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初探

2020-03-20杨戈亮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个性化核心

杨戈亮

语文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我国中等教育中,阅读教育是反映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瑕疵,最后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内涵

1.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中实现的中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是特定学习范畴)后所形成的基本素养。具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设与应用、思维与素质发展、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与创造。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在其“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的讲座中就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

2.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一个重要阅读概念。新课标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以及活动中有情感和思想。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著名语文教育家刘恩蕉曾说过:“教师要倾听并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表达。”这其实就是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解读。

二、语文阅读教育存在的瑕疵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阅读面窄,阅读兴趣不浓。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把阅读局限在所学的课本上,为了考试而阅读,没有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在阅读中缺乏个性的寻找和发展。另外,在学习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价值,总是被动地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他们不能细细品味阅读,也就不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片面强调阅读练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考察主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学生更多地取决于语文考试的分数,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语文教育考试内容的过分关注。有部分教学受考试导向的影响,以解答阅读题的形式来取代阅读本身。理解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素养,但大量练习提高阅读成绩的方法不可避免地陷入应试教育的陷阱,不能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

1.创造阅读情境

创造优越的阅读情境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在实际的创设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创设阅读情境的目的,避免阅读情境走过场。阅读情境的创设要以孩子心理为基点。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创造阅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当今互联网+的前提下,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弥补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例如,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学生对云南民歌了解不够,无法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云贵地区赛歌会的视频,截取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片段,进而引导他们了解云南民歌了解云南民俗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理解。

2.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

无论什么教材都是开放的,都等于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一个精神家园、一个民族和世界的家园、古今思想文化宝库。会与数百年前的大师、艺术家以及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哲学家、作家、艺术家进行精神交流和精神对话。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相同,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却大不相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活动方式和不同的意志活动强度,浏览得出的结论就有差异。为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有必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解读文本。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体验。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新奇、神秘的文学迷宫,探索新的文学大陆,引导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阅读。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结论有时并不完美,甚至包含错误,但这是可以并且应该原谅的,必须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让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表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个性化体验。例如,阅读《格列佛游记》时,学生对作品中第一卷小人国之旅很感兴趣,特别是两党之争,但不能理解其背后的讽刺意义。于是,我一边放电影,一边讲英国议会制度的历史,指出“高跟党”与“低跟党”暗讽的就是英国的两大政党。学生听后茅塞顿开,阅读作品的兴趣也更浓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地球上最奇异的思想之花,是激起孩子潜能的智慧之源。激发思维,是指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课本提供的课文,通过语言、课文、插图、音乐、视频等形式创设内容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多阅读、多理解、多品味,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阅读是一种自在而聪明的学习模式。作品的意义来自两个方面:文本自身和读者的赋予。读者应该是积极、开放以及具有自身特点的读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读书环境,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孩子敢于对课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在老师定义的道路上学东西。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创新精神在他们的思维中闪耀。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孩子运用创新思想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汉语知识获得一定的方法和知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咱们不应该局限于现成的方法,而应该要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在《木兰诗》教学中,运用吟诵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诗歌的韵律,诗中的互文、顶真、对偶等修辞手法学生也能理解,诗歌背诵这一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进而达到欢乐课堂五步曲中学生乐学、教师享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徐晓秋.浅析初中语文阅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6(13).

[3]张汉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读与算,2018(09).

[4]王敏.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思考[J].大观周刊,2012(3).

[5]邵爱静.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9).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个性化核心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同桌宝贝
参考答案