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医生”成长记
2020-03-21钟世芳
文/钟世芳
在赣湘两省交界处,有一座生态环境秀美的村庄——中院村,但受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该村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村民致贫因素多,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青年医生丁兆辉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驻中院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他扎根基层,坚守扶贫一线,充分发挥了自身专业特长,让医者仁心温暖心间。
“望闻问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丁医生走进村民家中
丁兆辉来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中院村以后,力图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贫困百姓服务。但中院村基本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都处于缺乏状态,当地群众更需要的不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科医生,而是基础的全科医疗。得知丁兆辉是省城大医院来的医生,当地群众对他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我的膝盖好痛,有什么好办法?”“我的心脏不好,可以吃什么药啊……”丁兆辉作为一名呼吸专科医生,受专业所限,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十分惭愧。如何突破自身专业限制,满足村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成为他首先需要解决的困难。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思考,丁兆辉总结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在实践中学习,拜群众为师。他十分珍惜每一次村民前来求医的机会,认真负责地研究解决他们的病痛,诊疗时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或需要跨科室治疗的病人,就现场电话会诊。针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丁兆辉帮助村医完善健康档案,逐一理清病情,明确诊断,指导其后期治疗,并且每月下户一次,主动了解贫困户健康问题,及时解决他们的医疗健康问题。此外,丁兆辉还利用时间强化针灸技术,晚上则分析总结病案,逐步在中院村的医疗扶贫战线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药到病除”——群众认可是最大荣誉
随着基层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丁兆辉越发体会到中医药“简便验廉”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的重要作用。他向学校申请为村卫生室购买中医理疗器材施,主动上户为贫困群众诊脉、开方、针灸治疗,力求用最小的成本解决群众病痛。每周三都到镇卫生院坐门诊,协助查房、查阅病历,帮助提升医疗质量。一年多的时间,他诊治患者近千名,开具中医药处方1600余张,指导镇卫生院成功抢救危重病人3例。同时,他还将中医药文化带进小学课堂,每周五为中院小学三、四、五年级小学生开设中医药专题小课堂,积极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厚植中医药的群众基础。
丁医生接受锦旗
丁兆辉因医术过硬、待人真诚热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许和认可。东桥镇政府的某工作人员因反复咳嗽咳痰,在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精神比较差,气力不足。后来他找到丁医生,经过近2个月的中药调理,病情明显好转,气色好了很多,每天都可以锻炼身体,甚至可以爬山。他再次进行肺部CT检查时,肺部的病灶吸收了很多,随访半年后病情未复发。他欣喜地说:“现在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到省城医生的服务,真好!”关于丁医生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直到如今还被当地的百姓口口传颂着。
“医者仁心”——扶贫路上勇于担当
2018年8月23日,湘东区排上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丁兆辉在接到求救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为伤者进行急救。在抢救过程中操作规范熟练、反应迅速,以医者之心诠释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治病救人,在日常扶贫工作中,丁兆辉也奔忙在扶贫第一线。在中院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协助第一书记吴俊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细心梳理业务、理清工作思路,顶住压力,经过省、市、区近10余次检查,中院村在江西省第三方评估检查中以零问题的成绩单完成脱贫摘帽。江西中医药大学扶贫工作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多家媒体争相对其进行报道,丁兆辉个人也荣获东桥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健康扶贫路上,丁兆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信念,他相信自己只是一滴水,但仍然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驻中院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如今的中院村,一项项扶贫措施正在落地,村里的道路、照明、卫生室、文化室等公共设施的条件日益得到改善,特色产业欣欣向荣,脱贫摘帽顺利完成,村庄建设得越来越美,百姓也越来越富足。
(供稿:江西中医药大学驻中院村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