树空白”的基本情况。同时,本着减少财政负担,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从群众手中收购苗木,为群众增收;每年植树节期间,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及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面积达1000 余亩;2019年南木林县开展消除“无树单位”和提质增绿行动,共计消除“无树单位”27个,种植河北杨9165 棵,成活率达到85%;积极实施林业项目,共计完成植树造林8万余亩,防沙治沙3.5万余亩。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